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美麗王丹鳳 有著怎樣的精神世界

2018-05-08 09:39:21|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終身美麗王丹鳳 銀幕下的她有著怎樣的精神世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

  5月2日,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王丹鳳在上海逝世,享年94歲。昨天,“永遠的小燕子-紀念王丹鳳特別活動”在上海電影博物館舉行。上影演員劇團的藝術家們,和現場的觀眾共同追憶了王丹鳳一生奮鬥不息的從影歷程與電影精神。活動現場,王丹鳳生前的好友、原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王曉棠無法親自趕到活動現場,但特別寫了一封“給王丹鳳的信”,由上影演員劇團的藝術總監張曉林代為朗讀,字字句句都是她對故友的思念。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6

  王丹鳳自1941年起從影,因主演《新漁光曲》成名。之後主演了《春》、《秋》、《三朵花》、《浮雲掩月》、《丹鳳朝陽》、《大富之家》、《教師萬歲》、《青青河邊草》、《斷腸天涯》、《瓊樓恨》等影片。1951年,王丹鳳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先後主演《護士日記》、《女理髮師》、《桃花扇》等影片。她一生拍攝影片50余部,奉獻了縱貫古今50多個銀幕形象。2013年,王丹鳳榮獲第1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2017年獲得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四十載從影之路 崇尚美、追求美

  老一輩的上海人誇一個姑娘長得美,經常會説“長得有點像王丹鳳”。“寧波人漂亮的多,如王丹鳳,我想是沿海史前人種學關係”,這是張愛玲旅居美國時寫給友人的書信中的一句。在許多老上海人心目中王丹鳳是“美”的代名詞。在王丹鳳四十載從影之路上,她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美”的形象:從《新漁光曲》中清新、秀麗、如出水芙蓉般清晰脫俗的韓蘭根,到《護士日記》中堅毅、內斂服從祖國需要,對新世界充滿嚮往的簡素華。到她的息影之作《玉色蝴蝶》,那時的她已經56歲,但還堅持每天早上四點起來化粧,從不抱怨。

  著名演員梁波羅記憶中的丹鳳老師有點不善辭令,發言特別簡短,卻總是提前抵達,安靜地端坐一隅。她崇尚美、追求美,即使在物資匱乏的困難時期,每逢隆冬,也總會變幻不同色澤鮮艷的絨線假領,點綴非藍即黑的沉悶冬裝。直到去年,梁波羅還曾去探望王丹鳳,穿著病號服的她依然神清氣爽、鶴發童顏,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那時的她滿面笑容,把一個女演員最美的一面展現在了人們面前。梁波羅認為,王丹鳳的一生都是美的,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還有那麼多熱愛她的觀眾,可以説,她的離去是沒有遺憾的。這樣一位德藝雙馨的前輩,是中國電影寶貴的財富,值得大家永久懷念。

  謙遜的人品 成為中青年演員的榜樣

  著名演員陳鴻梅當年正是被王丹鳳招進演員劇團的,後來更是成為了她在演員培訓班裏的老師。她回憶當年丹鳳老師帶領他們一起到部隊體驗生活。白天和他們一起參加部隊訓練。每天晚上就寢時,王丹鳳和陳鴻梅就睡上下鋪。“丹鳳老師總是對我説,鴻梅你先睡,因為我晚上睡覺可能會打呼,會影響到你休息。”就這一句話讓陳鴻梅一直記在心頭,直到今天。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7

  著名導演、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張建亞在回憶起自己與王丹鳳共事的日子時,重復提到的兩個詞就是“謙卑、低調”。曾經也是上影廠演員的張建亞,年輕時總是跟著王丹鳳一起參加演出,也因此跟她有了不少接觸的機會。年輕時的他總是以仰望的視角看著“大明星”王丹鳳。而王丹鳳為人處世謙卑、低調的態度,給了他很大的影響。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8

  “丹鳳老師有一個習慣動作,就是擺手。‘不要緊、不要緊、沒關係、沒關係’是她的口頭禪。和大家一起出席活動時,她總是笑著站在最側邊,有上臺表演的機會總是讓給年輕人,遇事總是習慣禮讓。”張建亞説,“除了電影之外,丹鳳老師影響我至今的是她的人品。她的謙卑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從影、從藝的人的準則。一個演員,在懂得演戲之前先要懂得做人,有了良好的人品,才可能創作出好的作品。”王丹鳳的自愛、謙遜、以及對他人的尊重,影響著一大批中青年演員,也成為今天整個“上影人”的行事準則。

  有肩膀的女演員 實實在在履行社會責任

  王丹鳳自1980年拍完《玉色蝴蝶》後宣告息影,將精力投入社會工作。1984年,上海市電影局為舉行國際電影節提供活動場所,決定興建上海電影藝術中心(後更名為上海影城)。這在當時的中國影壇是一個創新的模式,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先河。考慮到與電影的密切關係,當時這一工程邀請了王丹鳳及著名導演謝晉共同參與籌建工作。為此,他們身體力行,認真履行了職責,工程上有什麼有求於她的事情,她都會盡力去完成。在上海電影藝術中心的籌建過程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作為民盟盟員和兩屆全國政協委員,她深入基層,參政議政。事事親力親為的態度及廣闊的人脈,使得她從一個著名影星,迅速成長為在上海政協和全國政協會議上頻頻亮相的一員,在參政議政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九十年代初,王丹鳳與先生柳和清定居香港,在尖沙咀創辦了一家素食館“功德林”,頗受港人的青睞。夫婦二人也從此成為了促進友好往來的文化使者,為兩地電影文化界的交流繼續發光發熱多年。晚年的王丹鳳回到上海,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謝絕了一切拋頭露面的活動,不在熒屏上“出鏡”,每當有媒體要採訪她時,她還是那句“還是多去採訪一些年輕的演員吧”。直到去年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式的舞臺上,闊別觀眾30余載的王丹鳳,坐著輪椅領取了組委會頒發給她的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新中國二十二大影星 只剩10人健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9

  1961年,周恩來總理提出評選中國電影界自己的明星的事宜。按照今天的影評標準,二十二大影星的確有共同點:都有一部立得住的作品,都長得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最後確定趙丹、白楊、張瑞芳、上官雲珠、孫道臨、秦怡、王丹鳳、謝添、崔嵬、陳強、張平、于藍、于洋、謝芳、李亞林、張圓、龐學勤、金迪、田華、王心剛、王曉棠、祝希娟等22人,他們被定名為“新中國人民演員”,俗稱“二十二大電影明星”。

  “二十二大影星”留下太多經典的作品,銀幕形象至今讓人難以忘懷,如今,隨著王丹鳳的離去,二十二大明星依然健在的僅剩10人,他們是秦怡、于藍、于洋、謝芳、李亞林、金迪、田華、王心剛、王曉棠、祝希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