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區康健街道:收穫“屋檐下”的幸福

2018-01-26 10:23:10|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徐匯區康健街道:樓組自治,居民收穫“屋檐下”的幸福

  樓道內一樓窗台下“飄”進一棵廣玉蘭樹的種子,通往二層的潔白墻面上“長”出一棵枝繁葉茂的廣玉蘭,旁邊是幾隻栩栩如生的燕子,樹冠中正有一隻鳥給在鳥窩中的雛鳥喂食;另一側的墻上是綠意盎然的綠色植物,還有一長溜的照片展示;地面刷成了清新的海藍色……走進徐匯區康健街道黨校小區19號樓,簡直是顏值“爆表”,讓人瞬間産生“要不要穿鞋套”的疑問。黨校小區居委主任李鳴笑著告訴記者,墻上的綠植和風景畫都出自樓道居民之手,“玉蘭花開,芳香自來,花鳥墻繪的溫馨場景,寓意著樓道是大家的共同家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説:顏值“爆表”的黨校小區19號樓。康健街道供圖

       樓組是社區的“毛細血管”,要想知道居民在家門口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妨看看樓組什麼樣。近年來康健街道開展以黨建引領下的樓組“微自治”撬動社區自治的“支點”,凝聚起鄰裡感情的同時,讓居民走出家門,跨出樓道,步入小區,共同參與小區管理。“要深度‘激活’居民自治熱情的‘支點’,首先就得對準居民需求‘頻道’。”康健街道副主任鮑玲莉告訴記者,街道出臺了加強樓組黨建的實施意見、樓組微自治導則等,尊重居民意願,以個性化的需求“量身定制”,聚合“草根化”民智,引導居民參與樓組自治。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黨校小區19號樓的“人文樓組”新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19號樓有20戶居民,除了市委黨校退休教師、家屬,還有些房子是出租的。李鳴告訴記者,“街道每年有筆社區自治金助力‘微自治’項目落地。根據居民的多元訴求,居委會牽頭,由樓組長向居民書面徵詢意見並做了PPT,把項目的效果圖直觀地呈現給居民。”多次商討後,大多數居民認可了“美化樓道”的選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説:在小區樓道展出的攝影作品。康健街道供圖

       樓裏的黨校退休教師張嘉森是位攝影“達人”,他和幾位小區攝影愛好者常常外出采風,小區舉辦的活動也常常攝入他們的鏡頭。去年元旦,一場名為《動與靜》的攝影作品主題展在小區展出,40幅攝影作品從18位攝影愛好者作品中遴選出來,內容有自然風光、人物寫真、社區風采等。展覽結束後,樓裏就把居民選出票數最多的9幅作品作為裝飾挂在墻面上。“咦?這不是我們舞蹈隊的照片嗎?”“這個元宵節照片上的小朋友是104的鄰居呀。”大家都在照片上找到了自己和家人,聊得越談越熱絡,話也越來越多了。原本“相見不相識”的居民不再僅僅是“相聚”在鏡頭裏了,他們從封閉的小家庭走入以興趣愛好而集結的“社群部落”。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圖説:樓裏居民也參與了墻繪活動。康健街道供圖

       去年下半年,樓道美化升級到了“2.0”版本:畫花鳥墻繪。他們邀請社區單位上師大專業團隊一起出謀劃策,確定了“玉蘭花開”主題。廣玉蘭彩繪由指導老師和樓裏居民共同繪製,表達了一棵玉蘭樹在大家呵護下茁壯成長的過程。一個多月的時間,先後有20多人次的居民參與活動。樓道“顏值”越來越高了,一樓公共走廊的墻壁上增加了植物和照片墻的裝飾,攝影作品還延伸到二樓走廊的墻面上,形成了形象展示墻。讓李鳴感到驚喜的是,“美化樓道自治項目挖掘了樓裏不少攝影、畫畫‘達人’,現在這些‘能人’在小區舉辦綠植沙龍、攝影講座,攝影愛好者還免費為居民拍全家福,攝影組、舞蹈隊也都成立起來了。”19號樓的煥然一新讓前來參觀的居民羨慕不已,紛紛跑來取經“拷貝”。

       在鮑玲莉看來,樓組“顏值”提升的微自治項目最終是要以“點位”的延展,傳遞樓組自治的“大能量”,進而增強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提升社區自治的積極性和能力。“上師大新村72號樓以黨員為核心的樓委會就是搭建了一個平臺,形成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自治管理‘微循環’。”72號樓建立了以黨員為核心的樓委會,樓長每年輪換,每年3月是雷打不動的樓組長換屆會。上師大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周晟説,72號每家每戶都推選出過樓組長,樓組長輪換制使得人人都理解樓組長工作的不易。

       10年來,只要居民有需求,樓委會是有求必應。新年到了,樓委會給每家每戶送上慰問信;遇上酷暑,樓委會上門關心老人生活,了解空調運轉情況;樓組內凡有新住戶搬進,樓委會第一時間讓他們登記入冊,宣傳居民公約,介紹樓委會成員,告訴他們樓組就是個大家庭,有事可以請求幫助。72號樓委會還是樓組的“老娘舅”團,去年,有戶居民新裝的新鐵門打開時會檔住隔壁鄰居的廁所門,鄰居覺得影響了自家的採光和通風。裝鐵門的認為對方不免小題大做。雙方互不相讓,僵持不下。黨小組長和樓委會成員上門調解,協調鐵門重新安裝,跨出了“破冰”的第一步,兩家終於化干戈為玉帛,還成為了好朋友。“我們嘗試從樓組細微之處著手,讓樓組‘微自治’這朵基層治理創新之花結果,從而輻射激活基層社區自治的能量。”康健街道副主任鮑玲莉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