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家庭社工服務試點項目鋪開

2017-10-12 09:47:05|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專業社工機構參與服務 家庭“疑難雜症”有了“專科醫生”

  家住浦東南碼頭路街道的小齊因童年遭受過創傷,已經把自己封閉起來長達數年,幾乎從不邁出房門,每天只吃一個餅充饑,身體也格外虛弱……如何讓這個剛滿18歲的孩子嘗試著走出封閉的生存空間?針對害怕接觸陌生人的問題,用握手、帶不同社工與他聊天等專業的系統脫敏方法,家庭社工的努力終於讓小齊逐漸打開了心門。

  目前,由浦東新區婦聯牽頭,專業社工機構參與的家庭社工服務試點項目已經在浦東新區18個街鎮鋪開,這支宛如“專科醫生”的專業團隊專攻家庭中的“疑難雜症”,給婦女工作的家庭領域注入了新生力量。

  專業服務,破解社區難題

  家庭社工承擔了家庭危機干預、家庭教育、家庭關係調解、婦女兒童增能等服務內容,運用專業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及時回應家庭的困惑及問題,幫助提升家庭幸福感。浦東探索了“婦聯牽頭、社會參與、社工服務、家庭受益”的運作模式,破解社會問題,推動社會治理創新。

  參與該項目的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工作系主任韓曉燕告訴記者,家庭社工會每月走訪社區中的家庭,熟悉社區情況,在此基礎上做出服務的評估———把需要教育預防、提前干預乃至個案服務的家庭實施分類管理。

  “小齊8歲時父母離異,他也自此輟學在家,由於在外常被指指點點,導致白天不願意出門,後來更是整天不出大門一步了。”上海公益社工師事務所的李旭珺告訴記者,當家庭社工接到這個個案的時候,選擇了以母親作為切入點,進入家庭,慢慢與小齊熟悉起來。

  針對小齊接觸陌生人就感到害怕的問題,社工實施了專業的系統脫敏方法,如握手、帶不同的社工和小齊見面等,幫助小齊走出第一步。從只願意側躺在床上、不正眼看人,到慢慢降低對陌生人的緊張感,再到願意晚上自己走出門……小齊的生活軌跡正在逐步發生轉變。

  紮根社區,服務不同家庭

  “人生活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社工不光是服務某個人,而是整個家庭,”在採訪中,社工們提及最多的是“家庭”兩字。因此,家庭社工項目還針對單親母親群體,搭建俱樂部等平臺,組建女性支持小組,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服務對象在群體中獲得認同、關注、鼓勵和肯定。

  濰坊社區46歲的鄭女士是位外來媳婦,女兒18歲。丈夫常年酗酒,酒後常常毆打辱罵她,女兒與父親的關係很疏遠。居委會也曾多次調解,但始終沒能有效改善其家庭關係。

  “在接受這個個案之前,我們召開分析會,根據個案需求制定服務計劃,”負責鄭女士家庭的樂群社工服務社社工殷茹媛決定從分析家庭結構入手,開出了“藥方”,為鄭女士提供法律援助信息及就業方面的信息,提供一定的精神支持和對未來的思考,並從改善夫妻關係入手,進而改善父女、婆媳等關係。

  “在服務中,我們也借助了心理諮詢師、律師、調解員、就業援助員的力量,一同支持這個家庭。”殷茹媛表示,最終,鄭女士和丈夫打消了離婚的念頭,家庭危機也得以緩解,“今年年初,鄭女士還以丈夫的名義,送來了一面錦旗,感謝我們的幫助。”

  浦東婦聯相關負責人坦言,家庭社工項目起初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如何回應家庭需求,真正實現“社區、社團、社工”的有效融合等,都必須在實踐中尋找答案。在家庭社工的幫助下,社區有需求家庭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

  今年以來,浦東已經有18個街鎮開展家庭社工服務項目,共走訪了約5000戶家庭,累計服務時間達2.304萬小時,處置個案110例,開展各類活動210場,組織培育了15個互助團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