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便民雨傘”真貼心仲介門店免費借還
社區資源共享模式織出細緻服務網
前幾天,小劉去浦東張江拜訪客戶,沒想到折返遠在漕河涇的公司時碰上瓢潑大雨,當時既打不到車,也沒地方買傘走到地鐵口。只能躲在沿街店面躲雨的他,剛好看到鏈家門店門口擺放著幾把傘,一心著急趕回公司,小劉“厚著臉皮”推開店門,順利借到雨傘。臨走時,接待他的經紀人關照道:“別忘了,隨便哪家鏈家門店都能還傘。雨大路滑多小心!”
門店常備“便民雨傘”
儘管上周才進入梅雨季節,但上海已經開啟了連續陰雨模式。像小劉那樣跑業務的上班族,最憂心碰上這樣的季節。根據氣象部門的預測,今年黃梅天梅雨量偏多、梅雨期偏長,出梅也將較常年偏晚。
梅雨季節,除了雨天多、雨量大,“不期而至”的大雨常常讓沒有帶傘的路人措手不及。6月開始,廣大市民可在任意上海鏈家門店免費領取“便民傘”,以解燃眉之急。同時,上海鏈家呼籲市民在使用後就近歸還到門店,既有效提升雨傘的利用率,更是為環保貢獻一份力量。
“便民雨傘”是鏈家便民服務中的一項,別小看這類平常小事,生活中諸如應急充電、飲水、複印列印等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一旦有急用的時候,還真讓人抓狂。“這些使用頻率不高,但遇到急事又不可或缺的物品,專為突發事件去買既不划算也不便利,不常用的人把它閒置在家也覺得是種累贅,通過這樣的便民服務就能實現資源共享。”親身體驗過便民服務的小劉,特別讚賞這樣一種社會資源共享模式。
如今,共享自行車、共享充電寶等共享模式已經普及在生活中。從嚴格意義上説,鏈家提供的便民雨傘與大熱的“共享經濟”有本質區別,因為共享經濟“是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而鏈家提供的這項服務完全是免費的,帶有公益性質。在共享模式下,各類社會資源有效連接與應用的範圍變得更廣、更大,尤其是社區資源得到了有效地整合和挖掘利用。上海鏈家在全市所有門店中設立的“便民站”,將便民雨傘、應急廁所、複印列印、飲水等免費服務明示,把每個門店打造成一種“共享站”模式,解決往來市民的“燃眉之急”,最大化實現小區共享互助。
共享模式“悅己利他”
在社區中,小區共享模式越來越受到居民的歡迎。比如在曹楊街道的一些社區內,業主會通過業主群實現資源共享:誰家的嬰兒床閒置了,就會在群裏吼一聲,借給有需要的鄰居;多出來的電影票或者參觀券,也會通過網絡轉讓或者贈予。
隨著消費升級、誠信體系發展、人們對綠色生活方式的認同,閒置物品、應急用品“流轉—分享”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新常態。以往,不少人通過不涉及金錢的免費贈送,認識溝通,慢慢發展成為朋友,並且還能擴散至多人,引發愛心漣漪效應。現在,通過搭建共享平臺,讓社區、企業不僅是服務的接受方,而是主動變成服務的提供方,對社會閒散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再利用的同時,架起群體之間聯絡溝通的橋梁。
而且這樣一種社區資源共享的市場需求極大。日常用品如打氣筒、針線盒、體溫計等;生活用品如輪椅、簡易藥用箱等,如果也能在社區實現共享,通過簡單的交接,市民即可獲得所需物品,生活就會變得更加方便。如果有更多的企業也能效倣鏈家,積極探索並實踐更豐富的資源共享方式,那麼,必將迎來一個更加高效和美好的“共享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