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西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阿利:希望大荔成為黃河文化影視文創的一顆明珠
2020-07-29 17:37:3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馮妍):“挖掘黃河文化的內在潛力,‘講好黃河故事’成為橫亙在時代面前的現實問題。大荔用影視的方式來講好黃河故事讓我覺得耳目一新。前有電影《黃河入海流》,如今電影《家在黃河邊》也即將拍攝。這種圍繞黃河文化來宣傳渭南大荔的做法非常好。”7月28日,陜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西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阿利作“用影視講好黃河故事”演講時説道。

(有修改)【有修改】陜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西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阿利:希望大荔成為黃河文化影視文創的一顆明珠

陜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西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阿利演講 攝影 尹建慧

  張阿利認為,大荔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有著鮮明地方特色的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等文化資源。擁有以沙苑文化、隋文化、農耕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黃河濕地、同州湖、沙苑為代表的生態文化資源,以及紡織織布、碗碗腔、大荔肘木偶、皮影戲等若干項國家級、市級非物質遺産項目等民俗文化資源,這些都能夠成為大荔通過影視媒介向世界講述“黃河故事”、展示大荔形象的重要題材資源。

  就如何通過影視講好大荔黃河故事,張阿利表示,要做好頂層設計,堅持政策引領,設置影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和鼓勵各類影視機構“講好大荔黃河故事”;實施精品戰略,打造一部能夠凸顯大荔黃河文化風貌和民俗風情的電影精品力作。同時,大荔可著力於影視紀錄片這種文化含量高、製作成本相對低、宣傳效果較為明顯的影視形態,以“農耕文明”和“生態文明”為主要題材向全世界講述大荔黃河文化新形象;以“民族精神”“生命意識”和“現實關照”為脈絡,梳理整合大荔黃河相關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紀錄片、短視頻、微電影項目。張阿利還建議,以非物質文化遺産為藝術原型開發影視、戲劇戲曲等衍生品,使文化轉變為産品,開發利用數字傳播平臺,以産業化思維方式介入文化傳播。

  張阿利説:“希望大荔能夠成為黃河文化影視文創發展中的一顆明珠。讓大荔不僅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中成為一面旗幟,同時更成為陜西文化産業發展中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吸引更多的影視文創方面的人才到這裡,讓大荔成為一片影視文化的熱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