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五難” 陜西自貿試驗區助力企業有序復工復産
2020-03-03 10:03:1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編者按:規上企業持續復工,製造産線穩定運行,重點項目持續建設,農業生産有序恢復,科技智慧新應用相繼亮相……為確保全年各項目標順利實現,化危為機,陜西省內各地在緊抓疫情防控的同時,逐步復工復産。為展現全省上下圍繞追趕超越所做的工作,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策劃《復工復産·陜西在行動》系列報道,展現陜西發展的活力和韌勁。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陳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到了關鍵階段。陜西自貿試驗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破解企業面臨的各種難題,助力企業有序復工復産,確保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不誤”。

  對於企業復工面臨的辦事難、用工難、融資難、洽談難、履約難問題,陜西自貿試驗區通過不見面審批、線上對接、精準施策融資、網上招商、法律援助的五大舉措一一化解。

     不見面審批 讓企業僅用1天拿到電子證照

  在推動“無接觸服務”方面,陜西自貿試驗區各政務服務中心以“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預約辦”等形式推動“不見面審批”“零聚集辦事”常態化。對於在網上辦理的事項,辦事人員可下載“i西安”等政務服務APP,隨時隨地在手機上辦理;對於必須要提交紙質材料的事項,辦事人員可通過任意一個中郵速遞易箱櫃服務點交件,政務服務中心辦結後再投遞到辦事人員指定速遞易箱櫃服務點,短信通知辦事人員取件;對確需到政務服務中心現場辦理的事項,開通了24小時業務諮詢專線,設置應急辦理窗口,實行預約服務,並指定專人全程幫辦,最大限度減少在政務中心的停留時間。

  據悉,利用“在線審批”的方式,2月14日,灃東新城功能區盒馬鮮生運營中心項目僅用1天時間就拿到了原本辦理時限為20個工作日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有效保證企業項目正常建設。

     化解“用工難” 緩解“融資難”

  受疫情影響,一方面許多勞動者待業在家,面臨著收入減少甚至失業的風險;另一方面,短期員工不足使企業雖已復工卻難以復産。陜西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零工創客服務平臺優勢,在網上發佈自由職業者技能、服務效果和服務價格,企業根據需求在線購買服務,實現用工方和勞動者的雙贏。同時,陜西自貿試驗區將線下招聘活動轉到網上舉辦,減少人員聚集,持續保障人力資源交流服務供給,為用人單位和求職人員架起橋梁。

  除了化解用工問題外,陜西自貿試驗區內的商業保理公司開發出為單戶小微企業授信金額可高達300萬元人民幣的“微理通”産品;區內銀行推出了供應鏈背景下能夠為中小企業節約60%融資成本的商業承兌匯票融資質押業務,有效緩解企業融資問題。

       雲端簽約破解招商“洽談難” 法律服務助力解決“履約難”

  不斷推進項目落地是保障經濟發展的有力助推器,為保障招商引資工作不間斷,陜西自貿試驗區積極響應商務部號召,通過網上洽談、視頻會議、在線簽約等方式推進網上招商,實現項目洽談簽約從“面對面”到“屏對屏”,確保已達成意向的産業和項目按計劃簽約落地。在2月18日,陜西自貿試驗區能源金貿功能區成功舉辦産業招商“雲簽約”,以線上雲端模式落戶了挪威船級社(DNV GL)西鹹辦事處、普華永道商務諮詢西鹹辦公室、中建交通西北總部、內陸地區首家陜港聯營律師事務所等16個項目。

  疫情發生以來,部分企業被迫停工、停産、停運,無法按期完成訂單,造成了履約困難。陜西自貿試驗區內法律服務中心針對企業可能發生的各類法律問題,線上發佈《疫情影響下企業面臨的突發法律問題及應對指南》,幫助企業妥善處理相關法律問題,及時化解疫情帶來的矛盾糾紛等不利因素;成立企業防疫復工法律服務團,針對疫情期間企業可能遇到的勞動用工、醫療社保、經濟合同及危困企業救助等相關法律問題,為企業提供持續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務,助力企業儘快復工。

  目前,陜西自貿試驗區企業復工復産正在有序推進。截至2月25日,陜西自貿試驗區規模以上企業641家,已復工288家,復工率45%。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西安美光半導體有限公司和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人員在崗率均達85%以上,産能恢復近九成。空港新城功能區在建的79個項目中,52個已完成復工審批或報備,16個已率先開工。疫情期間陜西自貿試驗區簽約項目61個,其中外資項目4個,世界500強企業3家,區域總部機構4家,總投資額達217.94億元人民幣。

  下一步,陜西自貿試驗區將在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重點圍繞營商環境優化、差別化改革創新和産業高品質發展,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加強服務保障,穩妥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産,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發展保衛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