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寶雞供電公司:志勝貧困拔窮根 智匯合力奔小康
2020-06-17 15:12:34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石麗敏

  “家裏上有97歲的老娘,下有上大學的兒子,家庭條件非常困難,自從張剛來到我們這裡,幫我們籌資金、修圍墻、建羊圈,每月還給我兒子打去生活費,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現在,我們通過養羊收入1.3萬元,兒子找到了工作,日子也越過越有希望咧。”殘疾人王海平夫婦回憶起張剛做的點點滴滴,感激萬分。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國網寶雞供電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立足高品質脫貧,落實硬核舉措,推進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而像張剛這樣的駐村幫扶幹部,也只是寶雞供電公司脫貧幫扶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縮影。

  主動作為 踐行責任

  2016-2019年農網工程建設單項工程531項,投資3.36億元。優化網架結構,改造老舊設備,消除安全隱患,保障相關涉及貧困村通動力電率、貧困戶通電率均到達100%。寶雞供電公司榮獲2018年度駐村聯戶扶貧省級單位考核優秀等次單位,駐村工作隊隊長張剛榮獲“2019年陜西省脫貧攻堅創新獎”。

  2012年起,國網寶雞供電公司積極響應中央及省上號召,進駐下寨村開展脫貧幫扶。下寨村地質差,基礎設施薄弱,村民經濟收入低,雖然經過前輩數年努力,村裏的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

  2018年7月,時任國網寶雞供電公司電氣公司副經理的張剛,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充分發揮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主動報名,接過前輩的接力棒,出任省級貧困村——扶風縣天度鎮下寨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村上泥濘曲折的土路,貧困戶家裏早已倒塌的圍墻,困難群眾黯淡的眼神……面對此情此景,張剛下定決心,要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讓村上的困難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於是他開始逐戶進行摸底調查,視困難群眾如親人,把駐點村當家鄉,用身體力行獲得村民一致好評。

  克難攻堅 凝心聚力

  做好扶貧工作,“關心”是第一步,能否將真心實意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生産力,則直接決定了脫貧攻堅的品質和成效。在日復一日的走訪中,張剛摸透下寨村的村情,形成了白天“走、幹、講”,晚上“讀、寫、想”的工作方法。“走”是入戶看實情;“幹”是爭項目抓産業;“講”是講政策傳技術。“讀”是讀政策學理論;“寫”是記日記寫心得;“想”是謀發展探路子。六個字,將扶貧工作串成一根繩,讓工作隊和村兩委面對複雜的工作有了底氣,也有了方向。

  針對下寨村實際村情,張剛又提出“點、線、面”綜合立體幫扶思路,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武器。

  以“點”為核心精準施策。選擇急需幫扶的17戶,採取一對一包扶方式,一戶一策、一人一措,扶智扶志,“造血”為主。

  以“線”為中心對症施治。針對貧困戶採取按類施治、“對症下藥”,發揮駐村工作隊和包扶支部兩個作用,通過籌措扶貧基金、開展勞務介紹等方式實現幫扶脫貧目的。

  以“面”為重心綜合施措。全力開展消費扶貧,對貧困戶優質農産品兜底銷售;發揮電力人優勢,協助開展村級光伏發電站運維,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實現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張剛駐村以來,已舉辦農技知識講座6期,入戶講解政策、種養殖知識1800余次。在他的引導幫扶下,154戶貧困戶實現外出打工就業127戶,發展特色種植65戶、養殖産業12戶,5戶從事個體經營,基本實現“一戶一就業、一戶一産業”的雙保障增收模式。

  2018年底,下寨村整村貧困發生率由最初的11.14%降至0.84%,如期實現整村脫貧退出。

  村民日子好了,思路開闊了,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胸懷大愛 傾注真情

  “為了下寨村的困難群眾,我把命豁出去都沒啥。”

  張剛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把困難群眾當親人,把下寨村當成自己家。兩年時間裏,記錄扶貧日記300余篇、10余萬字,不僅記錄著張剛的日常工作,還記錄著他和“親人”之間的感人故事。

  2019年初,為實現擴容村光伏電站20千瓦,張剛多次往返于西安、寶雞之間,辦理手續、對接項目。電站擴容後,每年增加收益3萬餘元,僅光伏發電一項就可累計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餘元,然而張剛自己卻因奔波勞累過度患上了嚴重的滑膜炎。

  2019年8月9日,在收購貧困戶史軍林鮮桃時,貨車突然移動,在車上清點數量的張剛被重重摔了下來,造成左跟腱斷裂,本應臥床半年靜養的他,卻因實在放心不下工作,在沒有痊癒的情況下堅持返回扶貧一線,腳傷至今沒有痊癒,被鑒定為傷殘等級八級。

  扶個貧,怎麼把自己扶成了殘疾人?妻子總是默默流淚,家裏見不到人,孩子上學管不上,可這個男人,卻把全村的困難群眾當成親人。

  質樸的村民,總是以微笑和大拇指來表達對張剛的感情。在他們的心裏,又何嘗不是把張剛當作最親的人。

  多措並舉 決勝小康

  整村脫貧出列後,張剛並沒有滿足,而是立足下寨村的長遠發展,認真考慮建立適合本村的“內生動力系統”。他和村兩委班子提出了“扶大貧”的工作思路,一手抓産業扶貧,引導群眾發展特色養殖、種植,走農業集約化經營之路;一手抓村集體經濟發展,提高村集體為民服務、投入公益事業的能力,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品質。

  目前,下寨村産業發展已呈現蘋果、甜柿子、紅薯種植、小麥育種“四箭齊發”的局面。建成120千瓦光伏電站一座和生態養殖場一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萬元。第三個村集體企業投資25萬元的紅薯粉條加工廠正在建設中,2020年7月底將建成投産,其帶貧87戶,設置公益崗位15個,每戶增加收益超千元,帶貧脫貧益貧作用明顯。

  為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張剛緊緊圍繞第一書記五項職責,全面提升村級管理水準,努力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同時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編制下寨村中長期發展規劃,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銜接。

  人生最清晰的腳印,往往留在最泥濘的路上。張剛拖著一條病腿,繼續發揚不怕苦不怕累連續作戰的作風,奔走在扶貧村的溝溝坎坎,讓黨旗高高飄揚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最前沿。 (呂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