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再合資”回歸理性

2017-06-30 13:16:30|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項目組解散、項目擱置?奧迪“再合資”回歸理性

  綜合各方信息,沸沸颺颺近250天的奧迪“再合資”事件,至此已經基本宣告階段性“擱淺”。

  “擱淺”實際上是在“5.19協議”簽署後就確定了。當時,被奧迪全球市場和銷售董事馮德睿稱為“最大的收穫”並誇誇其談的所謂:“一大理念是建立一個統一的銷售公司”,即“奧迪進口車、上汽奧迪、一汽奧迪都將在一個共同的網絡渠道內進行銷售”,要麼是奧迪方面異想天開的意淫,要麼是簽字各方逼退“再合資”中方的託詞。因此,就這一談判結果,無論從“再合資”的時間節點、各方條件,甚至公司內部結構來看,某一方如果再繼續貿然推進,都顯得徒勞。而項目組解散、項目擱置背後是否還有更多、更重要的變動,也許是更應當引起注意的。

  昨天,坊間有“上汽大眾-奧迪多個項目籌備組在兩天前解散”的消息傳出,稱“技術和管理骨幹遣返,上汽集團內部盛傳上汽和奧迪‘黃了’”。消息還透露:上汽大眾為了支持“上汽奧迪”項目,從各部門抽調了多名技術或管理骨幹作組建多個項目籌備組,開始先期的技術對接和其他準備。然而最近這些項目組集體解散,原本派往項目組的技術和管理骨幹全部調回原部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630273840361379

  在向上汽大眾內部人士求證中,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也獲得了肯定的答覆,稱“具體細節不了解,項目組是解散了”。另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所謂的“項目組”或“項目籌備組”並不算是正式部門或公司結構的組成部分,而是由上汽大眾方面抽調部分人員,做框架性規劃,為可能到來的合資項目做準備;至於是否撤銷,上汽大眾公司內部未發佈正式公告,“説成是項目組擱置更為貼切”,上海大眾內部人士認為。

  綜合各方信息來看,沸沸颺颺近250天的奧迪“再合資”,至此已經基本宣告階段性“擱淺”。奧迪“再合資”事件自去年10月底被曝光,涉事各方歷經多輪艱苦談判,最終就“一個銷售公司和一個網絡”的發展模式達成共識。從談判結果來看,無論從“再合資”的時間節點、各方條件,甚至公司內部結構來看,某一方如果再繼續貿然推進,都顯得徒勞。而項目組解散、項目擱置背後是否還有更多、更重要的變動,尤其應當引起注意。

  5月19日,奧迪、一汽奧迪、一汽集團、奧迪經銷商聯會在北京簽署涵蓋此前“三亞聲明”所有要點的未來“一個銷售公司和一個網絡”的協議:1、各方努力確保2022年實現銷量90萬輛。2、第三方不早于2022年1月在中國銷售。3、在中國一個銷售公司管理經銷商網絡,將由該銷售公司定義網絡標準,現有奧迪經銷商都將獲得該銷售公司授權。4、奧迪公司未來在中國銷售和服務的産品全部在當前的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在現有有展廳和服務區域提供銷售和服務。

  這一被看做是奧迪品牌在華銷售網絡未來可持續、盈利性商業模式,也被廣泛認為:“意味著在五年之內,上汽奧迪項目(的産品)都無法進入市場”。特別是對於三方組建銷售公司的做法,業界一直不予看好。早在去年11月9日,媒體剛剛披露此事且上汽大眾與奧迪尚未“正式簽署合作協議”之前,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便以《三大案例警示“再合資” 奧迪會不會“冒傻氣”》為題,列舉了“豐田與廣汽合資”、“馬自達一手托兩家”和“大眾進口車渠道混亂”三個案例,對此作出警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630270695134359

  2017年5月19日簽署文件的照片

  在“5.19協議”簽署後,被奧迪全球市場和銷售董事馮德睿稱為“最大的收穫”並誇誇其談的所謂:“一大理念是建立一個統一的銷售公司”,即奧迪進口車、上汽奧迪、一汽奧迪都將在一個共同的網絡渠道內進行銷售,在中國經濟網記者看來:要麼是奧迪方面異想天開的意淫,要麼是簽字各方合力逼退“再合資”另一中方的託詞。當時的報道稱:“在一個銷售公司的問題上,馮表態希望建立一個上汽、一汽、奧迪三方股權平衡的合資公司,此合資公司將擔負品牌管理、銷售等職能”。而現實情況中,何謂“三方股權平衡”?這樣一個幾乎所有訴求都不相同的“統一的銷售公司”,或許根本就無法談成,更不要説以奧迪區區一己之力,去平衡中方或與中方合資公司的利益,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譚。

  如果梳理一下“奧迪再合資”事件中的絕對主角——奧迪,不難發現,短短幾個月時間,既丟掉了中國高檔車市場銷量冠軍的招牌(今年1-5月份,累計銷量排名位於奔馳、寶馬之後),又引得經銷商體系怨聲載道,甚至招致一汽和上汽兩個合作夥伴的信任危機,而對其品牌美譽度也造成傷害,真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630271805498469

  奧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施泰德

  這無疑也成為大眾集團內部對奧迪掌門人——施泰德質疑的重要內容,甚至有報道稱“大眾集團或正計劃返聘歐寶CEO倪凱銘來管理奧迪品牌”。而中國經濟網此前也曾報道《年會專訪感受奧迪“下注”前的猶豫和不安》,並善意提醒“如果不能正視自身的短板,即便再找幾個合作夥伴,奧迪就能重新贏回中國高檔車市場的第一麼?再者説,兩年前,奧迪在全球市場重回第三是由於奔馳強力回歸、勢不可擋;那麼,在中國市場錯失30年的領先優勢,一夜之間同時輸給奔馳、寶馬,並由此拖累在全球的業績,施泰德會不會功虧一簣呢?”

  中國汽車産業發展幾十年來,有過太多的合資、合作的失敗案例。事實證明,一旦某一方妄想控制或平衡另一方(或幾方),而幾方利益難以協調之時,必然出現內耗並最終導致多方利益共同受損。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從目前上汽大眾項目組“擱置”的情況來看,奧迪“再合資”一事似乎正在畫上句號。(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 原創報道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