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蔡晴)
作為第20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演劇目,11月17日至18日,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船歌》在上海美琪大戲院演出。
一艘全長8米的木質漁船和高達7米的榕樹被搬上了舞臺。女主人公林秀英一齣場,在傾灑著陽光的大榕樹下,聽著海浪聲與漁船回港的馬達聲,看著漁村蓋起的小洋樓,一臉憧憬地説:“這裡是特區,是夢開始的地方,只要肯幹實幹,就一定能實現夢想。”
話劇《船歌》描寫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深圳從小漁村變身貿易強區的轉變,以漁民出身的梁海濤和外來打工妹林秀英為代表,刻畫異鄉人闖深打拼的身影,表達他們對新生活的嚮往,書寫他們的青春、愛情和奮鬥,反映出改革開放不僅提升了物質生活,更讓人們的思想觀唸有了轉變與更新。導演姜濤希望觀眾看完後能去思考什麼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怎樣不丟失初心等。
從20世紀八十年代的紅頭繩、大彩電,到九十年代的夾克衫、大哥大,再到21世紀的小洋裝、高跟鞋;從“三轉一響一咔嚓”、“馬達一響,黃金萬兩”等具有年代感的話語,到“環保”“可持續性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自貿區”等近年來耳熟能詳的名詞,話劇《船歌》還原了深圳改革開放40年來的變化。
據悉,話劇《船歌》從2017年7月開始籌劃,主創人員多次深入深圳、廈門、汕頭、珠海等經濟特區,從構思到形成大綱、初稿、反復修改,組織專家論證,歷時整整一年的時間。編劇劉深介紹,劇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從一艘漁船起家,“一網一網地捕撈,一船一船地運輸”,經過40年的奮鬥,發展成為一支擁有十艘大型遠洋漁船的船隊、並帶領全村發展致富的故事仍被當地人津津樂道。
除了漁民梁海濤、打工妹林秀英,《船歌》也為觀眾展現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比如為一己私利偷走漁船而後浪子回頭的曾祥發、基建工程兵轉業參與特區建設的馬三強,以及有知識、懂管理的特區“二代”梁嘉瑞、何曉彤等。
“我們在寫實的元素里加上詩意、浪漫的創作觀念。”導演姜濤表示,《船歌》既有歷史又有生活,更多的是展現特區人頑強拼搏的精神。將劇名定為《船歌》,不僅是歌唱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更是因為這其中的人物故事本身就是一首首動人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