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四五” 看陜西自貿試驗區“破題解局”
2021-02-03 09:34:2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記者 柳洪華):對於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而言,剛剛結束的2020年是成果豐碩的一年。歷時8年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簽署,開啟了東亞區域合作進程的新階段,也讓人們對“十四五”期間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有了更多期待。

  將目光聚焦在陜西,2020年以來,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陜西自貿試驗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産業發展為重點,聚焦政府職能轉變、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一帶一路”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等領域,深入開展改革探索,取得了建設新進展,為“十三五”收好官做出貢獻。

 聚焦深層次改革

  自2017年4月1日掛牌以來,陜西自貿試驗區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從簡政放權、創新監管、優化服務上率先突破。三年多裏,《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明確的165項試點任務已全面實施,累計形成創新案例463個,其中20項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53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省複製推廣。

  2020年,來自陜西自貿試驗區的“大型機場運行協調新機制”“‘全球雲端’零工創客共享服務平臺”“創新第三方醫學檢驗檢測實驗室共享模式”“探索國際遠程會診和國際醫生執業資格互認模式”“‘全城通港’政務服務新模式”“探索基層安全監管新模式”等6項改革創新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

  聚焦更深層次改革,就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面向“十四五”,陜西自貿試驗區將著力推動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準大幅提升,形成有利於拓展對外合作、承接外部産業轉移的良好環境,構建起對外交往的陸海空大通道。陜西自貿試驗區以深層次改革、制度集成創新之鑰,開高水準開放之門,在要素高效自由流動中,做活陜西經濟發展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聚焦高水準開放

  陜西是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陜西自貿試驗區作為西北地區唯一的自貿試驗區,在構建東西南北中協調、陸海統籌的開放態勢,促進陜西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中意義重大。

  2020年以來,陜西自貿試驗區以提升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準為重點,探索形成“鐵路運輸方式艙單歸併新模式”“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行郵稅移動支付”“網銀在線開立進口信用證”“企業雲端服務自選平臺”等改革成果,推動開放型經濟邁出新步伐。

  作為溝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使者”,陜西先後開通了西安至亞洲、歐洲的15條中歐班列長安號幹線通道,覆蓋絲綢之路沿線45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歐班列長安號共開行3720列,運送貨物總重約281.1萬噸。

  此外,中俄絲路創新園聚集了俄羅斯立德集團、中俄海洋工程聯合實驗室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50余家企業和科研單位;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揭牌建設,楊淩片區與全球60多個國家在現代農業領域建立合作關係……

  謀劃“十四五”,陜西自貿試驗區將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提升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準,打造內外資企業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統一市場,以更高層次開放,“破題”新發展格局。

 聚焦産業鏈發展

  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自貿試驗區以一流的營商環境、政策優勢,成為産業聚集“洼地”。

  作為聯繫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平臺,2020年以來,陜西自貿試驗區以加快産業聚集為根本目標,聚焦新産業、培育新業態、打造新模式,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邁上新臺階。

  其中,東航、海航、南航等14家航空公司區域總部,圓通、申通、普洛斯等176個國內外物流企業,以及77個臨空産業項目相繼落地;博世力士樂、阿爾斯通、達能、布勒等世界500強企業項目在中歐合作産業園聚集;依託中俄絲路創新園,逐步集聚起俄羅斯農業集團、金蘋果集團、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等知名俄方企業。

  聚焦産業鏈發展、夯實産業基礎,發展特色優勢産業,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開放發展水準,佈局“十四五”,陜西自貿試驗區將花大力氣推動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聚集,保稅維修、離岸貿易等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集聚發展,建立起較為完備的現代産業體系,形成對外合作競爭新優勢和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這是包括陜西自貿試驗區在內的21個自貿試驗區所面臨的新課題。

  開新局、解新題,陜西自貿試驗區將在“十四五”期間,結出更多的發展果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