滬持續探索大都市瀕危鄉土物種保護新途徑

2017-04-06 11:14:13|來源:文匯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上海是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記者日前從市綠化市容局獲悉,在已經有8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修復項目完工的基礎上,上海今明兩年還將重點推進大陸地區9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修復項目,包括金山區廊下濕地生態修復項目和閔行區吳淞江鳥類棲息地建設等,遍及金山、閔行、嘉定、青浦、松江和奉賢等區。

  這項野生動物安居工程的任務包括:評估野生動物棲息地本底情況,改善棲息地生態環境,改造棲息適應性地區,設置監測樣帶、樣點並定期監測,監測評估野生動物棲息地維護品質,建設勘界和警示系統,巡護和保護管理建設,編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建設與管理導則或指南(湖泊、庫塘、濕地、林地、蛙類棲息地等類型)等。

  上海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建設項目源自2008年的一次調查。當時,市綠化市容局對全市自然保護區以外的40余塊野生動植物分佈地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和環境評價,發現了201種鳥類、15種陸生獸類和27種兩棲爬行類動物。這些區域保存著上海近一半的物種種類,對城市生物多樣性貢獻較大,具有重要價值,也是目前上海僅存不多的適合野生動物生存的棲息地。但跟蹤監測發現,由於缺乏有效保護措施,以上棲息地面臨建設開發、偷獵、圍墾、水質污染、外來物種入侵等一系列威脅,更有甚者,部分棲息地已被破壞,有些出現片段化或破碎化趨勢,部分本市鄉土物種瀕臨滅絕,啟動保護修復迫在眉睫。

  2013年到2015年,上海將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建設和極小種群恢復項目納入市三年林業政策,搶救性保護了一批城市重要棲息地和幾個重要的鄉土瀕危物種。截至目前,已完成8個重要棲息地優化項目,包括浦東新區金海濕地、嘉定區瀏島重要棲息地、寶山區陳行-寶鋼水庫周邊、崇明區西沙濕地公園、青浦區大蓮湖及周邊濕地、青浦區朱家角虎紋蛙等棲息地、閔行區浦江蛙類棲息地和松江泖港濕地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的建設。

  與此同時,上海極力恢復瀕危鄉土物種、極小種群,通過引入、圈養、放歸、繁育等,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揚子鱷(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獐(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狗獾(本市重點保護動物)等極小種群物種的半野化種群及其野外保育地,完成了崇明區明珠湖公園獐的重引入、松江區新浜林地獐的重引入、奉賢區狗獾物種恢復與野放、東灘濕地揚子鱷種群恢復與棲息地改造項目。

  未來幾年,上海將全力形成一批集保護恢復、科研監測、環境教育、生態旅遊等多重功能的野生動物棲息地,並保護性搶救重要的鄉土瀕危物種,確保在重要棲息地內可監測到100種以上植物種類和100種陸生脊椎動物,其中包括30種左右的瀕危物種,探索適合發達城市化地區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的新途徑。(李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