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秦明章:以玉為友話收藏

2018-01-19 16:00:1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收藏家秦明章:以玉為友話收藏

《世紀》雜誌副主編、著名收藏家秦明章。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消息(彭麗):2018年1月16日,上海微網專訪著名收藏家秦明章。秦明章現為中央文史研究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主辦的《世紀》雜誌副主編,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工美研究社秘書長兼特聘研究員。

  愛好收藏,尤其是收藏玉器。

  秦明章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玉文化經久不衰地綿延了8000多年,被稱為中華文明的奠基石,這是非常寶貴的文化財富。他説:“九十年代,我從日本回國後,正趕上改革開放的東風,經濟形勢日趨見好。亂世黃金,盛世收藏。經濟的繁榮、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財富的日益積累,使收藏的大環境逐漸寬鬆起來,各種前所未有的藏品不斷面世,玉文化的發展也進入了新的高潮。”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收藏家秦明章:以玉為友話收藏

  秦明章收藏的“漢代白玉飛馬”。

  工作環境可以説是促使秦明章走上玉器收藏之路的動因。秦明章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工作。文史館作為社會文化精英薈萃的特殊政府機構,館員們大多身懷絕技、獨擅勝場。其中包括文史、書畫、戲劇等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當然也有不少收藏界的名流。在這種耳濡目染下,秦明章真正走上了收藏之路。

  説起收藏之路上的酸甜苦辣,秦明章同眾多玉器收藏者一樣,感嘆這一 “尋寶之旅”,常會有“山窮水盡疑無路”的苦惱,也常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他表示,收藏之路是長期而艱難曲折的,受眼力、財力、機緣等種種局限。

  收藏關鍵在一個“緣”字,講究“物緣”、“人緣”、“機緣”、“情緣”。

  “玉識有緣人”。玉器收藏特別講究把握機緣,該出手時就出手。秦明章舉例説:“有一年在績溪旅遊,在古鎮的古董店裏,店老闆在把好玉拿出來的鼓動下,從保險箱裏取出了一件清代羊脂白和田玉籽料‘太獅少獅’手把件,我一看眼睛就亮了,一問價格,所帶的現金遠遠不夠數。返滬後,我馬上提足了現金,再坐車趕去,最後‘太獅少獅’成了我的收藏珍品。”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收藏家秦明章:以玉為友話收藏

  秦明章收藏的“清代羊脂玉太獅少獅”。

  為了能在收藏之路上走得更好更遠,秦明章下足了功夫,在把握“機緣”的基礎上,更注重“人緣”。他曾因上海美術考古學社創始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朱孔陽先生捐獻“圓明園清漪園瓷章”而多次登門朱老家,併為其所藏之豐慨嘆多時;也曾因買了碑拓、玉器等物請教過近代著名考古學家孫仲威先生,並強調孫先生決定了他收藏中的取捨;也多次到過著名的文博專家郭若愚先生家,聆聽他指點收藏的至理名言;拜訪過國家級陶瓷大師張浦生先生,並從他手中輕接過精美的青花瓷上手體驗,感受要旨;更是時常拜訪上海文史館員、“小校經閣”後人、著名收藏家劉耋齡先生,在欣賞他的藏品中獲益匪淺……秦明章説:“對自己而言,雖無一正式師從,但這些大師的點滴傳授,切切實實地融入了自己的收藏,並成為推動自己前行的推進器。”

  時間久了,秦明章同不少玉友結下了情緣。他説:“玉友們有好玉,一般都先讓我上上眼。收藏的一柄清代玉如意就是好友之間介紹購得的,而且比市場價便宜不少。”玉如意是昔時達官貴人喜愛的賞玩物,並流行作為吉祥物饋贈。清代玉如意較多是以三塊玉片鑲在名貴木材製成的底座上,稱“三鑲如意”,秦明章收藏的這柄如意整柄則是用一塊玉雕成的,而且玉質細潤潔白緊密,俗稱“山流水料”,愈是把玩愈加晶瑩溫潤、精光內蘊。秦明章神秘的調侃:“自從有了這柄玉如意,明顯感覺到在玉器收藏方面也更加四處逢源、如意順遂了。”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收藏家秦明章:以玉為友話收藏

