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白村和黃連河村因地制宜 走出洛川新農村建設特色之路
2020-09-18 18:04:2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柳洪華):9月16日至18日,“出彩洛川 圓夢小康”中省市媒體果都洛川大型採訪活動舉行。媒體記者進企入園、走村入戶,看産業發展、觀農村新貌、探農民生活。作為活動的參訪點,鳳棲街道辦蘆白村和土基鎮黃連河村,給媒體記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加急】蘆白村和黃連河村因地制宜 走出洛川新農村建設特色之路

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安琳娜在蘆白村村民李菊蘭家體驗新農村生活 攝影 馮妍

 蘆白村:一份土地三份收入 農村顏值新高度

  秋日的早晨,漫步在蘆白村,鄉間小路阡陌交錯,農家院落錯落有致,空氣中夾雜著果香,頓時讓人放鬆下來。

  蘆白村地處洛川蘋果産業園區西3公里,是洛川蘋果大觀園景觀區所在地,全村1400畝耕地全部為果園,2019年人均純收入12800元人民幣。2017年以來蘆白村借助國家級科技創新園落戶的機遇,通過“三變改革”,實施土地流轉,改善人居環境,建強基層組織,助推脫貧攻堅。如今,蘆白村已經由過去的産業落後、村容較差的貧困村變成了新時代洛川的美麗鄉村。

【加急】蘆白村和黃連河村因地制宜 走出洛川新農村建設特色之路

洛川縣鳳棲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延彬介紹蘆白村情況 攝影 王耀棟

  洛川縣鳳棲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延彬向媒體介紹,通過土地流轉,蘆白村把305.15畝土地流轉給陜西方旭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科技園。每畝流轉村民每年可獲得租金4150元人民幣,村集體每年可收益9.9萬元人民幣;通過組建務工、技術、運輸勞務小分隊,30多人常年務工,每人每年的務工收入1.6萬元人民幣;同時村上將村集體收入實施股權分紅,實現了一份土地三份收入。

  如果説收入的增加,讓村民的生活多了一份放心,那麼居住環境和條件的改善,則讓村民的生活多了一份舒心。當媒體記者們走進村民李菊蘭家,鋪滿青磚的路,爬滿枝蔓的涼亭,白色的墻壁和湛藍的天空相得益彰……滿足了人們對農家小院的所有想像。

  為了讓村民的生活有山、有水、有鄉愁,蘆白村實施村容村貌改善,對村民住宅進行面墻等改造,提升村民居住舒適度;推進“廁所革命”,將全村148戶的旱廁改成水廁;提升公共基礎設施,2018年、2019年對村裏的所有巷道進行了綠化、亮化、硬化。

【加急】蘆白村和黃連河村因地制宜 走出洛川新農村建設特色之路

蘆白村村民李菊蘭家的院子 攝影 馮妍

  “農村顏值提升方面的亮點有三個方面,一是行政推動工作,通過做群眾的思想工作,讓群眾和政府站在一條線上,只有群眾思想工作做通了,行政推動才有效果,各項政策措施才能在基層落實到位;二是政策靈活,我們採用‘三個一點’的辦法,即政策支持一點、群眾參與一點、政府配套一點,靈活推動農村顏值提升工作;三是借助國家的項目,比如通過國家人居環境改善項目,把所有農戶的旱廁改成水廁。”王延彬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

【加急】蘆白村和黃連河村因地制宜 走出洛川新農村建設特色之路

黃連河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曙輝介紹情況 攝影 王耀棟

 黃連河:林下經濟能致富 幸福圖景已繪出

  與蘆白村不同的是,黃連河村是典型的洛河峽谷村莊,3611畝總耕地中,果園僅佔600畝。由於地形地貌的特殊性,讓黃連河村的産業必須走一村一品、特色鮮明的多元化發展路子。

  “由於地理條件限制,發展不了洛川蘋果産業,種出來的蘋果品質差,賣不上價錢,土地只能用來種玉米,一畝地也就四五百元的收入。2016年,黃連河村的人均收入只有3940元,按照標準,整村都是貧困村。後來,按照‘兩山理論’,黃連河村依託山水資源,把生態資源轉化成經濟收入。”黃連河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曙輝説道。

【加急】蘆白村和黃連河村因地制宜 走出洛川新農村建設特色之路

洛川縣黃連河村發展高科技大棚種植 攝影 杜飛樂

  2017年開始,利用綠水青山的資源優勢,黃連河村通過招商引資,引來了洛川縣黃連河生態林業有限責任公司,按照土地入股“541”。流轉了31戶610畝土地,主要發展食用菌生産、加工、銷售、珍禽養殖、有機蔬菜種植、靈芝盆景工藝加工、乾果經濟林栽培等林下産業,形成了“林—菌—禽—漁”的立體循環林下經濟模式。這一模式,實現了農民增收致富、村集體發展壯大、企業快速發展的“三贏”局面。

  68歲的黃連河村老支書牛中源感觸很深:“土地入股‘541’,就是1畝土地農戶每年獲得的承包費500元,分紅400元,村集體經濟每年獲得分紅100元。我流轉了7.2畝,土地流轉了之後,我們還可以去公司打工。以前出去打工的年輕娃娃也都準備回村發展,和過去比,村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加急】蘆白村和黃連河村因地制宜 走出洛川新農村建設特色之路

68歲的黃連河村老支書牛中源 攝影 趙薇麗

  目前,依託洛川縣黃連河生態林業有限責任公司,黃連河村建成食用菌大棚100座、水果蔬菜大棚17座、100畝綠化苗木基地。而對於全村貧困戶而言,土地流轉分紅、食用菌養殖、蘋果種植、村裏務工……多種收入來源,積攢起的是生活狀況的改觀。村民張更武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2014年張更武因車禍導致腿部受傷,臥床一年多,家裏沒了經濟來源,再加上貸款治病、孩子上學,那年(2014年)張更武家列入貧困戶。“後來在村裏的幫助下,我在自家院子建大棚養了2500棒香菇,一年養殖4茬,扣除菌棒錢之後,純收入1萬多元。我還在村裏幹保潔員,一個月1700元,再加上種植蘋果、玉米的收入,一年收入8萬到9萬人民幣。2017年我就脫貧了。”

【加急】蘆白村和黃連河村因地制宜 走出洛川新農村建設特色之路

夕陽下的黃連河村 攝影 馮妍

  除了特色産業,黃連河村依託自身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林下産業發展潛力等,對全村進行整體規劃,並積極改善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遊。黃連河村的未來也圖景越來越清晰。

  根據2018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編制的《洛川縣黃連河區域整體發展建設規劃》總體規方案,以一村一品食用菌産業為主,積極發展種養殖業及其産品初加工業為産業基礎,以鄉村旅遊為特色和發展牽引力,積極開展農事體驗、景觀體驗、民俗活動、加工體驗、商務交往、産品展示、康復療養、科普研習、特色餐飲等活動,促進三産融合一體化發展,實現企業、農戶及村集體經濟利益共享。

  在人居環境改善上,按照既要有新功能,又要有原風貌的要求,黃連河村推進柏油進村路、硬化巷道、排水排污管道等基礎設施和文化廣場、生態停車場、水景觀、旅遊廁所等服務設施,對145戶村民的院落門墻、門樓等進行改造提升,家家建了衛生廁所,一下子讓一個破爛村變成了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和森林人家。

  老支書牛中源説:“我用筆畫不出如今的黃連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