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寶山區“社區通”上線一年半,已覆蓋轄區內453個居委會、104個村、38萬戶家庭 在“零距離”服務中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
互聯網的出現,是近些年來基層社區治理遇到的最大變數之一。互聯網改變了人與人、人與社區相處的方式,對社區治理提出全新挑戰。但在寶山區,挑戰正在變為社區治理創新的新機遇,誕生於2017年2月的移動互聯網平臺“社區通”是促使改變發生的一個“觸媒”。
“社區通”是以黨建為引領、以移動互聯網為載體、以居村黨組織為核心、以城鄉居民為主體、以有效凝聚和精準服務為特點的智慧化治理系統。“社區通”自上線以來,寶山區453個居委會、104個村已全部加入該平臺,實名註冊的居村民共有50萬人,覆蓋家庭數量達到38萬戶,在網上亮身份、起作用、受監督的黨員多達4.5萬人。
“每個居村委會都有專屬二維碼,居民掃碼後實名申請,經黨組織審核通過就能進入。現在我們小區有2113名居民上線,家庭覆蓋率達65%,黨員亮身份111人。”共康雅苑二居黨支部書記戴建國演示了 “社區通”的介面:“寶山大調研”“愛寶山”這兩個板塊由區裏管,“社區公告”“左鄰右舍”“黨建園地”“議事廳”“物業之窗”“家庭醫生”等模組由居民區黨支部管理,其中“黨建園地”歸居民區黨組織書記直管。
線下社區生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需求,在線上都能找到相應的位置。寶山區社建辦主任張麗英説,互聯網時代,社區治理主體、對象、內容紛繁複雜,信息溝通和資源整合方式發生深刻轉變,社區治理面臨基層黨組織如何發揮作用、資源力量與群眾需求如何精準對接、如何解決社會治理廣泛參與和多元協同等問題。 “社區通”以問題為導向,成為信息速遞的窗口、思想教育的陣地、為民服務的平臺、 “四治”一體的家園。
近兩年的實踐顯示,“社區通”在多個維度實現了創新,首先是拓展了基層社會治理新空間——在黨組織主導下,全地理範圍覆蓋、全人群互動參與、全天候即時響應、全系統智慧治理。其次,社區通構建了思想政治工作新陣地,黨組織全過程實施領導,網上網下踐行群眾路線,在“零距離”凝聚服務中強化了號召力。
服務群眾,渠道為王。互聯網的渠道優勢在“社區通”平臺顯露無疑,陌生人社會的 “家門難進”問題得以解決,收集和聆聽群眾呼聲的直接路徑得以鋪設,為群眾做服務變得更靈活、便捷、智慧、精準。
“在社區,我們做事情不能拍腦袋完事, ‘挖井要問喝水人’。”戴建國説,共康雅苑二居小區內原來有塊堆放建築垃圾的荒地,平時大家來來往往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直到有人在 “社區通”發帖:為什麼不把這個空間變得好看一點?很快,居民們紛紛跟帖評論,有人提議把荒地改造成為公共休閒綠地,而且連名字都取好了,叫 “世外桃源”。
這事最終吸引了500多位居民參與討論,居委會根據大家的建議設計了三套方案,居民投票決定把這裡改造成休閒、種花、種菜的社區花園。花園分割成28小塊,小區28棟樓每棟領一塊,交給居民自主管理,小花園收穫的果實則送給小區困難家庭和孤老。社區多元參與的新機制,就在這類社區事務中自然而然形成。通過互聯網平臺,社區多元主體正在不斷練習對話協商、利益協調、民主決策等方法,這是黨建引領下 “自治、共治、德治、法治”一體推進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