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顧村鎮:上海唯一的“詩歌之鄉”

2017-11-02 10:01:46|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這個鎮被稱作“詩鄉”,這裡的人説,“少些慾望更純粹”

  從2007年,顧村鎮被命名為上海唯一的“詩歌之鄉”算起,詩鄉整整走過十年。顧村每年都要舉辦“詩鄉年會”,顧村詩人作品集《詩鄉和韻》出了7本,已有8位詩人出版了詩歌集,4位加入了上海市作家協會……但最令很多專家動容的,還是這裡的詩人初心不改。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森林環繞間,一首首古詩詞賦,或配合朗誦,或配合歌舞,被極具表現力地展現出來,顯得韻味十足。這是10月30日下午,在顧村公園舉行的2017年顧村鎮詩歌文化節暨第十屆詩鄉顧村年會詩歌音樂會的場景。台下的詩人們或非詩人們,個個聽得津津有味。

  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散文家、詩人趙麗宏很感慨,他在致辭中説道:“顧村是養育詩歌和生長詩歌的土地,顧村民間詩歌群體與現象,顧村詩歌的蓬勃,已成為上海乃至全國民間詩歌的一種象徵,一種精神。”

  從2007年,顧村鎮被命名為上海唯一的“詩歌之鄉”算起,詩鄉整整走過十年。顧村每年都要舉辦“詩鄉年會”,顧村詩人作品集《詩鄉和韻》出了7本,已有8位詩人出版了詩歌集,4位加入了上海市作家協會……但最令很多專家動容的,還是這裡的詩人初心不改。

  心懷一畝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在年會中的“顧村民間詩歌發展走向及詩人作品點評交流會”上,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説得樸實:“我來到上海,常覺得自己是一個鄉下人,但我讀顧村詩人的詩,讀著讀著那種熟悉的感覺就來了,因為詩歌消除了上海和外地人的隔閡。”

  顧村是一座有著700多年曆史的古鎮,詩歌文化積澱深厚。在近些年城市化的進程中,顧村的許多人依然保留著一份鄉土情結。 心懷一畝田,是他們的內心寫照。

  顧村草根詩人郭佩文,現在依然是一名快遞小哥。生活艱辛,卻始終懷著詩意。今年5月出版了第一本個人詩集《風吹我的村莊》。他在一首名為《歸期》的詩歌中這樣寫道:我不確定歸期/何況我的山上/草還沒長滿/樹還沒長高/你就讓我留下來/不要撕心裂肺/在崖上喊,喊上千年/我也回不去……

  中國詩歌專業委員會主任葉延濱認為,顧村有深厚的文化傳統,顧村詩人擅于用詩來記錄生活,他們寫的詩,大多反映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很質樸、很純凈,具有煙火氣。

  不過,龔學敏也表達了自己的期望:“希望顧村詩人以後寫詩不一定都要懷念。比如月亮,不一定寫思鄉的月亮,古人眼中的月亮,可以寫寫上海的月亮。也就是多寫寫當下的上海,新的時代,變革時代的上海。”

  這句話很中肯,讓不少在座的詩人頻頻點頭。

  把自己活成一首詩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詩鄉和韻》詩選第七集近日甫一問世,便引起了專家們的關注。

  上海市作家協會詩歌專業委員會主任張燁説:“我第一次來顧村看到的詩歌品質比較一般,這本《詩鄉和韻》詩選第七集詩歌的變化令人驚訝,看出顧村的人近幾年來的創作成果,他們用詩意點亮生活,也是用生活、用心靈,用詩的語言來點亮生活,詩意生活,很接地氣。”

  《上海詩人》執行主編季振邦玩起了幽默:“詩鄉顧村出第一本《詩鄉和韻》時,我和朱金晨、孫思是一首首修改的,當時精確的説,那些詩還不能叫詩。出第二本《詩鄉和韻》時也是我們幾位一首首的改。顧村一直把我立為《詩鄉和韻》顧問,一開始問,但後來就不問了。”

  2014年,因為上海市作家協會理事、詩人孫思受聘來到顧村鎮,擔任詩歌文化中心工作室主任,開設了詩歌創作講壇:點評詩歌、教授創作技巧、引入美學課程後,讓顧村詩人的詩歌創作水準躍上了一個新的高度。每年,顧村鎮政府還有30萬元詩歌專項扶持資金,專門用於支持詩歌文化活動。

  經過全方位系統的詩歌培訓後,顧村涌現出了一批中堅詩人,並形成了四類詩人:有新詩代表詩人,也有新民歌民謠詩人;有古體詩詞詩人,還有兒歌童謠小詩人。像這樣以不同文體創作四大詩歌板塊的創作隊伍,在上海乃至全國也極其少見,他們驗證了顧村作為“詩歌之鄉”的實力。

  趙麗宏認為,“顧村堅持十年,辦成上海有影響乃至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群眾性詩歌之鄉,跟政府支持的力度是分不開的。顧村詩人從生活中發現詩意,寫作態度跟狀態是健康的,方向也是對的。把自已活成一首詩,不僅僅是顧村詩人,也是我們每個詩人應該有的感覺。”

  少些慾望更純粹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這些年在顧村做詩歌指導,孫思印象最深的不是別的,而是“從來沒有一個人托我推薦詩歌發表”。這讓她很感慨:“少一些慾望,會讓詩歌寫得更純粹。”

  她記得,有一位身患絕症的老先生,從不落下她的每一堂課。有時候時間緊,老人就用麵包充饑。她就勸老人好好吃飯,多保重身體。誰知老人卻説:“學習詩歌就是最好的營養呀,讓人內心愉悅。”幾年過去,老人的身體還一直恢復得不錯。

  真的愛詩,少些慾望,正是顧村詩人的獨特之處。

  從小隨父母支內的呂建敏,現在是顧村優秀的詩人之一。今年5月剛出版了第一本個人詩集《風吹遠方》。其中收錄了130多首詩。她告訴記者,自己現在寫詩最大的變化,就是思考不再流於表面,而是希望反映社會深層的問題和人內心的震撼。

  丈夫生病時,呂建敏一邊陪護一邊寫下一首名為《急診室》的詩:“床位緊張,你進了急診室/痛苦撲面而來/病人的、家屬的、醫生的/個個都是苦澀的表情/從他們臉上,我讀著你/讀著顫慄的驚恐/讀著天堂和地獄,讀著每個人心中的上帝/那一刻,我不是自己……”

  孫思告訴記者,最近顧村新吸收和引進了幾位居住在顧村附近的上海比較有實力的詩人,還有早年在上海詩壇較有影響力當下新歸來的詩人等。在堅持草根特色的同時,也會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形成豐富的層次,這對激發詩人們的創作靈感、提高創作水準,都大有裨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