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傳統戲曲傳播和傳承同樣重要

2018-01-25 11:34:54|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酒香也怕巷子深 王珮瑜:傳統戲曲傳播和傳承同樣重要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我一共揮過1641次鬍子,在第367次的時候,我有了個綽號,叫瑜老闆……”王珮瑜説,其實我揮鬍子的次數不下十萬次。2017年,對王珮瑜來説是收穫最多的一年,通過幾檔綜藝節目,她收穫了許多年輕的粉絲,並且透過她,更多的年輕人知道,京劇其實很好玩。在年輕人的圈子裏,王珮瑜儼然已經成為為京劇代言的“最強廠牌”。頂著“明星”的光環出現在2018年上海人代會會場,王珮瑜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卻坦言,酒香也怕巷子深,傳統戲曲已經到了傳播和傳承同樣重要的時刻。

  “很多人都知道,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劇種,但其實京劇有著濃濃的上海印記。”王珮瑜的話題從京劇和上海的聯繫上慢慢説開來,“京劇其實是在上海被定名的,在京劇形成100年後,在上海被正式定名為京劇,受到海派文化的滋養。”

  有著“小孟小冬”之稱的王珮瑜憑著過硬的專業素養早就是梨園的“角兒”,但出了戲曲圈,知道她的人並不多。這種略顯尷尬的處境正是中國傳統戲曲正在經歷的。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作為國粹的京劇如何傳承?這是王珮瑜正在努力做的事,但奈何酒香也怕巷子深。“戲曲已經到了傳播和傳承同樣重要的時刻。”新的傳播渠道、傳播方式的嘗試和收效,讓王珮瑜有了這樣的感觸。

  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京劇,王珮瑜“頻繁”地出現在受年輕人追捧的熱門綜藝節目和年輕受眾群基數大的新媒體産品中。“演出40余場,超過3萬人次觀看;《瑜樂京劇課》30余場,1.3萬人次參與;喜馬拉雅音頻節目《京劇其實很好玩》100期更新,近20萬字的內容整理和撰寫,超過2萬訂閱用戶,140萬人次收聽;應邀參加綜藝節目8檔,接受深度訪談節目6檔……”這是王珮瑜自己的2017年工作統計,“除了做好演員本分工作外,我投入很多精力傳播京劇,只要有年輕人去的地方我都會去。”

  每一個收看、收聽、參與的統計數字,都是“王珮瑜”這個京劇女老生的個人品牌打響後帶來的最直觀收效,這就是品牌的傳播效果。這意味著,這些人,因為王珮瑜開始和京劇有了交集,而這也正是她所希望的。

  “王珮瑜”個人品牌的打響,離不開背後團隊的運作,當然,王珮瑜團隊對傳統京劇的宣傳推廣方式也受到了一些質疑,京劇名家大師成了娛樂明星,靠娛樂大眾、八卦緋聞博關注、引流量?王珮瑜説從小的接受教育給了她一個作為傳統文化傳承人該有的態度和追求,“這個時代受眾關注的不僅僅是明星藝人的八卦緋聞,更關注的是藝術家是否呈現更好的作品,而藝術工作者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不僅是專業上的,更要立足行業,為行業發聲。”

  對於質疑聲,她説,“沒關係,我們看結果”,最好的結果,莫過於未來,我們可以看到傳統的戲曲在更廣闊的平臺上傳播,“我會把市場化的、商業的運作模式用到傳統戲曲的傳播上,因為大眾平臺的傳播很有效。”

  在名利場會面對各種誘惑,王珮瑜説,她一直告誡自己的團隊,要“出得去回得來”,立足自己的主業,要頂得住誘惑。這是她致力傳統戲曲大眾傳播時堅守的底線。

  觀眾需要培養,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急不得,王珮瑜説,最好的傳播是傳承,所以她對自己專業上的精進並沒有任何懈怠,“我每年會花很多精力、時間,聽很多建議,學什麼戲、跟誰學,什麼時候奉獻給觀眾,這非常重要。我每年都會定期投師訪友,向業內德高望重的藝術家學習,拜訪有造詣、有建樹的民間高人,三年、五年、十年,我們一定會看到傳統藝術在我們這代有所起色。”

  當然,對於傳統戲曲的傳承,作為人大代表的她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建議。她説,未來藝術的傳承要利用好高科技,利用好互聯網,用現代科技做一些存留,把可用的科技用在戲曲的傳承和傳播上;她説,藝術類高校應該要有專門的戲曲教育專業,把師範類專業跟戲曲舞臺類專業結合,培養各方面素養高的老師,這才是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

  “2018年,將是回歸劇場的一年,也將是為傳承和傳播京劇這一項尊貴的事業繼續效力的一年。”有了好的政策,有了各種扶持,面向年輕的市場、粉絲和觀眾做好傳統戲曲的傳承、傳播,王珮瑜説,首先要培養,然後是引導,最後就是學會等待。“我們要弘揚傳統藝術,讓傳統藝術有更強的生命力,不要著急,但也不能停止。”她由衷地希望有更多的夥伴投入這個事業,因為這個事業一定會有非常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