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土地 激發神話創作靈感

2017-08-03 09:08:4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周衛平所繪連環畫《涿鹿之戰》內頁。

  “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主題創作沙龍活動日前于市文聯舉辦。此次沙龍是市文聯組織的“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上海文藝家甘肅天水主題創作采風回滬後的一次創作分享活動。記者從沙龍上獲悉,不少關於中華創世神話的新的創作靈感正在生成,未來將轉化為更多的創作成果。

  前不久“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上海文藝家創作采風的目的地甘肅天水,正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采風團不僅親歷了國家級公祭伏羲大典,實地探訪有著8000年文明的大地灣文化遺址,以及有著“東方雕塑藝術館”美譽的麥積山石窟遺址,還與當地民俗、神話專家和藝術家深入探討交流,對“中華創世神話”精神內涵的理解從抽象到具象,從模糊到清晰,從神性到人性,對“中華魂脈”的梳理和表達愈加自信,並形成了基本共識。參加采風的文藝家年齡跨度從40後到90後,來自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戲劇、攝影、評論等多個藝術領域。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作者張培成坦言,這次采風給予自己啟示,獲得了一種民族氣韻的連貫。“最近我正好在創作一幅以黃帝大戰蚩尤為主題的巨幅國畫,高3.5米、寬4.5米,采風中感受到的雄強氣氛還有人類初始很自由的感覺,都是我想用在畫面中的。”

  上海木偶劇團團長何筱瓊透露,正在創排的木偶劇《創世》中一個重要的靈感就來自采風期間在女媧祠前拍下的四五張照片,每一張因為光線和角度的不同,呈現出不一樣的藝術感覺。“劇中開天闢地的橋段我們本想採用高科技影像手段,現在打算返璞歸真,回到木偶舞臺藝術的本源,就用光與影來展現。”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簽約編劇許靜波説,卦臺山上舉辦的伏羲祭祀給了自己莫大的觸動。“我看到山下有很多當地百姓,拖家帶口一步步上山。老爺爺戴著草帽,腳上穿的布鞋沾滿了泥巴,像是剛剛勞作歸來。那一刻我感覺伏羲是他們血脈相連的存在。”許靜波想把這樣的觸動變成一個尋心、尋根之旅的故事。

  參與采風的文藝家們不約而同表示,藝術源泉在生活,藝術源頭在大地。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親近泥土,積累的創作素材與採集的創作靈感才會格外鮮活,創作出的中華創世神話作品也才會格外富於感染力。

  此次沙龍還透露了這些關於中華創世神話的創作計劃:《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中華創世神話系列兒童劇啟動,力爭明年六一兒童節與觀眾見面;上海愛樂樂團駐團作曲家龔天鵬《炎黃曲》創作基本完成;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陸培正在為十二生肖創作十二部管弦樂作品,目前已完成六部;網絡電影《后羿射日》預計明年五六月份上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