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 讓更多醫療養老服務下沉社區

2017-07-03 07:36:3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健康城市”面臨老齡化挑戰,滬臺雙城亟待補上“社區衛生”短板

  讓更多醫療養老服務下沉社區

  “健康城市”是上海和台北的共同願景,也面臨類似挑戰。昨天舉行的2017上海-台北城市論壇聚焦“健康城市”主題,與會的滬臺嘉賓共同交流、探討上海和台北衛生健康發展方面的經驗。

  老齡化無疑是擺在兩市面前的最大挑戰。截至2016年底,上海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到457.79萬人,佔戶籍總人口數的31.6%,而台北市到2020年將有超過20%的65歲及以上的老齡人口。隨之而來的社區、居家醫療服務需求,就成為亟待填補的空白。

  醫療資源向社區下沉,已在台北形成趨勢。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台北近年著重探索醫療服務“社區化、人性化”,重點探索居家醫療、居家護理、居家照護,已取得不俗經驗。

  在上海,“家庭醫生制度”已覆蓋90%的社區,今年還計劃完成100%社區全覆蓋,這對解決部分老年群體的居家養老、居家醫療等問題,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但同時,傳統的養老分類服務模式依然難以完全覆蓋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全科醫生相對缺乏,也讓老年人居家醫療、居家養老面臨現實困難。

  在雙城論壇專門為“社區衛生”開闢的分論壇上,兩地衛生界人士亦就醫療資源下沉著重交換意見。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許立民介紹,台北市推行的老人照顧政策與體系,以健康、安心、尊嚴為核心理念,通過發展功能示範據點、健康服務示範據點、共餐服務示範據點和田園城市示範據點,並通過分級分類,為健康、亞健康、失能、失智、臥床老人提供不同層級的社區養老服務。

  而在上海,基於大數據分析的一套老年需求評估制度,亦已向全市推廣。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漢升向台北同行介紹了這套全新的評估體系,其綜合分析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基本判斷能力、疾病情況、家庭狀況等,為不同狀況老人確定不同需求等級,並相應提供精準化的照護服務。同時,上海已明確到2017年前,所有社區為老服務機構都有相應的醫療機構作支撐,實現全覆蓋。

  針對長者照護,台北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院長蕭勝煌提出“長照2.0”概念。他以自身所在醫院為例提出,應該建構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的服務,不斷擴大服務對象,增加服務項目。

  據介紹,仁愛院區的社區醫療整合照顧模式由家庭責任醫師、居家醫療、重度居家醫療和安寧療護組成的“從生到死的照護”。該院對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也進行了創新實踐,堅持以“全人照顧”為基礎,讓家庭醫師成為民眾健康與醫療資源的“守門員”,並且改革了計酬制度,計劃由個案管理轉到未來的論人計酬。

  此外,社區養老服務亦引發兩地與會者討論。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蔣蕊介紹了上海所實踐的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這是一種以社區內閒置物業資源等為載體,以資源嵌入、功能嵌入、管理嵌入為形式,以社區輻射範圍內的普通老年群體為服務對象,通過對各方資源進行整合,以市場化機制開展運作的養老模式,當前已經在各社區因地制宜建設單一型的“長者照護之家”和綜合型的“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

  但蔣蕊也指出,這一養老模式的推行還需突破不少瓶頸,首當其衝即是克服部分居民希望附近有養老服務機構但又最好不在自己門口的“鄰避效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