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沙近影。 (資料)
■本報記者 黃海華
“上海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這裡生活了20年,喜歡在林蔭小路上騎腳踏車,每個星期都和中國朋友打乒乓球。”上海交響樂團俄羅斯籍大號演奏員莎沙説。日前,這位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獲得者向記者講述了他的上海情緣。
工作時間最長的“老外”
莎沙1962年出生在西伯利亞,中學時參加當地的一個管弦樂團,由於非常喜歡大號的音色,從此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
1999年,上海交響樂團前往俄羅斯招聘演奏員。莎沙當時在俄羅斯交響樂團擔任大號首席,他憑藉著精湛的演奏接到了邀約,成為改革開放後上海交響樂團引進的第一批外籍演奏員之一,也是迄今為止在樂團工作時間最長的外籍演奏員。
銅管聲部向來是中國交響樂團的短板,莎沙從專業上為樂團彌補了一定的缺憾。在上海交響樂團的20年間,莎沙作為唯一的大號演奏員,參加了無數重要的演出。2001年,他參加了APEC會議演出;2003年隨團在美國夏威夷、洛杉磯、華盛頓、亞特蘭大、舊金山、紐約等11座主要城市巡演,是中國文藝界在抗擊“非典”後的最大一次出訪演出;2004年隨團出訪法國,參加“中法文化年”的歐洲巡演,分別在巴黎、馬賽、裏爾成功舉辦音樂會,其中最有意義的一場演出是為慶祝上海交響樂團建團125週年在柏林愛樂大廳舉行的音樂會,這是柏林愛樂大廳迎來的首個中國的交響樂團;2007年隨團參加維也納金色大廳交響音樂會,這是上海交響樂團首次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2007年10月,參加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演出;2010年參加上海世博會演出,當年7月還隨團參加在美國紐約中央公園的慶世博演出,紐約愛樂樂團首次與中國的交響樂團在中央公園大草坪同臺獻藝;2014年隨團赴歐洲巡演,演出被安排進了主流劇場的演出季,獲得讚譽一片;2014年5月,參加亞信峰會文藝晚會演出;2014年12月,為配合中馬建交40週年,隨團赴馬來西亞演出。
此外,莎沙與樂團其他銅管聲部的演奏家們一起,組建了上海銅管五重奏等團體,積極投身音樂藝術的普及、宣傳和推廣,到大中小學和企事業單位演出。
喜歡騎腳踏車和打乒乓球
莎沙努力地融入這座城市。在來上海的飛機上,他就開始學習數字和專業術語的中文,想儘快適應在上海的工作和生活。一到上海,他迅速地投入到樂隊的排練中。不久,莎沙還接來妻子和孩子,把家安在了上海。
如今,莎沙的中文完全可以應對日常的交流,他也逐漸習慣了這裡的生活。早些年,因為很難買到紅菜頭,所以沒法做正宗的俄羅斯羅宋湯,如今在一些外國商品超市或通過網購,可以買到許多來自俄羅斯的東西,讓他倍感親切。
“我的兩個孩子在上海長大,不僅會説普通話,還會説上海話。”莎沙的大兒子想要嘗試不同的生活,如今回到了俄羅斯。他的小兒子如今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唸書,業餘時間會教外國人説中文。莎沙的妻子是上音附中的一名鋼琴老師,她的許多學生進入了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等世界知名古典音樂院校深造。一家人都很喜歡上海。
作為一名演奏家,除了演出,莎沙每天堅持在家裏練習兩小時。讓他感慨的是,他剛到上海時,會有小孩子在音樂會上跑來跑去,如今上海觀眾的素養有了很大的提高。
莎沙喜歡大自然,熱愛運動。他酷愛騎自行車,這在他看來是最愜意的事情。他還喜歡打乒乓球,只要有比賽,都會踴躍參加。同行都知道,上海交響樂團有個很會打乒乓球的外國演奏家。“我前些日子還參加了一個網球比賽,贏了年輕人。”57歲的莎沙笑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