  秦明章收藏的“清代白玉如意大件”。

  秦明章説:“收藏是一門科學,鑒定、比較、欣賞都是科學的體現。收藏家可謂是一部‘百科全書’,與之相關的各種知識都要懂,更要有不斷學習的韌勁。”可謂“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自古“君子比德于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名言流傳很廣,而流傳下來的研究玉器的古籍,實則少得可憐。秦明章説:“收藏的必修課不深研還真不行,能找到、買到這類古籍,固然不能放過。”吳大澂的《古玉圖考》、劉大同的《古玉辨》、陳性的《玉紀》等,只要等找到,秦明章就儘量找來細讀。面對新出版的如雨後春筍而又魚龍混珠的書籍,秦明章練就了尋找好書的火眼金睛。如楊伯達主編的《中國玉器全集》、《傳世古玉辨別與鑒考》等,購買並細細研讀。同時,他經常在各地古玩市場走動,與大小古玩商交朋友,貧富不論。每到一地,他多參觀博物館,逛文物商店、古玩市場以學習積累,不斷提高鑒賞能力。秦明章特別強調的是,他們有個每週一聚的玉器沙龍,堅持了近十年,大家交流中亮玉獻寶、鑒賞評論,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和功力。因而,也經常被朋友請去把關,做購買藏品時“臨門一腳”的決斷。

  當被問及收藏不可避免的真偽問題時,秦明章説:“搞收藏避不開真偽問題的探討,為了更好的去偽存真,一定要有‘標準件’。”

  秦明章説:“我實現了一個小目標:自古至今任何朝代的玉器‘標準件’都必須至少有一塊。我至今藏有明清及各種古玉數百件。”秦明章從一開始,就定位於把玉質好、雕工精的清代玉器作為收藏重點。他説:“市面上這種玉器存量多,鑒定起來也相對容易,並且大多是用和田玉,對於更高層次的高古玉,儘管心嚮往之,一開始不去碰這根高壓線,到了玉器知識豐富了,眼力提高了,才敢去仔細辨別,認真鑒藏。”

  隨著收藏越來越成熟,近年來,秦明章開始收藏高古玉,這也是玉器收藏者孜孜以求的。在高古玉的鑒藏中,需要牢牢把握玉質、器形、雕工、紋飾、沁色等要領。秦明章説:“我對高古玉的紋飾和沁色鑽研得較深,真正掌握了,就有了破解偽古玉的鑰匙。通常對於一些殘破的古玉件,一般人都不會關心,而我是遇到了就購買一些沁色較為典型的殘破件,回去拿放大鏡、顯微鏡仔細審查分辨,時間久了,對偽沁色一眼就能看出八九不離十來。”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收藏家秦明章:以玉為友話收藏

  秦明章收藏的“良渚玉冠狀飾”。

  在此基礎上,秦明章購得了良渚文化中的玉冠裝飾,這件藏品上琢刻有神人和獸面複合的圖像,用淺浮雕和陰刻細線兩種技法雕琢而成,製作極其精細,可謂鬼斧神工。雕琢的圖案被認為是良渚的“神徽”,近來有專家認為,很有可能它是國家符號,相當於國旗、國徽。秦明章説:“良渚文化是中國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的重大成就,也是值得驕傲的。而其之上細密如髮絲,線線見神韻的陰刻手法,究竟是用什麼工具來雕琢出來的,至今仍是個謎。”

  談及收藏家們都會關注的資金問題,秦明章笑著説:“玉器買多了,也經常出現捉襟見肘的時候。” 

  他説:“有時只能找人借錢去購買。好東西還真不等人,一次,一位收藏家為買房子,願意將20多塊清代玉牌一次性出讓,得到這個信息後,我連忙趕去,一看全是屬於精品的玉牌。原來老先生收藏很多玉器,已轉讓不少,這些原先均是準備壓箱底的。我憋足了一口氣,東拼西湊,把這些玉牌全部買下了。其中有幾塊玉牌,在朋友圈‘鬥玉’中,尚未找到匹敵的對象。”因為收藏中此類事常有發生,漸漸也就不足為奇了。秦明章強調搞收藏可能會少了很多生活物質,但卻會多很多收藏樂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清代子剛款玉牌正面_副本

秦明章收藏的“清代子剛款玉牌正面”。

  説起古董商和收藏家的區別,秦明章説:“古董商多重於交易,收藏家更多則是熱愛。”

  秦明章説:“我有幾位曾開過玉器古玩店的朋友,前些年生意也做得風風火火,我經常是他們店裏的茶客。這些年來,積散流離,購進銷出,他們的手中已經存不下幾塊好玉了。而我和另外一些藏友卻正好相反,多年的積藏基本只進不出,而且自然愈收欲精、愈藏愈多。”

  秦明章埋首于玉器中,樂在其中,因玉得福。又因“玉為石之美者”,收藏中又涉及壽山石、紫砂壺,三者皆有“石”,故取齋名“石福齋”。他認為最大的收穫不僅是藏品,最真實的感觸是通過十多年的藏品互鑒,以玉會友,結識了一批志趣相投、聊不盡興的玉友。每次相聚都有期望,都會歡心愉快,這在當時當下是很難得的。並強調喜愛中國玉文化,喜歡藏玉的人們,最終都會在精神和財富上獲得雙重纍纍碩果,古往今來,直至往後,概莫能外。(圖片由秦明章提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