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又是一年菊黃蟹肥時節。今年國慶中秋黃金周,赴陽澄湖、太湖等大閘蟹原産地的吃客“大軍”呈現井噴態勢。
記者近日走訪陽澄湖大閘蟹市場發現,今年蟹市有了一些變化:一方面,陽澄湖大閘蟹總産量明顯下降,價格出現一波上升;另一方面,不少區域養蟹戶的品牌意識提高,拒絕經營“洗澡蟹”,紛紛選擇做大自己的品牌。
今年大閘蟹減産增個
陽澄湖大閘蟹“減産”了。9月23日,今年第一簍大閘蟹開捕現場,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大閘蟹養殖面積從去年的3.2萬畝縮減到1.6萬畝,雖然畝産量提高了,但預計捕撈量將從去年的2000噸減少到1200噸,總産量減少近四成。
“雖然今年大閘蟹産量下降,但品質明顯提升。”當地一位蟹農告訴記者,今年七八月高溫少雨,陽澄湖水位下降大約50釐米,更多陽光能夠照射到湖底,刺激大閘蟹不斷運動,脫殼次數增多。他表示,很多大閘蟹8月底時已開始第五次脫殼,這決定了今年大閘蟹的個頭比往年更大。
由於産量減少、品質上升,因此,今年大閘蟹價格會比去年上浮兩成左右,可能會創下近十年來新高。不過,記者在當地市場走訪發現,這裡的價格並沒有明顯波動,一位賣家甚至開出120元一箱(10隻)的超低價格。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大閘蟹市場魚龍混雜,消費者需要提防“洗澡蟹”。
小六水産網負責人項達恩告訴記者,2010年起,陽澄湖大閘蟹便已基本退出農貿市場,只通過專賣店、超市以及經授權的高檔酒店、電商平臺銷售。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沈學興表示,去年電商渠道銷售量已超過60%。
大閘蟹“乘飛機”成“標配”
少了團體訂單的陽澄湖大閘蟹這幾年逐漸成為電商平臺爭搶的“香餑餑”,今年各大電商對大閘蟹市場的爭奪戰早已打響。8月,京東物流開啟陽澄湖大閘蟹生鮮冷鏈原産地解決方案推介會,建立了協同倉;9月,順豐發佈陽澄湖大閘蟹“點、線、面”解決方案;隨後天貓超市物流方安鮮達宣佈與EMS合作,建立陽澄湖大閘蟹産地倉,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
品質成為各大電商的競爭重點,記者了解到,天貓和京東均把“物流中心”設在陽澄湖畔,保證當天出水的活蟹在本地打單、快速包裝分揀,馬上進入配送環節。一位電商物流負責人透露,在協同倉內,倉儲、分揀可以同步進行,還設立了入庫區、生産區、抽檢區、辦公區及冷鏈中轉區,相當於一個小型分撥中心,目前每天可以處理三萬至五萬份訂單。
值得一提的是,大閘蟹“乘飛機”已逐漸成為“標配”。天貓生鮮每天空運的航班有70多架次,全國重點城市可以實現次日達,上海核心區域6小時可送達;而京東物流也將繼續沿用“航空+冷藏車”的運輸矩陣,增設航空線路至近20條,優化冷鏈車運輸路由,輻射全國近30個省市自治區,支持近八成城市消費者在48小時內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