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俞昌平:好的書法作品應當體現“健”和“美”

2018-05-14 13:49:4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上海】【專題】【名家訪談】書法家俞昌平:好的書法作品應當體現“健”和“美”

書法家俞昌平。攝影 彭麗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消息(彭麗):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器上,人們已經有很強的線條的表現力。從審美的角度説,這一類漂亮的線條已經孕育著一個偉大的“胎兒”——書法藝術。書法家俞昌平説:“漢字産生後,線條的隨意性便由線條的組織性來約束和替代,線條在按照字形去組織字的同時還要‘好看’。其中的潛在意識,正是書法藝術美感的漸積過程。”

  俞昌平學書,楷書初學《玄秘塔碑》,得柳體線條之挺拔。繼習《九成宮醴泉銘》,得歐體結體之險絕,再習《孟法師碑》,得褚體之靈動秀氣,後臨《壽春堂記》,得趙體之氣息貫通。俞昌平的書法糅合了柳體的“挺”、歐體的“險”、褚體的“巧”、趙體的“活”,可以説是自成一體。

【上海】【專題】【名家訪談】書法家俞昌平:好的書法作品應當體現“健”和“美”

俞昌平創作的《杜工部七律登樓賦》。攝影 彭麗

  好的書法作品應當體現“健”和“美”

  俞昌平強調好的書法作品應當體現“健”和“美”。“健”,即線條挺拔有力,好比一個人身體健康、強壯有力;“美”,即結字勻稱,章法合理,好比一個人的五官端正、身材秀美。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曾曰:“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即落筆時要把筆提著,不要使筆有墜落感。用筆難,難就難在用筆技巧的表現力上,筆力要剛勁有力,但又不是僵硬、板直。明代書法理論家周星蓮《臨池管見》中強調:“執筆落紙,如人之立地,腳跟即定,伸腰舒背,骨力自然強健。”書法的線條,要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用力過頭是僵硬,用力過小是柔弱。怒筆木強,是用力過大,是線條僵硬。倒輒不能起,是缺乏筆法技巧。會用筆者,筆毫周身全都有力,心手相應,無使不可。

【上海】【專題】【名家訪談】書法家俞昌平:好的書法作品應當體現“健”和“美”

俞昌平創作的《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攝影 彭麗

  漢字是象形文字,漢字不僅僅是語言的載體,更是一種具象化的圖畫。是一種傾向於表現主觀精神的藝術。它集精、氣、神于流轉頓挫之中,黑白相間、疾徐吞吐,一片胸臆淋漓。字字有根、筆筆有源,或古拙、或秀媚、或端雅。方與圓、收與放、疏與密、剛與柔、實與虛、奇與正,其意境無限、美妙無比。

  明朝豐坊《書訣》説:“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而重按,如行雲流水,無少間斷,永存乎生意”點出書法節奏輕鬆自然,連貫不斷,藉由點畫牽絲與使轉的流動感,揭露出楷、隸、篆嚴謹的書體不易顯現的內在關聯,發揮書寫者跌蕩的情意。

【上海】【專題】【名家訪談】書法家俞昌平:好的書法作品應當體現“健”和“美”

俞昌平創作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攝影 彭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俞昌平不斷致力於推動書法教育的發展。俞昌平説:“作為一門獨特的傳統藝術,書法吸收了民族優秀的文化智慧,對於提升文化品質和審美能力,及優秀文化的傳承起著重要作用。”書法教育應該以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

  書法教育強調“書”、“道”並重。“書”指的是書法,“道”指的是其思想性。書、道並進就是在教“書”的同時達到“育人”的目的。實踐書、道並進的教育構想,既要注重學生書寫技能的提升,又要以書法教學為載體進行書法藝術美感教育,以及珍視民族文化和愛國情感教育。讓學生通過書法課的開設,在書寫品質上得以改觀,在品性素養上得以陶冶。“書以養德,德以潤書”,以書法促進品性的熏陶,以品性的養成豐富書法的內涵,達到外顯有規、內涵有德。

  【上海】【專題】【名家訪談】書法家俞昌平:好的書法作品應當體現“健”和“美”

俞昌平的字帖《朱子家訓》摘選。攝影 彭麗

【上海】【專題】【名家訪談】書法家俞昌平:好的書法作品應當體現“健”和“美”

俞昌平編著的字帖。攝影 彭麗

  人物簡介

  俞昌平,1946年3月生於上海。自幼從師學書,楷書初學柳,繼習歐、褚,後臨趙,行草宗“二王”。書風雅逸,尤精楷書。作品散見於報端。長期從事書法教育工作,培養的學生在全國各類比賽中摘金奪銀,多次獲上海市和文化部頒發的園丁獎。著有《少兒毛筆書法三十六技》、《少兒硬筆書法三十六技》以及《成語歐陽詢帖》、《成語顏真卿帖》、《成語柳公權帖》、《成語趙孟頫帖》等字帖十余種。參與《學生辭海》和《兒童辭海》的編寫。

  現為上海中華書畫協會副理事長、全國社會藝術水準考級書法專業考官、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少兒書法工作分會委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硬筆書法聯誼會理事、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藝術委員、上海市詩詞協會會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