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孵化“滬字牌”跨省辦醫探索醫改新路

2017-08-22 09:15:5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一批知名醫院與外省市合作辦醫,以“基因”孵化“模式”“滬字牌”跨省辦醫探索醫改新路

  一句“一脈相承,大愛起航”,拉開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開業的序幕。昨天,這家距離上海1000多公里的新醫院正式對外試運行,它被譽為“廈門市政府與復旦大學市校合作的典範成果”。

  跨省辦醫,中山醫院不是上海第一家,也不是最後一家。本月底,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海南分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等都將開業。此前,瑞金醫院、華山醫院、龍華醫院、岳陽醫院、兒科醫院等均已邁開外出辦醫的步子。

  值得注意的是,跨省辦醫,並非上海醫療簡單的對外“複製”,上海醫療人希望借此與當地攜手探索新模式,問路中國新醫改。

  你們來了真好!百姓樂盼上海醫療

  新醫院門前的椰子樹已栽下,椰城百姓即將實現“大病不出島,家門口也能看上大專家”的夢想———本週末,上海市九醫院海南分院即將揭開面紗。

  據上海市九醫院與海南省衛生計生委、海南省儋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簽訂的《醫療衛生合作框架協議》,海南省衛生計生委將全力支持儋州市所屬公立醫療機構與上海市九醫院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組建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集團-(海南)儋州醫療聯合體。儋州市還將委託上海市九醫院對海南西部中心醫院進行全面託管,並授予第二冠名“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海南分院”,全力打造海南西部區域醫療中心。

  無獨有偶。也是在本月底,上海市六醫院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開業在即。今年起,海口市還將全面引進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優勢學科,借此提升當地中醫藥服務水準。去年8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與海口市人民醫院結為“友好合作醫院”,已陸續派出名醫到海口坐診。

  在此次復旦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開業之前,為緩解當地兒童看病難,2014年6月1日,復旦大學與廈門市政府“市校共建”的另一項目———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廈門分院,業已開業。

  優質醫療資源輸出,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當地老百姓。“你們來,真是太好了!”“以後我們在廈門就能找到上海的醫生看病了。”在復旦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開業前,感謝信已紛至遝來,字裏行間難掩對上海醫療資源的期盼。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院長肖臻告訴記者,綜觀滬上三甲醫院,就診者中40%以上是外地患者,上海醫院“外出辦醫”,意味著一部分病人就醫將不再需要艱辛跋涉,切實緩解了部分患者的就醫難。

  醫學高地效應顯,“走出去”水到渠成

  在長三角地區,上海醫院“外出辦醫”的步子走得更早,步伐更密。這些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已與多地合作建立瑞金醫院蘇州分院、瑞金醫院無錫分院、瑞金醫院舟山分院等,當地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到“瑞金專家”。

  今年2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與海門市中醫院簽訂共建協議,海門市中醫院掛牌為龍華醫院合作共建醫院。“這是緊密的醫療合作,我們將為海門提供人才培養、學科建設、醫療技術、醫院管理等多方面的協助。”肖臻表示,這是“龍華品牌”的全方位輸出。

  記者採訪發現,這些年多家上海醫院相繼宣告“跨省辦醫第一例”,清一色都是由當地拋來“橄欖枝”,希望引入上海醫院的品牌及其享譽全國乃至全球的優勢學科。

  以即將開業的上海市六醫院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為例,兩大學科均是六院的“金字招牌”:六院骨科是世界首例“斷肢再植”的誕生地;內分泌代謝科更是在糖尿病、肥胖症和代謝綜合徵的遺傳病因、發病機制、診斷技術和治療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矚目成果。

  業內分析,上海有近200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0多家知名三甲醫院,擁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等知名高等醫學學府,醫藥學類兩院院士雲集,國家級實驗室及其領銜的學科門類廣泛,更有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等先進醫療技術的應用與研究,上海醫學高地的效應正在顯現,上海醫療“走出去”可謂“正當其時,水到渠成”。

  不是“開連鎖店”,更要探路中國醫改

  上海醫療“走出去”是毫無保留的全面輸出。以剛剛開業的復旦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為例,它將由復旦附屬中山醫院全面運營管理,開啟跨省市醫聯體模式的新探索。

  如何確保“中山水準”不走樣?舉一個例子,所有醫學院校畢業生在進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入職前,均要進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參加為期一至三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並在結業後繼續進入為期三年的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稱,廈門醫院將保持與中山醫院同質化的醫療服務、教學、科研和管理水準,確保純正的“中山基因”。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滬字牌”知名醫院外出辦醫,除了輸出優勢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和醫院管理模式,還在探路中國醫改方面有了更深的思考與探索,而非簡單“拷貝”上海模式、到外地開“連鎖店”。

  “我們面對的是一家全新的醫院,當地疾病譜、文化傳統與上海都不同,從這點來説,就不能是簡單的拷貝,需要新思路;從大局來看,在這片全新的醫療征途上,我們將與當地一道探索分級診療的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以及更科學的薪酬考核體系等一系列在舊醫療格局中難以推進的事,尋路中國醫改。”上海市六醫院黨委書記方秉華告訴記者。

  廣袤的中國大地,不可能一种醫療模式包打天下,各地需因地制宜。對接“健康中國2030”與新醫改,如果説一個個上海醫院外出辦醫項目的起點是“六院基因”“中山基因”等,最終孵化的可能是全新的“廈門模式”“海口模式”等,這將是上海醫療輻射全國的更大意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