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區:秦嶺腳下快樂插秧 “關中江南”魅力初顯
2020-06-02 18:02:3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為讓市民遊客零距離感受水稻種植樂趣、感受稻鄉風土人情,5月31日,西安高新區東大街道舉辦“走進東大‘魚米之鄉’、感受水稻插秧樂趣”活動。

  “沒有想到西安周邊還藏著這麼一個‘魚米之鄉’。看著遠處的秦嶺,彎下腰親自體驗插秧的活動,感受很特別,像是到了南方。”市民馬先生説。

  【有修改】西安高新區:秦嶺腳下快樂插秧 “關中江南”魅力初顯

  活動現場,市民體驗插秧活動

  東大街道南依秦嶺、氣候溫潤、水源充沛,其水稻種植從西周算起,至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並衍生出在關中地區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2020年,作為西安高新區“十個一”工程文化項目之一,東大街道千畝水稻基地建設正式啟動,旨在將其打造成西安周邊集“生産、休閒、觀光、文化、旅遊”為一體的“關中江南”。本次活動,讓東大街道第一次作為休閒生態農業景點與市民遊客見面。

  在本次活動中“露面”的23畝稻田,只是東大千畝水稻基地的“冰山一角”。東大千畝水稻基地建設項目由北約450畝的北大村片區和550畝左右的西莊村片區組成,千畝水稻田在秦嶺腳下連片蔓延,場面壯觀,未來,西安高新區將把東大千畝水稻基地打造成集農業、農産品加工、休閒觀光旅遊于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文化項目綜合體,以此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東大街道西莊村村民韓勉表示,建設東大千畝水稻基地可以傳承當地農業傳統,也給村裏發展旅遊業創造了機會,農民的收入會更多、生活會更好。

  東大街道黨工委書記楊明表示,東大千畝水稻基地的建設是西安高新區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的一次有效嘗試,正在探索創建西安高新區魚稻套養創新綜合體,以水稻種植為依託,推進魚稻套養,協同大米加工、鄉村旅遊,融合一二三産業發展,實現“千斤糧、百斤魚、萬元錢”的産業發展目標。

  5月31日,西安高新區正式發佈《支持東大千畝水稻基地建設發展扶持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從水稻種植、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服務、産品加工、産業融合、品牌建設共7個方面進行獎勵和補貼。其中,為了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措施》將對建立“稻+”模式,融入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田園觀景、種養體驗等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一次性10萬元人民幣的補貼。

  西安高新區農水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支持東大千畝水稻基地建設,是西安高新區推進鄉村振興實現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措施。未來西安高新區將大力推進優勢農産品區域化佈局,支持“三農”發展,利用特色支柱産業補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助力首善區建設。(供稿 文/圖  西安高新區管委會 編輯 陳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