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著力解決當前職稱制度難點痛點和堵點 將惠及全市270多萬專業技術人才
製圖:李潔
日前,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提出充分發揮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著力解決當前職稱制度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問題。這一改革涉及科技、經濟、農業、工業製造、城鄉建設、宣傳文化、社會事業等多項重點領域,將惠及全市270多萬名專業技術人才。
以用為本,分類制定評價標準
職稱制度改革,突出“評以適用、以用促評”,力求解決職稱評和聘“兩張皮”現象。
《意見》提出,把品德放在職稱評價的首位,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根據不同系列的特點,完善學歷、經歷、論文、外語等基本條件,轉變過去“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現象。加大工作業績在職稱評價中的權重,注重考核履行崗位職責的工作績效、創新成果,合理設置學術技術專業水準條件,轉變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課題的現象。推行代表作制度,從重數量向重品質轉變,不將論文等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對長期在艱苦地區和遠郊基層單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探索以專利成果、項目報告、工作總結、工程方案、設計文件、教案、病歷等成果形式替代論文要求。
暢通六類人才職稱通道
《意見》明確,改革將完善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探索在部分領域引入市場評價和社會評價。解決“只評材料不評人”的弊端,進一步擴大面試答辯的範圍和領域,鼓勵採用考試考核、考評結合、個人述職、實踐操作、業績展示、量化賦分等多種評價方式,提高職稱評價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對通用性強的系列(專業),探索建立量化評價指標體系,為評審提供參考。
戶籍、身份、檔案等將不再是職稱評定的制約,今後上海將進一步關注、暢通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社會組織、自由職業者的職稱申報問題。尤其要為六類人才進一步打通職稱通道:
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五年內,可通過“直通車”比照國內同類人員直接申報高級職稱;取得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可直接申報評審高級職稱;貢獻大、業績突出的專業技術人才,可通過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突破學歷、任職資歷要求申報評審高一級職稱;支持和推動高峰人才核心團隊成長,高峰人才提出評定意見後,由相應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確認相應專業技術職稱;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事業單位中經批准離崗創業或兼職的專業技術人才,在創業孵化期內可在原單位按規定正常申報職稱,其創業或兼職期間工作業績作為職稱評審的依據;拓展産業工人職業發展空間,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可參加工程系列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
上海還在探索新興領域評價試點,包括網絡文學、社會工作、醫學工程、景觀造型設計等領域職稱評價,同時,還要完善九個系列正高級層級,將穩步推行工程、經濟、會計(審計)、統計、工藝美術、中專教師、技校教師、舞臺技師、科研實驗等系列正高級職稱評聘,拓展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空間。
推進四大重點領域職稱改革
《意見》提出推進科技創新、經濟和城鄉建設、宣傳文化、社會事業四大重點領域職稱改革。
對於科技創新領域,深入推進成果轉化、應用開發、基礎研究等職稱分類評價,以業績、貢獻、成果為評價重點,進一步鼓勵創新創業以及創意創造;對於經濟和城鄉建設領域,完善工業、建設、經濟等領域職稱評審服務和評價標準,適應以互聯網+為特色的新科技、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的發展需要;對於宣傳文化領域,適應新媒體創新發展需要,調整完善新聞出版、藝術群文、社科研究職稱評價辦法,探索網絡文學、現代影視創作等人才專業水準評價辦法,堅持政治標準與學術標準相統一;對於社會事業領域,完善高校教師職稱評聘標準和辦法。圍繞健康城市建設目標,完善社區衛生專業技術人才高級職稱“六位一體”業績評價辦法。推進社區管理、社會救助、司法矯正、衛生服務等社會工作領域專業人才職業水準評價改革。
推進“放管服”改革
深化職稱制度改革,需要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
“放”,是指繼續下放職稱評審權,在全國率先下放市屬高校職稱評審權,同時將中小學高級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到區縣,全面推行聽課説課、現場教學等實踐評價。
“管”,是指建立上海職稱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職稱制度改革的重大政策、重要措施和重點項目。
“服”,是指建立健全職稱公共服務體系。充分運用“互聯網+人社”,健全職稱信息服務、申報服務、評審服務等各項服務功能,讓信息多跑路、讓專業技術人才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