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式舊糧庫、鄉鎮企業舊廠房,如今舊貌換新顏。這裡曾經是顓橋鎮工業經濟發祥地,如今正打造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 光華路再次迎來化蛹為蝶歷史機遇
在這個城市曾經有過許多糧庫,隨著開發建設,曾經佔據重要地位的糧庫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陸續被拆除。但閔行區顓橋鎮有一片糧庫似乎被遺忘,一直保留到現在。從去年10月開始,顓橋糧庫被精心改造,打造成創意園區。11月17日,“2018上海光華文創論壇”在此地舉行,光華路創意街區也首次亮相。
圖説:新舊廠房對比
曾經是鄉鎮企業集聚地區
顓橋鎮的光華路,最初是一條鄉間小道。東起閔行區滬閔路,西至松江區申港路,全長約6.9公里。其中,滬閔路至中春路段1.5公里的沿線兩側,是顓橋鎮工業經濟的發祥地。
1958年,鄉辦企業上海群力化工廠在這裡誕生;1985年,上海縣第一家鄉村化工聯營企業上海造漆廠顓橋聯營廠在這裡誕生;曾榮獲部優稱號的金貝牌拖鞋、三角牌吊扇在這裡生産,銷售全國,還走出了國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光華路正如她的名字一樣,散發著鄉鎮工業經濟的光和熱。
30多年的發展,光華路在滬閔路至中春路段的兩側,留下了近50萬平方米的廠房、倉庫、樓宇和商鋪。隨著時代的發展,光華路昔日的光輝已逐漸黯淡,而業態、安全、環境、市容等方面的問題日益凸顯。同時,一些沿街商戶也私自破墻開店、違法搭建,讓這裡成為“臟、亂、差”的代名詞。
蘇式糧庫變身創意園區
2016 年,由區資産投資經營(集團)公司和顓橋資産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上海光華創意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嘗試以市場化手段打造“光華路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2017年,光華文創街區被列入閔行區16個成片區域轉型升級地塊。光華路再次迎來化蛹為蝶的蛻變機會。
位於光華路355號的“顓橋糧庫”是保存下來為數不多,且較為完善的蘇式糧庫。始建於上世紀,幾十年歲月的沖刷,整個糧庫的建築外觀已經陳舊不堪,同時上世紀建築結構設計的落後導致很多建築已經不堪重負。去年,結合光華路的文化、創意特色,顓橋糧庫全面升級改造。去年10月初項目改造啟動施工。
經過一年改造,建築群老舊的外墻已被新潮的塗料和面磚所取代,曾經破漏的屋頂在鋪設了新穎的保溫材料和瓦片後,可以更好的擋風遮雨。而千瘡百孔的墻面和地基經過加固後更加經久耐用。
改造後,多棟建築在原建築墻體上開窗後,徹底展現了糧庫建築的最大特點——超大的空間容量、充足的採光效果。
曾經的糧庫現在有了新名字—— “越界·絲騰光華酷”創意産業園。
圖説:新的園區 魯哲攝
著力打造4大功能區
據顓橋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光華路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規劃範圍東起滬閔路,西至中春路,南鄰六磊塘,北至光中路,總規劃面積74.79公頃。根據規劃,“光華路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以光華路文創步行街區為中軸線,結合現有産業基礎與所在企業升級意願,由西往東,依次打造工業設計谷、創意總部谷、數字創意谷、時尚創意谷四個功能區。現在區域內已完成轉型改造項目 5 個,正在推進轉型改造項目 9 個,意向改造項目 6個。
昨天的光華論壇透露,閔行區在文創産業的發展中增勢強勁,文化創意産業增加值佔全區生産總值比重連續4年超過11%,已成為區域主導産業和支柱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