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閱讀建築”推動街區復興

2017-05-27 08:22:11|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以“閱讀建築”推動街區復興  南東街道50個歷史建築及里弄挂上二維碼

  26日下午,金陵路上海音樂廳門口墻上挂上了一個印有二維碼的銘牌。遊客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能迅速了解這幢87歲高齡的歷史保護建築背後的歷史故事和人文軼事。在位於上海“原點”的南京東路街道區域內,目前已完成了50個歷史建築的史料彙編,有公共設施、弄堂街坊、紅色足跡,也有百年老字號。這些老建築、老弄堂都將在外墻安裝二維碼銘牌。在此基礎上,一份“閱讀建築—城市歷史漫步地圖”也正式出爐,任何人都可以根據這份地圖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故事和建築定制遊覽路線。

  南東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婷婷介紹,南東的城市風貌形成于20世紀初上海的繁榮時代,自英租界二次擴界後,一直是上海城市的中心街區,同時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境域,更是近代上海商業的發源地,長期以來是上海宜商宜居宜業的繁華城區,“漫步在南東社區,我們可以看到百年前的建築依然承載著今天的生活。正是這些老建築,記錄了歷史發展的軌跡,是最可貴的文化財富”。

  這裡有過去享有遠東之最的國際飯店、大光明電影院、天蟾舞臺、跑馬場,有曾經的南京路四大公司、寧波路天津路傳統金融區和各個老字號,還有成片的上海早期石庫門建築以及間雜其中的診所藥店、工廠商號、學校書店、雜誌報社等等,這些都生動地記錄了這個街區的繁盛和興旺,濃縮了上海的商業文明和城市精神。

  “閱讀”這些歷史建築、老式石庫門,可以了解哈同洋行、德和洋行、沙遜家族等“十里洋場”的歷史,也可以在張頌賢、劉鏞、邢賡星、龐雲睢四大家族沿蘇州河南岸建造的大片民宅、倉庫中發掘民族工商業故事。當然,文化名人的足跡也是這裡的必備元素,比如張愛玲在上海生活的最後時光就是居住在卡爾登公寓的301室,她在這裡完成了電影劇本《不了情》《太太萬歲》,小説《十八春》《小艾》等作品。

  對於居民多、遊客多、白領多的南東社區而言,“閱讀建築”正是讓更多人閱讀上海的美麗窗口。隨著二維碼點位的增加,人們很容易形成走走看看的漫步路線,在行走街區的過程中發現歷史。據悉,南東將把“閱讀建築”打造成一個開放平臺,所有的閱讀者也可以是參與者,可以對歷史建築、里弄街坊的故事不斷增補、完善,通過人與建築的互動、人與人的互動,讓閱讀更加有趣生動,更加豐富完整。

  “我們希望讓這些有意思、有價值的故事走出檔案館圖書館,用智慧信息的方式讓更多人以一種輕鬆愉快的、觸手可及的方式閱讀歷史。”張婷婷説,只有了解,才能知其價值,對歷史有尊重,對文化有認同,對街區有關注,也才能更好地凝聚社區共識和歸屬感。

  據了解,目前的南東社區是典型的二元結構,既有環人民廣場、沿南京路地區的繁榮繁華,又有蘇州河以南、南京路以北地區大量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造的石庫門弄堂。這些石庫門曾經興盛、富有、舒適,但在歷史的更迭中變了模樣,房屋老化,社區陳舊,居住條件比較艱苦。借助二維碼工程,南東街道挖掘了老建築的歷史,也在同時投入更多成本去推動社區微更新項目,希望以“軟硬兼施”的辦法重塑社區肌理,發現社區價值,凝聚社區共識,激發社區居民的共鳴,形成共建共享合力,推動街區復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