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代音樂人聯手 《英雄》中國創世神話主題音樂會今晚上演
圖説:音樂會海報(官方圖)
盤古開天、倉頡造字、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在著名指揮家湯沐海的棒下,流轉著90後作曲家李博禪對中華神話英雄的再現。今晚,上海民族樂團《英雄》中國創世神話主題音樂會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隆重上演。
解讀英雄
創世神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和魂,是中國人血脈相傳的信仰。音樂會由《盤古》《伶倫》《倉頡》《大禹》《后羿》《英雄》六個篇章組成,引領觀眾走近一個個鮮活的神話人物,重溫偉大的英雄精神。
音樂會曲目的創作中,李博禪用的都是“平凡”的民族樂器:常用於紅白喜事的嗩吶、中國樂曲“常客”竹笛、《白毛女》裏經典的板胡……不同音色的民族樂器,恰從不同角度切入英雄的故事,讓觀眾體會英雄有血有肉的一面。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羅小慈印象最深的,就是《后羿》中的板胡,傳統的弓弦樂巧妙地應和了后羿最具代表的弓箭。而板胡細膩的表現力也顯出不同於“楊白勞”的高貴淒美。“它講的不是射日造福蒼生這樣臉譜化的英勇事跡,而是嫦娥離開之後他內心的徬徨孤獨,英雄也有七情六欲。”
圖説:李博禪(資料圖)
末樂章的《英雄》成為了整場音樂會的點睛之筆,當代英雄與神話人物跨時空集結,呼喚起每個人內心的英雄情結。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被比作“當代神農”,首位升空女航天員劉洋被譽為“當代嫦娥”,在沙漠植樹的“大地媽媽”易解放則與填海的精衛形象重合。易解放聽完這一曲,感動不已:“其實比起精衛我更幸福,因為它獨自填海,我卻有很多志願者同事,我們齊心協力,終有一天能把沙漠變綠洲!”
作為指揮,湯沐海也常常在排練過程中反復聆聽、思考、想像“英雄”的定義。在湯沐海眼裏,音樂之美是不可言傳的,這與李博禪不願為觀眾介紹過多創作背景的理念不謀而合。湯沐海解釋:“音樂不同於文學,它更抽象,不能提前去規定曲子是什麼意思。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英雄,觀眾聽到什麼就是什麼。好音樂,總會帶人走向正確的路。”
互為“英雄”
“我是看著湯老師的演出長大的。”對1992年出生的李博禪來説,湯沐海是他的偶像。他至今還記得小時候去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看湯沐海指揮交響樂《和平頌》時內心的澎湃。“湯老師對音樂的陶醉一下子震撼了我。他的每張演出照片,神情都是那樣專注。”開始與上海民族樂團合作之後,李博禪終於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偶像”。在團長羅小慈眼裏,李博禪簡直是個“小迷弟”。有一次,湯沐海正帶著樂團排練,李博禪看著湯沐海滿臉汗水全情投入的樣子,激動萬分,拿起手機不停問:“能拍幾張照片嗎?”湯沐海就是他兒時的音樂“英雄”。這次創作《英雄》組曲時,最後一張描寫當代英雄的樂章,李博禪就帶入了湯沐海的風格:“寫曲子的時候,我腦海中想像的就是湯老師拿著指揮棒,演出這段音樂的樣子。”當得知真的能讓心目中的“英雄”來指揮時,他萬分欣喜和榮幸。
圖説:湯沐海(資料圖)
李博禪創作的這組80分鐘的民樂組曲,填補了中國民族音樂在創世神話主題上的空白。“充滿青春的荷爾蒙,卻又很有思想”是湯沐海對這位年輕作曲家的印象。對於站在指揮臺已經40年的湯沐海來説,聽一段作品,就足夠他了解作曲家本人。打動他的,正是李博禪追隨前人腳步,毫無保留為音樂付出的精神。排練時,哪怕只是一種樂器效果的不足,就能讓李博禪坐立不安,從椅子上跳起來直打拍子。“沒有他心中那純粹的世界,是寫不出這樣的作品的。”湯沐海認為,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正需要更多像李博禪這樣,有勇氣把一切獻給音樂事業的年輕“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