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石庫門》:上海特有的文化符號

2017-08-15 17:23:2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中共一大會址

石庫門建築:中共一大會址。網絡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_副本(帶logo)

吳曉明《石庫門》(1991年)。畫家供圖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彭麗):版畫《石庫門》系列是吳曉明1990年起創作的作品。吳曉明是著名油畫家、版畫家、上海美術家協會版畫工作委員會理事、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副會長。他在繼承傳統版畫藝術的基礎上,將版畫與上海特有的民居建築石庫門有機結合,並在創作中加入了摩托車、水龍頭等元素,全方位呈現石庫門的藝術特點和文化特點。

  《石庫門》作品裏之所以加入水龍頭這個元素,與上海特殊的弄堂文化有關。舊上海一幢石庫門房子內往往住著十幾家甚至幾十家房客,每家房客一個水龍頭,水龍頭體現著石庫門獨有的 “房子小的像白鴿籠,房客都像進牢籠”的居住文化。而摩托車的動感,則使畫面動靜結合,充分體現生活氣息。

  版畫 (print) 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式而産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説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早期版畫的畫、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畫稿刻版,稱複製版畫;後來流行的創作版畫,畫、刻、印都由版畫家一人來完成,版畫家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性。

  而上海的石庫門,是一種融匯了西方文化和漢族傳統民居特點的新型建築,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 這種建築大量吸收了江南地區漢族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故而得名“石庫門”。 作為時代建築的典範,相對於外灘建築群而言,老上海的石庫門建築群更多地體現了上海混血文化的精神。在這裡,我們不僅能看到源自西方的山花、拱券,還能看到江南傳統民居的空間組織,是文化混血的産物和結晶。

  同濟大學博士生導師,素有“城市遺産衛士”之稱的阮儀三教授表示,石庫門是上海特有的一種居住房屋,也是舊上海最多、最普通的老百姓住房。最著名的是以石庫門為原型的中共一大會址,用厚重的建築見證著中國共産黨産生和發展的歷程。

  這些石庫門房子打破了傳統的大家庭生活模式,衍生了上海適合單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庫門弄堂文化。其中頗具特色的有:“亭子間”、“客堂間”、“廂房”、“天井”以及“二房東”、“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這些與石庫門有關的名詞同時也成為老上海人溫馨的記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