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高質診療 有了5個醫療服務圈

2017-09-11 10:37:58|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專病醫聯體為主集約醫療為輔,居民不出遠門可接受高質診療 嘉定居民有了5個醫療服務圈

  家住嘉定南翔地區的沈先生,家中有3歲小兒,以前一到天氣變化,沈先生最怕兒子生病,“看病猶如一項大工程,早上5時就要趕到市區兒童醫院排隊掛號,從出門到孩子看上病,前後至少得花5小時,實在太奔波!”令人高興的是,沈先生的這個煩惱已成為過去時。去年,嘉定區內5家二級醫院與市兒童醫院簽約,成立“兒科醫聯體”。沈先生首次在南翔醫院嘗試專家遠程會診,“省了跑腿、免去排隊候診,真的太方便了!”

  記者獲悉,為讓區域居民享受同質化醫療服務,嘉定區打造專病醫聯體為主、集約醫療為輔的5個醫療服務圈(瑞金醫院北院、嘉定區中心醫院、南翔醫院、安亭醫院、江橋醫院),居民不出遠門,便可享受高質診療。

  強輔助技術“底板”

  曾經,嘉定區醫療資源不平均,居民看病問診多有不便,區域結構性矛盾如何破解?嘉定區衛生計生委主任方雲芬介紹:集約化區域醫療中心,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過調整佈局、推廣信息化建設,為此後的醫療服務圈發展奠定基礎。目前,嘉定區內已建成心電診斷中心、影像診斷中心、醫學檢驗中心。

  嘉定區心電診斷中心即“家庭醫生制服務心電診斷支持中心”,由設在仁濟醫院的“遠程心電診斷中心”、69家設在家庭醫生服務站點的“遠程心電採集站”共同組成。數據顯示,心電診斷中心4年來共發送心電診斷需求近9萬份。影像診斷中心迄今完成20萬餘人次的遠程診斷,近300場遠程會診,並按急診、門診及住院、體檢等輕重緩急區分等級,所有報告確保30分鐘完成。今年正式開放的醫學檢驗中心前5個月接收樣本26.6萬份,檢驗項目99.3萬項次。正在試點建設的超聲診斷中心,也在馬陸、工業區、安亭、黃渡等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試運行,成功開展頸動脈、甲狀腺檢查兩個項目,完成診斷、報告200余人。預計中心在今年底完成所有13家社區超聲中心建設,並逐漸增加婦科、淋巴結等檢查項目。

  爭健康管理“樣板”

  技術底板補全後,嘉定區衛生計生委著手探索專病全病種分級診療,區內已建設瑞金醫院北院糖尿病專科、高血壓病專科,嘉定區中心醫院腦卒中專科、慢性阻塞性肺炎專科,嘉定區精神衛生中心精神衛生專科等5個區重點專科。

  “腫瘤防治等專科醫聯體,在申城並不少見;但對大多健康居民來説,慢性病防治更重要。”區衛生計生委黨委書記鄭艷輝説,“依託二、三級醫療機構搭建的平臺優勢,建立慢性病專病種的全病程管理模式,可構建閉環管理健康的新模式。”

  糖尿病專科的全專聯合形式,便是典型案例。在瑞金北院醫療服務圈內,馬陸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託北院糖尿病專科功能作用,率先試點開展糖尿病全病程分級診療。瑞金醫院北院醫生攜手全科醫生,通過遠程視頻健康教育、視頻會診、雙向轉診、預約門診等全專聯合形式,實現全程化管理居民健康。家住馬陸鎮的周老伯,通過“全專聯合”及時發現糖尿病,老伯在社區隨訪監測高血壓時,發現血糖異常,一度控制效果不佳,由瑞金北院專家指導干預,實現階段控制,再轉回社區隨訪。周老伯如今逢人便誇,“看病不出區,大醫生、家庭醫生圍著我轉,真正實現以病人為中心。”

  補診療水準“短板”

  醫療服務圈內診療水準如何整齊劃一?嘉定區衛生計生委的規劃藍圖上,診療短板將持續補齊。以兒科為例,二級醫院兒科在市兒童醫院帶動下,已實現長足發展;婦産科、中醫科等專業也將進一步提升水準。

  南翔醫院兒科主任董蔚説,目前南翔醫療服務圈內,患兒可享受三大便利,主要包括:通過南翔醫院兒科門診就診,預約相應的兒童醫院專家,每週遠程會診;患兒在南翔醫院看病,需要做CT、核磁共振等檢查,可由信息平臺直接預約前往市兒童醫院;開闢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力爭讓患兒及家屬少排隊、少等候。下階段,嘉定區內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納入兒科醫聯體,進一步調整優化醫療資源結構佈局,實現診療下沉。

  此外,嘉定區還將啟動區危重孕産婦搶救中心專科建設,建立健全區危重孕産婦轉診救治網絡,暢通全區危重孕産婦轉診救治綠色通道,切實降低孕産婦、圍産兒死亡率。區域同時啟動中醫醫院中醫外科建設,通過加大扶持,強化中醫肛腸專業、中醫皮膚專業診療能力,為更多居民帶來健康福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