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農業 靚居所 強教育“ 西安市高陵區以民生換民心
2019-12-18 15:52:2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柳洪華):2019年1月,西安市高陵區委一屆六次全會提出,要把“聚力一二三·建設主城區”作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主線和奮鬥目標,推動追趕超越、高品質發展。在大西安北跨發展機遇下,高陵區發展駛入快車道。

  2019年是西安市高陵區“聚力一二三·建設主城區”的開局之年,12月17日,“‘網眼’看高陵  體驗‘綠福美’——全國主流網絡媒體走進高陵大型采風活動”圍繞高陵區綠色農業發展、群眾幸福生活、美麗鄉村建設、老舊小區改造、教育強區實施等方面,聚焦高陵區的新變化、新氣象、新成就。

  ”興農業 靚居所 強教育“ 西安市高陵區以民生換民心

  高陵區的設施農業 供圖 高陵區委網信辦

  農業有奔頭 致富有門路

  談及高陵的發展,農業是無法避開的話題。20世紀90年代初被評為西北唯一“噸糧縣”的高陵,農業為這片土地贏得諸多讚譽。6000餘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人類已經在這裡撒下種子、收穫果實。

  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全國工業化進程的大潮中,高陵區也積極實施轉型發展,開啟工業強縣之路。但高陵的農業發展並未荒疏。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業現代化按下“快進鍵”,高陵農業也在從傳統農業向設施農業、綠色農業跨越,這不僅為全區農業發展指明瞭方向,更讓全區農民致富找到了門路。

  12月的稞青現代農業園依舊人流如織,一座座溫室大棚徹底打破了氣候對農業的限制,也讓農民有了更多致富的路徑。金龍火龍果採摘園技術負責人王亮深有體會。“我租了5個大棚,2018年4月開始種火龍果,第一年一個棚大概有3000斤的産量,按照10元到15元人民幣的單價計算,一個棚能收入4萬元人民幣左右。到了第二年,産量可以增加到5000斤到6000斤,一個棚的收入能達到7萬元人民幣左右。如果遊客來這裡入園採摘,每斤火龍果20元人民幣。”王亮介紹道。

  由於長途運輸,在北方售賣的南方水果,其口感和甜度都會受到影響,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這讓王亮産生了“南果北種”的想法。經過細心摸索種植技術,不僅讓王亮克服了起步階段的困難,還讓他有了更堅定和明晰的未來規劃。“下一步計劃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建自己的大棚,擴大種植規模。”王亮説。

  ”興農業 靚居所 強教育“ 西安市高陵區以民生換民心

  王亮的火龍果種植大棚 攝影 吳宇婷

  紮根土地,是以王亮為代表的新一代農民的事業追求。而高陵區推進農業規模化、市場化發展,為農民的事業發展奠定了希望之基。目前,高陵區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75家,建成省市級農業示範園10個,培育農業龍頭企業9家,現代設施農業面積達7萬餘畝,引進時令大棚水果、蔬菜新品種95個。

  溫室大棚為王亮的事業開了頭,火龍果讓王亮的日子又紅又甜。而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成為高陵區農業發展的永恒航標。

  住處“穿新衣” 生活有新意

  如果説農業發展是振興鄉村的根本,那麼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為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西安市委、市政府瞄準農村居民如廁難、環境臟、村容村貌差、基本公共服務落後等問題,提出開展農村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等“新三大革命”。

  按照《西安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2018—2020)行動方案》,高陵區應時而動、蓄勢而發,成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域所有行政村的人居環境治理工作。

  ”興農業 靚居所 強教育“ 西安市高陵區以民生換民心

  冬日裏的魏家廟村 攝影 吳宇婷

  在高陵區魏家廟村,寬敞的水泥村路,正在建設的村廣場,被水彩畫點綴的臨街房屋墻體……在藍天的映襯下,“穿上新衣”的村莊充滿濃郁鄉土氣、煙火味兒。“在高陵區組織召開全區人居環境推進動員會上,86個行政村的黨支部書記全部參加。全區在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高陵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石宏院介紹説。

  魏家廟村是美麗村莊建設示範村,村廣場上,“最美高陵村”五個字彰顯了魏家廟村在人居環境改善上的高標準,也看到了新時代農村居民對農村生活的嚮往。

  給農村“穿新衣”,讓農民生活有新意,成為高陵區一種風尚。

  ”興農業 靚居所 強教育“ 西安市高陵區以民生換民心

  桐景苑小區 攝影 吳宇婷

  伴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城市裏的老舊小區改造,也為城市居民在“老房子裏住出了新幸福”。

  高陵區住建局監察室主任石強介紹,高陵區2000年以前建成、具有合法産權、未列入危房或棚戶區等拆遷改造計劃、標準成套的老舊小區51個106棟樓,按照群眾參與、政府支持、區級統籌、分工協作原則,已實施改造小區9個26棟樓。2019年實施改造小區4個11棟樓。

  作為首批列入高陵區綜合提升改造項目的老舊小區,桐景苑小區進行了外墻翻新粉刷、增設保溫、線網落地、給排水系統專項改造、引入安防系統等17項改造。“這次改造對外墻進行了保暖措施,窗子從單層玻璃換成了雙層玻璃,房子的保暖性更好了。冬季取暖用氣從平均每天10方降到了7到8方。這是我們居民獲得的實實在在的實惠。”居民何國章講道。

  小區更安全、環境更優美、生活更便利,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改出了新意,更改出了心意。

  教育“名校+” 上學“難度-”

  教育是攸關國家發展、民族興衰的“百年大計”,也是寄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大事。針對上學難、擇校熱等熱點問題,10月10日,西安召開全市教育大會,分析研究當前全市教育工作形勢任務,安排今後一個時期總體工作,確立了“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建設教育強市”的目標。

  實現“上好學”,首先要“有學上”。在眾多舉措中,實施“名校+”工程,結合“一長多校、委託管理、兼併融合、結對提升”等四種模式,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好“家門口的學校”的重要抓手。高陵區城關小學田家校區就是“名校+”工程的受益者。

  ”興農業 靚居所 強教育“ 西安市高陵區以民生換民心

  聯合體校長王榮介紹城關小學田家校區的變化 攝影 吳宇婷

  “在改革之前,這裡入學的孩子只有266人,老師19名,當時學校也只有5個班。實施‘名校+’和‘一長多校’後,截至2019年9月,學校現有學生865人,教師人數也增加到了50名,這個變化是非常大的。”聯合體校長王榮説。

  “一長多校”是“名校+”工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據高陵區教育局教育科“名校+”工程的負責人馬志恒介紹,目前高陵區共組建“一長多校”聯合體11個,共22所中小學、幼兒園。“一長多校”的實施,盤活了優質教育資源,讓薄弱學校(園)在管理水準、辦學條件、教學品質等方面得到了迅速提升。

  ”興農業 靚居所 強教育“ 西安市高陵區以民生換民心

  城關小學田家校區校園一角 攝影 柳洪華

  2019年城關小學田家校區新增入學學生501人,學校還新增了航海航模教師、計算機雲教師、心理諮詢教師、機器人教師等8個教師崗位,“名校”入學難問題在緩解,“+校”競爭力在提高,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蛻變正在慢慢實現。

  未來,高陵區將繼續擴大“名校+”工程覆蓋面,“一長多校”力爭短時間內實現全覆蓋。教育“名校+”,上學“難度-”,在這一加一減中,高陵區朝著學有所教這一目標衝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