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警惕陷阱!市二中院和浦東法院發佈金融消費糾紛典型案例
出門辦事,在APP上網絡拼車或打車;去菜場買菜,刷移動支付輕鬆搞定;手頭有些緊,上P2P平臺網絡貸款……隨著互聯網高科技的發展,相關的糾紛也層出不窮,成為金融糾紛中的“重災區”。3月14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通報了2017年度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審判情況及十大典型案例。同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做合格金融消費者 防金融投資性風險”為主題,召開2018年金融消費糾紛典型案例新聞發佈會。
圖説:浦東法院發佈金融消費者保護審判情況。董雪皓 攝
典型案例涉及網絡拼車等新型案件
記者注意到,在浦東法院發佈的2017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中,其中4起保險糾紛分別涉及“‘網絡拼車’保險責任的認定”“保險事故真實性認定的舉證責任分配”“投保人如實告知義務與保險人審慎核實義務的認定”以及“網絡銷售保險中投保人的認定”問題。兩起借記卡、信用卡糾紛分別涉及“發卡行安全保障義務履行的認定”以及“持卡人清償信用卡債務後銀行應及時恢復其信用記錄”。另有3起案件分別涉及證券認購、金融借款合同、貸款詐騙犯罪。
法官提醒,透過典型案例,反映出金融領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包括:
■ 前瞻意識不足,保險公司未能準確應對新興“網絡拼車”行為引發的保險理賠糾紛。
■ 風險意識不足,網絡銷售保險中,電子保單的電子簽名與傳統投保人書面簽名具有同等效力,但保險公司難以核實電子簽名是否是投保人的真實意思,易引發合同有效性認定的糾紛。
■ 法律意識不足,P2P平臺網絡貸款交易模式多樣化、平臺居間行為不合法不規範以及監管規則缺失等極易引發糾紛,司法實踐中對網絡貸款交易模式效力的認定、利率保護上限的確定等問題均存爭議,審理難度較大。
圖説:市二中院召開金融消費典型案例新聞發佈會。張羽 攝
引導培育合格的金融消費者
市二中院此次發佈的8個金融消費糾紛典型案例,涵蓋民事、刑事領域,涉及金融委託理財合同糾紛、委託理財合同糾紛、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
據悉,此次發佈的案例多為金融消費者的訴請沒有得到判決支持或因犯罪行為遭受損失的情況,通過反面案例的教育警示,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警惕陷阱、謹防詐騙、理性消費、依法維權。
市二中院法官介紹,法院在金融案件審判中必須全面考量加強金融消費保護與促進金融健康發展,做到規範金融經營者的從業行為與引導金融消費者的理性消費雙效合一。在打擊違法金融經營的同時,也加強提升金融消費者的風險意識、誠信意識,引導培育合格的金融消費者,構築金融風險防範的首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