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之魅,構築一方魔力空間
有人説,當發展到一定階段,衡量一座城市的實力高下,就不再只看傳統的“硬功夫”。今天的上海就已到了這個階段,進一步提升,需要增添更多魅力元素。
上海提出要做“國際文化大都市”,要打造“卓越全球城市”,提升文化軟實力被放在城市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黃浦區,是上海文化資源最集中、文化底蘊最豐富、海派文化氛圍最濃厚的城區之一。海納百川、相容並蓄,傳統經典與現代時尚在這裡相遇,深厚歷史與未來潮流在這裡碰撞。近年,黃浦區著力打造公共文化空間與品牌,構建出城市草坪音樂會、外灘源與老碼頭等三大舞臺,大世界、豫園古戲臺、三山會館等傳統戲臺,黃浦濱江、藝蘊黃浦、文化進樓宇等新舞臺與新品牌,弘揚海派文化特色,用文化之魅,構築出一方魔力空間。
三大舞臺
沒有圍墻的音樂廳
青草為席、蒼穹為頂,在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聆聽專業化團隊演奏的經典音樂;白色帳篷、華麗燈光,在外灘源偶遇一場夏季音樂狂歡派對;黃浦江畔、憑欄望江,在老碼頭欣賞知名爵士樂手彈奏的悠揚旋律。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外灘源、老碼頭,黃浦區多年悉心打造的三大公共文化舞臺,既是開放的公共藝術殿堂,更是富有感染力的人文景觀。
草地上享曼妙華章
10月19日,在上海音樂廳西側的那片被命名為“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的芳草地上,“‘藝術天空’——城市草坪天天演”首場音樂會開幕。
當二胡演奏者彈奏的《我的祖國》優美旋律停下,現場觀眾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整場音樂會的氣氛被推向了高潮。首場演出也拉開了今年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秋之韻”主題音樂會的序幕。
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是由黃浦區打造、面向老百姓開放的高品質經典音樂盛宴,舉辦四年,共推出114場演出,吸引17萬人次觀眾參與。
為了讓都市人擁有與自然和音樂親近的機會、豐富“環人民廣場演藝活力區”的演出內容、進一步提升城市景觀,打造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的計劃,黃浦可謂“蓄謀已久”。“在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誕生之前,黃浦區一直在探索利用多樣的文化樣式滿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上海這座開放、包容的大都市,也在呼喚著這樣的公共文化表現形式。”區文化局負責人説。
2014年,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推出,定位為高雅藝術惠民利民的公益性演出,採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群眾受益”公共文化服務運作機制,堅持專業化定位和國際化水準,堅持高品質的古典音樂演出為主線,以高品質的現場表演為市民帶來全新的音樂文化體驗。
根據觀眾反饋,黃浦區不斷豐富音樂會內涵:如堅持以交響樂為主,同時引入舞蹈、合唱、器樂、聲樂、搖滾、爵士、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有餘隆、曹鵬、陳燮陽、黃英、廖昌永、韓蓬、黃蒙拉等音樂大師傾情加盟,又有上海交響樂團、上海城市交響樂團、上海白玉蘭管弦樂團、上海學生合唱團、上海春天合唱團等國內優秀演出團隊登臺獻演;2016年首次引入“12小時藝術狂歡”活動形式;除了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還邀請更多國內外專業優秀演出團隊加盟,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藝術天空’-天天演”項目合作,與上海夏季音樂節品牌合作舉辦上海夏季音樂節黃浦系列專場等。
