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省政府2月27日批准銅川市印臺區等29個貧困縣(區)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陜西所有貧困縣全部摘掉貧困帽子,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全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為進一步總結和展示這些縣(區)在脫貧攻堅中所取得的有益經驗和典型做法,即日起,西部網、陜西頭條客戶端、“學習強國”陜西學習平臺特別推出“秦奮有新貌——陜西29個縣(區)脫貧摘帽”專題,邀您共同見證陜西人民脫貧攻堅之路,一起感受三秦兒女不懈奮鬥之美。
漢中市勉縣縣城全貌
行走在定軍山下、沔水河畔,辣椒育苗基地裏人頭攢動、民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如今的勉縣已經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圍繞提升脫貧品質,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優勢特色,勉縣構建起“産業帶貧見實效、就業增收多渠道、消費市場共參與、幹群齊心奔小康”的脫貧攻堅格局,繼續著力打好“鞏固提升戰”,一幅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脫貧有實招:産業就業“造血”為本 志智雙扶激發幹勁
勉縣一辣椒加工基地
鄉村振興,産業先行。近年來,為了讓貧困戶有能力走出困境,增強“造血”功能,勉縣把發展産業作為精準扶貧的“硬抓手”和高品質脫貧的根本之策,堅持“長短”結合、“種養”結合的産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茶葉、中藥材、獼猴桃為主的三大脫貧主導産業,積極發展辣椒、魔芋、蠶桑、中蜂、乾果、水産、林下經濟等地方特色産業,不斷擴大特色産業整村發展能力和貧困群眾發展生産的覆蓋率。
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茶産業助農增收
目前,勉縣全縣茶園總面積達18萬畝,中藥材10萬畝,獼猴桃3.1萬畝;發展食用菌1600萬袋,家禽400萬隻,辣椒種植3.1萬畝;實施産業扶貧項目646個,帶動12716戶38298人實現增收;185個帶貧主體穩定帶動7000余戶貧困戶在産業鏈上受益。
以辣椒基地為例,勉縣引進成都靚馬集團,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方式,在縣內17個鎮發展“二荊條”辣椒2.7萬畝,該集團以每公斤1.9元的保底價收購辣椒。縣財政還從涉農整合資金中安排850萬元用於辣椒育苗,並免費發放辣椒苗給貧困群眾。
勉縣幹部群眾在産業基地栽種辣椒
勉縣還大力實施外出務工轉移就業、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等舉措,不斷擴大群眾就業面。小微孵化園、循環園區內的企業就在家門口,貧困戶已經實現“就業顧家兩不誤,增收脫貧有保障”。截至目前,勉縣共建成就業扶貧車間、基地40個,帶動貧困勞動力785人;創設公益性崗位1906個,累計讓4000多個貧困勞動力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數據看發展:貧困發生率由16.9%降到0.78%
脫貧故事匯:圓致富夢想 群眾家門口增收
唐記錄在大棚查看採摘的銀耳
唐記錄是漢中市勉縣定軍山鎮溝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場車禍奪走了他19歲兒子的生命,妻子身患乳腺癌,每天都要靠藥物與病魔對抗。掙錢改善家庭面貌,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
“生活就像地裏的莊稼,不能這一茬倒下了、絕收了,下一茬就不種了。”唐記錄看著還在上小學的女兒、年邁的母親和還在治療中的妻子,他下定決心要撐起這個家。2017年,唐記錄辦理了5萬元商業貸款,辦了一個家庭牛場。為了養好牛,唐記錄到處找養牛大戶“拜師學藝”。經過努力,唐記錄成為了村上有名的養牛“把式”,甚至看一眼牛糞就能判斷出牛是不是生病了。
2018年,幫扶幹部聯繫愛心企業為他捐款3萬元,新建了一座牛圈,他又申請了5萬元的扶貧貼息貸款,養牛規模擴大到了20余頭。去年至今,唐記錄賣了十幾頭牛,掙了七八萬元。後來,唐記錄又購買了4頭騾子、10隻奶羊,種上了3000多棒銀耳、100多架木耳,繼續編織自己的致富夢想。
如今,唐記錄的致富路越走越寬:用騾子馱運建築材料,一天能掙上千元;大棚裏的木耳開始採摘了,烘乾一斤能賣200元;牛圈的幾頭母牛又懷上幼崽了,一頭能賣好幾千元。
桑蠶産業園中正在進食的蠶寶寶
自從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開桑蠶産業園後,漢中市勉縣鎮川鎮安咀村的村民劉水準就從“自家地裏”忙活變成“拿工資”的人了。他再也不用為自家那2畝地的收成操心,只需要每天組織村民到蠶桑基地幹活,不僅不累人,收入還穩定。
桑蠶産業園讓劉水準這樣的養蠶能手不再依靠家裏的一畝三分地,而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報酬,脫離貧困。一株株綠意盎然的桑樹和一顆顆潔白光亮的蠶繭,也成為了當地群眾的搖錢樹和生金蛋。
該村的貧困老黨員居慶雲和妻子唐鳳英,平時種點玉米還得花錢雇人從地裏背回來,收點糧食還不夠給人付工錢。2018年老兩口在合作社務工,一年下來掙了近萬元。除了園區務工領取工資外,居慶雲夫婦還將自家的1畝土地入股到合作社,一年拿到了500多元的分紅,再加上政策性補貼等收入,已經順利脫貧。
楊青山是勉縣周家山鎮周家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因2013年家庭突遭重大變故,老伴體弱多病,家裏的日子過得入不敷出,老楊只能幹著急。農業信息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想到老楊之前養過蜂,成本低且有技術,於是鼓勵楊青山繼續發展養蜂産業,並幫他買了蜂箱,還安排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技術。
楊青山一開始只做了20個蜂箱,經過幾年的發展,從最初的20箱變成現在的100多箱。一年下來,他的蜂蜜收入達12000元,已在2017年脫貧,還享受了産業獎補和脫貧獎勵資金。
如今的楊青山每天都接到蜂蜜求購電話,接單、打包,每天過得忙碌而充實。他希望將這份甜蜜事業進行到底,並帶領更多的村民與他一起,分享這份甜蜜,走上致富之路。(部分文字內容、圖片綜合漢中日報、勉縣發佈)(記者 淩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