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渭南高品質脫貧精彩答卷——渭南市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2021-03-16 11:30:47來源:渭南日報編輯:王菲責編:石麗敏

  2021年2月25日,歷史終將記住這一天。

  這一天,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週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千年夢想,百年奮鬥,一朝夢圓。

  這是我們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日子。

  脫貧攻堅的陽光照耀到每一個角落,無數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無數人的幸福也因此而成就。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從2012年年底拉開新時代脫貧攻堅序幕到今天,歷經八年,我們贏得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這個載入史冊的時刻,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在廣袤的秦東大地,回看八年來我們走過的這條艱苦卓絕但富有成效的脫貧攻堅路,在困難與希望共生,艱辛與榮耀同在的綿長日子裏,全市上下同心,齊力攻堅克難,終於完成了這項艱巨而又偉大的任務。

  八年以來,我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堅持高位推進,創新“三督一考”模式,強化黨建引領,積極探索“村黨支部+”模式、“聯合黨委+”模式,聯創聯建“三團一隊”人才扶貧模式,構建了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全市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50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90881戶655980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交出了一份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高品質答卷,小康路上不落下一個群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同時,渭南,正以全新的姿態,昂首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

  高位推進

  築牢脫貧攻堅戰鬥堡壘

  人心齊,泰山移。

  消除絕對貧困,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跨越和巨變,更是一次全社會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硬仗。我市狠抓責任落實,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錘鍊黨員幹部“四個意識”的大熔爐、轉變工作作風的突破口、檢驗能力的新標杆,舉全市之能、盡全市之才,匯聚起脫貧攻堅的浩蕩合力。

  脫貧攻堅,加強領導是根本。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根本保證。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高位推進,先後出臺《關於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統籌謀劃推進,建立完善目標、政策、責任、作戰指揮、社會扶貧和督查考核“六大工作體系”,健全目標管理、任務清單、責任落實、統籌協作、逐級報告、督查考核、獎懲激勵“七大工作機制”,真正把各級各部門的時間精力、物力財力和工作重心都聚集到脫貧攻堅上來,形成眾志成城、決戰決勝的強大合力。

  為進一步夯實各級責任,市委、市政府創新“三督一考”機制,由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挂帥,履行督戰責任,督責任落實、督盡銳出戰、督工作作風,夯實各級各部門主體責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政協主席分別擔任督導團長,抓監督、抓長效、抓群眾滿意度,督漏點短板、督長效機制、督工作成效,市委副書記、分管副市長督抓落實、促到位、提高工作成效,督政策落實、督任務落實、督工作落實。從市本級抽調正縣級、副處級、後備幹部共計119名督戰人員,在全市劃分南北兩個片區設立督導團,在各縣(市、區)設立督戰總隊11個,部分鎮(街道)設立督戰隊11個,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戰”,有效推動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僅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後深入一線調研、暗訪70余次,了解情況,解決問題。四級書記通過遍訪解決具體問題53361個。

  自上而下嚴密的工作體系、高效的工作機制和嚴格的督導機制,將全市上下奮戰在脫貧一線的黨員幹部凝聚在一起,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職責扛在肩上,把任務抓在手上——駐村工作隊衝在第一線、幹在最前列;幫扶責任人結對幫扶,解決實際難題,提升幫扶實效。

  富平縣齊村鎮橋西村曾是貧困村,2018年,扶貧幹部馬軍輝剛來到這裡時,該村産業結構單一、群眾管理水準低,沒有穩定的村集體經濟。面對鄉親們脫貧致富的迫切期望,馬軍輝帶領全村幹部群眾引進項目、發展産業、自立自強。兩年來,他爭取資金200多萬元,完善村集體經濟葡萄的滴水灌溉設施、冷棚雨棚設施建設,引進無刺花椒樹苗4000多株,集中連片建成無刺花椒示範園90多畝,優質花椒40多畝,建設橋西村葡萄交易中心和冷庫,鼓勵貧困戶進園務工增加收入,有效發揮集體經濟的帶貧益貧作用,全村39戶貧困戶人居環境改善和小産業發展實現了全覆蓋。

  馬軍輝也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載譽歸來。馬軍輝表示,將始終牢記第一書記的初心使命,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的各項安排部署,紮根農村,深入群眾,用汗水和真情譜寫駐村奉獻之歌。

  實際上,在貧困群眾眼中,無數像馬軍輝一樣的“外來幹部”真正變成了可親可信的“自家人”。

  人人皆願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在渭南,各方扶貧力量攜手共進,勠力同心築起了戰鬥堡壘,他們立足基層發光發熱,用自己的辛勞和汗水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里”,推動各項扶貧措施落地落實,點燃了貧困群眾的脫貧之夢,為我市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決戰決勝全面小康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創新模式奠定脫貧攻堅決勝之基