“更長遠的考慮是,一方面吸引集聚國內外優秀演出資源,讓高雅音樂走出殿堂,融入普通市民的城市生活,打造高雅藝術文化高地;另一方面挖掘音樂新生力量,培養年輕的本土原創音樂人才,為其提供更高展示平臺,激發本土音樂文化的持續性發展。”區文化局負責人説,這就是舉辦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的意義。
老建築內賞爵士樂
9月29日,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在南京東路上的外灘·中央揭幕。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是聞名世界的美國林肯爵士樂中心在境外設立的唯一分中心,由上海外灘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與美國林肯爵士樂中心共同創立。未來,這裡每晚將進行兩到三場高品質爵士樂演出,預計全年可以接待11萬人次遊客,將打造成為上海乃至中國爵士樂迷心目中的藝術標杆。
外灘與音樂的組合,有著悠久的歷史。
2012年,首屆“外灘源夏日音樂季”在外灘源舉行,至今持續舉辦了5年。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爵士樂演奏者集聚這裡,為上海市民獻上一場場公益演出。2013年,外灘投資集團特邀紐約林肯爵士樂中心音樂家為“外灘源夏季音樂季”作專場表演,持續至今,場場觀眾爆滿。
目前,以外灘源文化底蘊與歷史建築為主要平臺,推出了“林肯爵士音樂會”、“音為有你”人文講座和“致匠心”文化品鑒沙龍等雜誌性固定欄目。這些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高品質音樂會、藝術沙龍、藝術策展、音樂嘉年華和教育普及講座等活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高地。如今,僅外灘源地區每年就舉辦近50場公益文化活動,受益人群超5萬人次。
不久前揭幕的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將會延續公共舞臺的作用。過去4年,美國林肯爵士樂中心已派遣5組爵士樂隊來滬,參加“外灘源夏日音樂季”及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專場演出,向500多名上海樂童傳授了爵士樂藝術。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目前正在青少年爵士樂愛好者中招募“林肯爵士手”,由林肯爵士樂大師進行公益輔導及合練,獲得與大師同臺演出的機會。
憑欄望江邂逅經典
老碼頭,外馬路上一處海派風格的石庫門老建築群。一面臨江,具有天然的景觀優勢;紅磚黑瓦,墻面雕飾、建築形態都極為精美;匯集了特色酒吧、休閒會所、主題餐廳、個性零售以及創意工作坊、先鋒藝術家工作室、商務辦公等,是黃浦區十二張城市名片之一。
讓這張名片亮眼的,還有它的音樂文化。今年6月到10月,每個週五、週六晚上,音樂噴泉廣場上都會有國內外知名爵士樂隊演出;每月第三個週末,創意市集成為老碼頭又一人氣特色活動。老碼頭將創意集市的主題設為音樂,吸引音樂愛好者參與其中。
這些都是“爵士·老碼頭音樂節”的精彩活動。至今舉辦了4年的“爵士·老碼頭音樂節”,獻上了80余場高品質的演出,吸引了市民觀眾和中外遊客5萬多人,打造了一個時尚、親民、中外互動的時尚音樂品牌。
