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羅爾音樂節:奧地利老人帶來“上海記憶”

2017-08-24 13:21:3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現場 | 蒂羅爾音樂節動人一幕:72歲奧地利老人帶來374頁“上海記憶”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72歲的克裏斯緹娜·阿德勒住在奧地利小城庫夫斯坦因。不久前,她在當地報紙上看到上海交響樂團將在蒂羅爾音樂節上演出的消息,十分驚喜,當即決定買票去看。

  當地時間8月22日下午,克裏斯緹娜早早來到離家10分鐘車程的小鎮厄爾。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厄爾小鎮風光。 吳桐 攝

  厄爾地處德奧邊境,常住人口僅1400人。難以想像,在群山環繞間,竟有一座十分現代的蒂羅爾節日劇院。每年夏天和冬天,古斯塔夫·庫恩擔任藝術總監的蒂羅爾厄爾音樂節在這裡舉行,讓這裡成為拜羅伊特以外欣賞瓦格納歌劇的又一個聖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群山環繞的蒂羅爾節日劇院。

  2015年10月,庫恩曾把《尼伯龍根的指環》帶至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創下了24小時演完其中三幕大戲的紀錄。兩年後,上海交響樂團來了,成為蒂羅爾音樂節20年曆史上亮相的首個中國樂團。

  演出開始前,克裏斯緹娜輾轉聯繫到了上海交響樂團的工作人員。她翻開手中一本厚厚的已經泛黃的紀念冊,一段歷史和記憶在眼前延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克裏斯緹娜拿著父親的照片。 徐佳和 攝

  黑白照片上有一個拉著小提琴的男人,是克裏斯緹娜的父親費迪南德·阿德勒。1939年至1947年,他曾是上海交響樂團的首席小提琴。1945年,克裏斯緹娜在上海出生,1947年被父親帶回奧地利,從此再也沒有去過上海。

  紀念冊由克裏斯緹娜的母親製作,包含費迪南德在上交演出的節目單,也有當時滬上報紙刊登的音樂評論。面對這些珍貴的資料,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趕緊拿出手機一張一張翻拍下來,一共拍了374頁。周平表示,回上海後將請專人翻譯研究,它將是對上海城市記憶的一個補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紀念冊內頁。 周平 攝

  費迪南德·阿德勒在1952年就去世了,那時克裏斯緹娜才7歲。這本厚厚的紀念冊就成為克裏斯緹娜的寶貝,成為她回憶父親的憑藉。她打算今後將這本紀念冊捐贈給維也納的一家博物館,那裏有很多記載當年一些奧地利人在上海生活的歷史資料。

  當天的音樂會上演繹了阿龍·阿甫夏洛莫夫的交響詩《北平衚同》、肖斯塔科維奇《d小調第五交響曲》,還特別邀請了去年在首屆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上獲獎的德國選手斯特凡·塔哈哈演繹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奧地利姑娘斯蒂芬妮一家就住在附近的村子裏。“我們在街上看到海報,就決定來看了。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音樂,我都充滿興趣。這是我在今年夏天的蒂羅爾音樂節上聽的第一場音樂會,真的不虛此行。雖然我沒有去過中國,但《北平衚同》讓我想像自己行走在中國的城市裏;《梁祝》的旋律太美了,我幾乎要落淚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穿著傳統服飾來聽音樂會的觀眾。 吳桐 攝

  滿頭灰髮的克裏斯緹娜坐在觀眾席裏,想起了自己的父親。她説:“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會在家鄉欣賞到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出。在音樂聲中,我想起了很多父親給我講過的關於上海的故事。”

  克裏斯緹娜的出現,讓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余隆十分感動。他沒有想到居然能在奧地利遇到上交的“家屬”。他向克裏斯緹娜發出邀請,希望她在兩年後——上交140歲生日時,能去看看她的父親曾經工作過的樂團,看看那個曾給她父親曾經留下美好回憶的城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