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在居民的期待和掌聲中,虹口區江灣鎮街道又一台加裝電梯破土動工。今年,這個街道已安裝或納入安裝計劃的電梯達到16部。
老房子加裝電梯,最難的地方是居民意見統一。在江灣鎮街道黨工委書記上官劍看來,基層黨組織在此過程中發揮了“主心骨”的作用,改變了“群龍無首”的局面。
不只是裝電梯,在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垃圾源頭分類、物業管理等瓶頸難題上,上海始終將黨建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以黨建引領治理,開展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探索。黨建,正成為一把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黨建重心落到基層一線
超大城市治理是個世界級難題。2400萬常住人口的上海,城市高速運行,人口快速流動,經濟結構加快轉型,社會群體結構和組織架構深刻變化。
站在改革開放前沿,上海在國際化、市場化、信息化和社會多元化的進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更早、更突出,傳統管理機制面臨挑戰。
治理難題集中反映在基層一線,城市基層黨建重心也落到了基層一線。2014年,上海市委啟動一號調研課題——“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次年1月出臺的“1+6”文件,將“加強黨的建設”作為街道首要職能,取消招商引資功能,讓街道集中精力抓黨建、抓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
在長寧區新華路街道,“上生·新所”展現出歷史保護建築的原貌風采,幸福裏改造成了時尚新地標,原本封閉式廠區變成了敞開式“社區會客廳”。街道黨工委書記陸敏説,街道改革後,人事考核權和徵得同意權、規劃參與權、區域內重大決策和重大項目建議權以及綜合管理權“五項權力”落地,改變了街道責任無限、權力有限的尷尬局面,街道發揮黨建聯建功能,累計拆除違法建築70588平方米,推動城市更新戰略落地,一個宜商宜居宜業的魅力街區正在形成。
以參與規劃權為例,楊浦在全區單元規劃修編、楊浦濱江中北段單元規劃編制等工作中,均聽取街道意見。2017年至今共開展18項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涉及8個街道,共計徵詢街道意見43次,按法定程式開展規劃公示16次。在街道黨工委搭台下,社區居民、設計師、學校、政府部門,共同參與社區微更新,老社區展現“潮”形象。
“脫離城市基層治理談黨建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城市基層治理只有在黨建引領下才有騰飛翅膀。”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説,街道社區黨組織責權利和人財物落地了,條塊關係理順了,隊伍精氣神提升了,抓落實的“最後一公里”打通了,船和橋的問題解決了,基層活力迸發。
解決治理“痛點難點堵點”
在社區治理中,業委會不盡責、運作不透明,物業服務不滿意、管理不規範等已成為居民的“痛點”“難點”“堵點”。
閔行區古美街道東苑半島花園,是一個房屋類型極其複雜的小區,別墅、商品房、動遷房……每種房屋類型的物業管理費不等,一度因為公共資源問題,小區內部用綠籬隔開,小區業委會也遲遲不能建立。同時,因為靠近交通主幹道,小區內盜竊案件頻發,有過住戶一年內被入室盜竊兩次的記錄。
在“黨建領航·紅色物業”構想下,古美街道通過居民區黨組織,把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三駕馬車”串聯起來,把好選人關,將優秀黨員骨幹推薦為業委會候選人,在居民區黨組織下成立業委會工作聯合黨支部,加強對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領導。在多方參與下,小區安全得到保障,去年實現盜竊零發案。在居民眼中,小區環境更加整潔優美、物業服務也更貼心。數據顯示,古美街道90%以上的小區,物業費收繳率從原來的76.1%上升到91.5%,75%的小區物業投訴下降趨勢明顯。
在上海,84%符合條件的業委會建立黨的工作小組,廣泛開展物業黨建聯建,普遍推行黨組織主導的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等社區“三會”制度。
對於社區治理,徐匯區田林街道探索了另一種路徑,一套AI賦能的社區管理平臺,讓群租等問題投訴量同比下降76%,盜竊和入室盜竊案件同比下降24.1%和14.3%。這套平臺通過社區遍佈的觸角,運用人臉識別、智慧監控、電子嗅探等智慧化感知設施,在精準數據支撐下,有效提升社會治理能級。“這套系統能讓我們在居民投訴前就發現群租房。”田林街道綜治辦專職副主任張璘説,通過分析智慧門禁上傳的日常數據,發現有的住戶一天出入十幾次,經過人臉對比發現是幾個人合用一張卡,這種情況基本判定為疑似群租。此外,智慧門禁管理還降低了社區服務風險。他們為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設定預警規則,80歲以上老人若2天未開門,便會有信息提示給居委幹部。
發揮引領作用撬動“集體智慧”
“繁瑣嗎?我不覺得。”長寧區虹橋街道愛建居民區中華別墅小區居民張海嬰,在被問到垃圾分類問題覺不覺得繁瑣時,很自然地反問了一句。在這個小區,居民實行垃圾源頭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比例達到95%。“我們每天做分類的事情超過20種,買了菜要生熟分開,衣服要分四季,為什麼到了垃圾分類就覺得麻煩?”張海嬰是一名黨員,退休前是一名服裝設計師。去年8月,中華別墅小區正式啟動垃圾分類,她欣然響應,並招呼大家一起做志願者。第一個月,這個小區的源頭分類就做到了80%。
垃圾分類的一大難點就在社會動員。過去,很多小區曾嘗試居民垃圾分類,多以失敗告終。“在垃圾分類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愛建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秀説,居民區工作非常瑣碎,靠個人力量是微乎其微的,一定要發揮黨員骨幹的引領作用,依靠“集體智慧”開展工作。
築牢基層基礎,上海社會動員能力空前提升。到今年春節,上海已經連續4個春節實現外環以內煙花爆竹基本“零燃放”,外環以外煙花爆竹燃放量明顯減少。連續兩年多時間,上海推進“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共拆除違法無證建築超過1.3億平方米。
“關鍵是黨組織在群眾當中有基礎、有影響,社區幹部不斷被賦權增能。”不少基層幹部表示。過去幾年,上海選優建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深入推進“班長工程”。居民區書記實行“事業崗位、事業待遇”,連續任滿兩屆、表現優秀、群眾公認的直接進入事業編制,目前已有832名書記進編,佔比32%。2015年換屆後,除退休返聘外,居民區書記平均年齡降至44.5歲,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增長43%,一批“80後”本科生、研究生開始“挑大梁”。同時,上海構建起職業化社區工作者體系,一支4.5萬人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在社區崗位上運轉。
大批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骨幹的辛苦付出,繪就了上海社區家園的一幅幅美好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