2013年,黃浦區委宣傳部與區文化局牽頭搭臺,老碼頭提供場地支持,多家社會企業提供優質演出資源,黃浦區公益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提供經費保障,邀請世界各地最優秀的爵士樂隊來老碼頭獻演,上演了一場“爵士·老碼頭音樂節”。“既充分發揮老碼頭地標優勢、商業特色和文化底蘊,又為公眾提供文化的公共平臺。”管理方負責人説。除“爵士·老碼頭音樂節”活動外,老碼頭還與上海交響樂團、中央音樂學院、法國領事館文化部門等成功合作,舉辦了“上海夏季音樂節”、“外灘老碼頭城市音樂周”、“法國夏至音樂節”等等活動,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
老戲臺
傳統文化的會客廳
今年國慶中秋長假,大世界又在朋友圈刷屏了,拍出來的圖片滿是熱鬧的戲臺、攢動的人頭以及豐富多彩的非遺活動……百歲大世界,今年三月正式對公眾開放,打造成為全中國乃至國際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活態傳承平臺。非遺文化在這裡保護傳承、教育普及、傳播交流、創意發展,活起來、傳下去……
大世界、豫園古戲臺、三山會館……在黃浦有一批傳統文化的會客廳。它們古韻味濃厚,觀眾能欣賞到最原汁原味的傳統劇目,親身體驗到最正宗的民間老手藝;它們現代感十足,可親近、可感受的體驗方式,讓每個人都能沉浸其中。
在大世界感受非遺
上海老弄堂的遊戲,你還記得多少?吃與二十四節氣有什麼關係?中國皮影竟然是“世界上最早的電影”?稱得上“非遺之首”的作品是哪些?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大世界的非遺文化展示活動精彩紛呈:康樂球、疊骨牌、抽陀螺、踢毽子等上海老弄堂的遊戲,點亮了不少老上海人的童年回憶;滬語美食脫口秀《四菜一湯》,將非遺、民俗、生活等息息相關的知識融入脫口秀,笑翻全場;在大世界皮影戲體驗劇場裏面,不僅能欣賞到經典皮影劇目,還能聽到皮影表演大師講述皮影的前世今生;“非遺之首—中國十二生肖文化遺珍展”亮相大世界,展示了中國十二生肖銅像文化、歷史與工藝,不少人看後連説“長知識”。
大世界,曾是上海最知名的遊樂場,蟄伏13年後,華麗轉身。在這個1.68萬平方米的老建築內,如今俯拾皆非遺。
中庭大舞臺曾是南北戲曲輪番登陸上海的演藝中心,這裡沿襲戲曲傳統,成為非遺雜技、曲藝、歌舞、群藝的展示平臺,同時對社會院團開放,成為群藝表演的文化大舞臺。戲曲茶館,注重傳統經典演藝的傳承和發展,攜手來自全國各地的曲藝戲劇名角,讓京昆滬越淮評彈等經典作品重放異彩,鼓勵和孵化以非遺為元素的創新劇目和表演形式。除非遺表演外,大世界持續邀請國家級和地方代表性手工技藝傳承人,攜家族藏品和個人代表性作品,親臨現場進行工藝表演和作品展示,為觀眾呈現多民族、多地區、多品種的非遺技藝發展脈絡和精品推薦;同時通過多主題的展覽、大賽和活動,倡導和鼓勵當代藝術家、設計師和大眾,積極參與傳統工藝、圖案、材質的使用和創新,創作出更多符合現代審美和需求的藝術作品和生活用品,將非遺的技藝和傳統文化符號傳承和發展。開業至今,大世界始終人流不息,受到好評。
在古戲臺穿越百年
“方寸之地,大千世界”,説的便是戲臺的特殊功能。賞江南戲曲、品海派名點、流連園林亭臺……潛移默化中,傳統文化沁潤人們心中。在黃浦有幾處老戲臺,修舊如舊後對公眾開放,成為傳播經典文化的公共舞臺。
豫園古戲臺,地處豫園內園南部,金碧輝煌、雕梁畫棟,堪稱“東南第一台”。這處古戲臺設計玄妙,不但可遠觀全景,更可抵近細觀戲臺頂部的“藻井”。原來,藻井呈半球穹隆狀,由兩層圓圈和20道弧線相交而成,四週有28隻金鳥展翅欲飛,正中間有一面圓形明鏡。藻井的視覺效果華麗精美,且有良好的音響效果。近年,豫園管理處經常在這裡舉辦特色藝術展演、非遺文化展示、精品展覽和旅遊主題活動。中外遊客信步古戲臺,一邊欣賞老戲臺的風骨,一邊感受文化藝術的熏陶。
