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與博動醫學影像成立聯合實驗室

2018-03-22 09:55:14|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聚焦心血管疾病診療 上海交大與博動醫學影像成立聯合實驗室

       我國現有冠心病患者1100萬,每年接受冠心病心臟介入手術的患者就多達70萬,另有約200萬冠心病患者接受檢查,探索快速、有效、精準且經濟的冠心病診斷工具成為目前心血管界的熱點和難題。另一方面,高精尖心血管疾病精準醫療的技術和産品,仍是被外企和跨國企業所壟斷,中國急需適合中國國情、醫療現狀、並能有效緩解醫療財政支出的創新技術,也急需高端心血管評估設備的本土研發技術人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圖説:上海交通大學-博動醫學影像技術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攝

  3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學和博動醫學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佈共建“上海交通大學-博動醫學影像技術聯合實驗室”,將依託上海交大醫工交叉平臺和醫院臨床應用和研究平臺,在心血管成像技術、精準評估、影像後處理等領域展開前沿科學研究和産業化,致力於建立心血管疾病精準評估的國際標準,並共同培養高層次科研和技術人才。 

  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創新技術和品牌、實現彎道超車、換道超車應是我國科研人員和民族企業的奮鬥目標。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成立於1979年,是中國最好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之一,學院作為上海交大産、學、研結合、醫工交叉平臺的試點學院,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生醫工團隊研發的成果也陸續實現了産業轉化。聯合實驗室的成立將進一步為患者和醫生帶來更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同時為科研院所、民族企業培養和輸送更多高水準人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儀器研究所所長、上海交大-博動醫學影像技術聯合實驗室名譽主任陳亞珠院士説。

  創新醫療設備從研發至臨床普及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遠比傳統醫療設備的三至五年週期要長。從臨床需求分析和産品定義,到技術研發、專利申請到醫療設備檢測、臨床驗證;再拿到醫療器械註冊證的時間往往就需要五年以上,加之還要開展上市後諸多臨床研究和市場推廣以實現臨床普及,使得創新醫療設備的週期較長。更合理、快速地實現從臨床來,完成技術實現,再回到臨床中去的“産、學、研、醫”創新模式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快速、有效、精準且經濟的冠心病精準評估手段一直是臨床和醫生迫切的需求,自2015年起,上海交通大學陳亞珠院士團隊涂聖賢博士課題組和博動醫學影像公司開始開展研發合作,研製出全球首個基於冠脈造影的血流動力學異常檢測技術-定量血流分數QFR-並在首次國際多中心臨床驗證中取得優秀的結果;2017年,QFR通過國家藥監局的“創新醫療設備”特別審批,並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牽頭、胡盛壽院士擔任主要研究者迅速完成了産品上市關鍵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再次取得優秀的驗證效果;同時,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牽頭的上市後大樣本隨機對照臨床終點研究也已在計劃中,預計于年內啟動。通過這種高效、創新的産、學、研、醫模式,從臨床需求到産品落地進入廣泛且普及的臨床研究,有望縮短至五年以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