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質”讓製造業競爭力引領全國

2017-09-15 08:44:3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品質”讓製造業競爭力引領全國 去年申城製造業品質競爭力指數位列全國第一

  上海製造業以研發提升品質,大大提升了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去年上海製造業品質競爭力指數為92.70,高出全國平均水準8.86,位列全國第一。最近公佈的上海百強企業信息數據再次顯示,上海企業研發投入的強度正不斷提升:去年,100強中的68家企業共投入研發資金439億元,同比增長9.89%。其中,上汽集團、上海建工、中建八局、中芯國際、上海華誼等企業不僅研發投入規模大,而且增長率達到12%以上。

  聚焦“大品質”,引領大發展

  産品品質、工程品質、環境品質、人居品質……聚焦“大品質”,引領大發展。市質監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沈偉民介紹,近20年來,上海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質高地。從市領導挂帥的品質工作領導小組,到各區區長負責制品質績效考評;從追求卓越的“市長品質獎”,到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上海品質”,無不顯示出上海對品質的認真追求。

  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中的排頭兵,浦東新區把品質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進一步發揮品質在服務科創中心和自貿試驗區建設、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推動作用。政府將“放、管、服”貫穿品質強區全過程,該放的放開放足,該管的管住管好。

  松江區率先將品質強區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年度工作報告、納入財政預算、納入政府績效考核、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評價內容,建立了完善的品質工作考核指標體系,這一做法已在全市推廣。去年,松江區被確立為首批創建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之一,其“G60科創走廊”已列入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區。這一“走廊”通過打造“品質標準新高地”,將品質和效益作為基本“坐標”,“請走”低端的落後産業,貢獻了全區90%以上的工業産值,佔全市工業總産值的8%。

  合併“大蓋帽”,形成監管合力

  近年來,浦東新區先試先行,探索將質監、工商、食藥監和物價四頂“大蓋帽”進行合併。實踐證明,這項改革有效解決了原有監管體制下職能交叉、多頭執法、碎片化管理、基層監管力量配備不均衡等問題,從生産到流通、再到消費環節的一體化、全過程監管體系已形成。

  百姓關心的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産品品質、公眾消費安全等高風險、重難點領域的監管效率明顯提升。去年,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共檢查食品企業8.4萬戶次,同比增長26.24%;檢查藥品零售企業1358戶次、醫療器械經營企業4874戶次,分別是改革前的5.26倍和22.25倍;開展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監察2.25萬戶次,涉及設備85579台次,分別是改革前的54.7倍和23.7倍。行政執法機關的改革重組其實是品質監管和服務體系的重構。

  在簡政放權的同時,上海還不斷發揮行業協會在市場監管中的作用。從“毒跑道”“問題校服”到最近的共享單車治理,行業協會架起政府管理和企業自治之間的橋梁。最近出臺的《上海共享自行車行業標準》和《共享自行車服務標準》,在保護創新成果的同時,及時制定行業規範,這一全國首創的行業標準為共享單車市場走向合規奠定基礎。針對網上銷售假冒偽劣頻發的頑症,市質監執法大隊近日又與電商協會簽約,加快構建“網上抽查、源頭追溯、屬地查處”的品質監督機制。

  據了解,上海目前除了工經聯、商業聯合會和現代服務業聯合會三大全市性協會以外,還有較大規模的44個行業組織,他們不僅直接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也積極配合執法機構對行業的抽檢和整改督促。另外,他們對一些品質問題企業進行告誡、規範,成為品質監管體系中的重要參與者。

  監查關口前移,品質工程惠民生

  看得見、摸得著,品質工程也是最大的惠民工程之一。過去,質監局對産品品質管控大多體現在事中、事後抽檢中,如今則將“關口”前移,對一些重點産品,尤其是與老百姓生活關係密切的消費品採用“預警制”,及時將一些行業信息和技術標準公佈,提示風險,既解決了企業生産的盲目性,也提升了産品的品質。另外,質監部門還對産品進行不定期抽檢,及時通過媒體發佈結果,讓老百姓免遭假冒偽劣商品侵害。

  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市質監局與長寧、虹口、黃浦、靜安、浦東等八區陸續建立“區局合作”品質共建機制,根據各區發展目標確立主攻方向,通過“項目化推進、制度化管理”,形成聯動推進、又具有各自區域特色的品質發展之路。

  標準化和品質追溯體系的建立、健全,也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上海在不斷提升産品品質標準的同時,還進一步聚焦公共交通、醫療衛生、養老服務、公共文化、物流、旅遊等公共服務領域。截至去年年底,本市共擁有服務標準化試點199項(國家級33項,市級166項),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182項。在松江區,産品品質傷害監測工作引人注目,目前已覆蓋3家二級醫院和14家社區醫院;該區還探索建立全市首個社區産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點,在該領域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會共治框架。普陀區則開展了全市首個區域品質發展指數———“普陀品質發展指數”課題研究,去年發佈的“2015普陀品質發展指數”為市民參與了解品質工作提供了有效渠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