在豫園商城,文昌路上還有一處戲臺——“海上梨園”。原址是一處小舞臺,當時佈置得漫不經心,表演都是大雜燴,幾乎沒有什麼上座率。2015年,在黃浦區支持下,豫園集團對這裡啟動了裝修改造,引入了上海昆劇團等合作夥伴,變身為一處以崑曲等傳統戲曲演出為主的藝術空間。“海上梨園”不定期開設公益場次,以創新手法表現傳統文化,吸引了一批年輕觀眾。
三山會館是一處有著新老戲臺的公共空間。老館建於1909年,新館建於2010年,兩者彼此融為一體,相映生輝。為傳承和傳播優秀傳統戲劇文化,三山會館推出了“三山雅集——戲劇摺子戲市民專場”,打造三山戲曲殿堂,將會館有形文物“古戲臺”和非物質文化遺産“戲曲”有機結合,將靜態的和動態的文化有機結合。每年春秋季,三山會館都會邀請上海越劇院、上海滬劇院、上海昆劇團、上海淮劇團等專業戲曲團隊,在古戲臺上演出崑曲、越劇、淮劇、滬劇、民樂和滑稽戲等傳統劇目。
新舞臺市民文化的狂歡會
今年7月,在剛剛三道(步行道、跑步道、騎行道)貫通的黃浦濱江,每週五晚,黃浦濱江都會定時上演文化活動,有小型音樂會、無伴奏人聲演唱、舞蹈、雜技等。一邊欣賞無限江景,一邊享受文化盛宴,不少市民場場不落,追著看演出。
黃浦區地處市中心,區域面積較小,但始終不斷開拓與挖掘新的公共文化空間,將文化産品送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濱江、商務樓宇、商場等人口最密集、老百姓需求最多樣化的地方,近年都成為黃浦構建新文化舞臺的載體。
今年,黃浦濱江的文化活動已排滿了:以“經典慢生活,文化進濱江”為主題,黃浦區公共文化資源配送中心邀請高水準演出團隊,定期向濱江輸送多元化演出;上海市民文化節開展如火如荼,黃浦濱江借勢給各街道、參賽單位、參賽組織的優秀作品提供一個展覽展演空間,讓更多百姓登上市民舞臺,更“接地氣”地展示黃浦區群眾文化建設成果和市民文化風采等。“合理運用濱江公共空間,組織文化、體育、旅遊、教育活動向濱江集聚,培育提升地區人氣與吸引力,體現開放成果,形成公共開放空間的多元性與共享性。”區領導這樣定位這處新舞臺。
上海京劇院的“大聖來也——鄭派傳人嚴慶谷公開課”、上海油畫雕塑院的雕塑展覽《明天的寓言》、劉海粟美術館的手工藝術親子工作坊、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優秀劇目、世界音樂季的世界根源音樂、余德耀的3D列印工作坊等,這些經典的藝術演出與作品,如今在黃浦區的商場內就能免費欣賞到。去年11月,“藝蘊黃浦”活動在黃浦區舉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海油畫雕塑院、上海京劇院、世界音樂季、余德耀美術館等本市一批國有與民營文化主體,與香港廣場、K11、新天地、大丸百貨等一批商業設施率先牽手。黃浦區集中大量地標性商業設施,具有打造商業空間文化生態熱點的優質土壤。借助“藝蘊黃浦”,黃浦區推動一批展覽、演出、工作坊等藝術項目與商圈、商街、商場聯手,打造商業空間疊加藝術空間的複合型文創中心,推動傳統商業街區創新轉型。
“藝蘊黃浦”起到很好的示範效應。看到了商業與藝術共舞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少黃浦區的商圈經營者主動加入。今年端午節期間,在新天地、思南公館的公共空間內,商場、咖啡館、廣場隨處都變成了劇場,近200場演出向公眾免費開放。
中午時間,在商務樓宇的大廳內,聽一場小型音樂會,會是什麼感覺?黃浦區文化場所與文化資源豐富,特別是環人民廣場區域,有著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上海博物館等上海頂級文化資源。黃浦區想方設法將這些資源引入樓宇、社區,讓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藝術熏陶。比如,今年夏天,南京東路街道發起了“南東·音樂·家”的社區公共音樂計劃,將這些頂級文化資源送到樓宇內的白領身邊。一場場只有在大劇院才能聽到的音樂會被重新編排,放到了商務樓宇的大堂內演奏,平日忙於工作的白領們有了難忘的輕鬆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