  “這些年靠售賣獼猴桃的收入,把我欠的錢基本還完了。我這5畝獼猴桃,去年賺了5萬元,今年好好務,肯定賺得更多。”在臨渭區陽郭鎮高李村的獼猴桃種植園裏,67歲的李友民話語間帶著藏不住的笑意。

  高李村地處秦嶺北麓,三面環溝,地理環境嚴重限制了農業産業的擴大發展。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高李村先後整合了全村3000畝土地,大規模發展獼猴桃産業,同時大力踐行“黨支部+公司+協會+農戶”“支部+公司+園區”“託管+”等多種合作模式,對種植戶從建園、品種選育、施肥、病蟲害防治、灌水、儲藏、篩選、包裝、貼標、配送等生産過程建檔記錄,編訂了高李獼猴桃生産管理規範。通過標準化的運營管理,2020年,全村獼猴桃的銷售收入達到了1700多萬元,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金果果”。

  高李村的成功實踐,是我市積極探索、大力推行“村黨支部+”模式的一個縮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為進一步夯實農村産業發展基礎,把廣大群眾牢牢固定在産業鏈上,我市積極探索、利用多種模式助推産業發展。

  ——“村村建園”模式,通過發揮扶貧專項資金作用,依託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村級扶貧産業園,累計建設扶貧産業園1059個,帶動貧困戶5.9萬戶14.2萬人。這一做法在全省産業扶貧精準脫貧現場推進會上進行經驗交流。

  ——果園託管模式。針對貧困戶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等問題,實踐推廣“全託管”“半託管”和“反託管”果園託管模式。目前,果園託管已發生倍增效應,63家涉果企業與貧困村進行對接,託管面積2萬餘畝,涉及貧困戶2223戶,創收4000余萬元,畝均增收1000余元。這一做法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

  ——“産業園+村級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富平縣張橋鎮利用蘇陜協作項目投資600余萬元,將瓜菜大棚改造升級為標準化溫室大棚,由鎮政府建設,産權歸村集體所有,創新探索出“産業園+村級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溫室大棚每年承包金的70%用於貧困戶公益勞務支出、就業支出及股金分紅,其餘作為貧困村集體收入,用於村集體公共事業,實現了集體經濟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的雙贏。陜西衛視新聞頻道、陜西新聞聯播先後專題報道,並在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推進會上,作為典型案例交流推廣。

  ——聯創聯建“三團一隊”人才扶貧模式,邀請西農大19個學院的黨委書記組成“書記幫鎮助力團”,引進168名專家教授組成“專家教授助力團”,分5批次選聘66名在校優秀博士、碩士研究生組成“研究生助力團”,建立“黨委帶動+縣校合作+科教支持+行業服務”精準扶貧新模式,通過制定發展規劃、開展技術培訓、提供全程服務、拓寬銷售網絡等方式,打通科技幫扶、人才幫扶的新路徑。該模式在2019年7月,被國務院扶貧辦對陜西巡查中列為“有著積極示範帶動作用的好經驗好典型”。

  ——“黨支部+”模式。充分發揮村黨支部引領作用,以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為平臺,盤活村級資源資産,因地制宜建設産業點,帶動群眾發展增收,全市已建成“村黨組織+”産業點1260個,帶動貧困群眾52922戶。這一做法被《國家扶貧雜誌》選為典型案例。

  目前,我市累計整合各類涉農資金77.33億元,建成22個“聯合黨委+”、269個“村黨支部+”産業點,實現村村有産業點、有勞動能力家庭戶戶有增收産業。

  精準施策鋪就脫貧攻堅必勝之路

  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只有開對“藥方子”,找到“新路子”,才能拔掉“窮根子”。在脫貧攻堅的路上,一系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務實創新之舉,讓我市扶貧開發工作穩步推進。

  ——就業增收利長遠。就業是民生之基,我市通過緊盯“有勞動力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目標,拓寬勞務輸出轉移、帶貧益貧企業吸納、創業創新帶動、技能培訓促進、公崗兜底安置五個渠道的“1+5”舉措,實現充分就業。目前,全市累計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34.9萬人,其中,轉移就業15.6萬人,農業就業13.9萬人,貧困勞動力免費技能培訓2.9萬人;累計開發就業扶貧“三崗”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1.2萬人;創建就業扶貧基地84家,認定社區工廠93家,就近就地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近3000人。

  ——教育扶貧鑄希望。“家貧子讀書”,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是根本的扶貧之策。2018年3月,我市電教館開發了集拍照上傳、情況記錄、數據統計、數據下載等功能為一體的教育扶貧小軟體,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和技術,將幫扶教師從不斷填寫表冊、反復核實數據的重復工作中解放出來,切實提高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喜獲國家版權局獨家著作權。目前,全市12個縣(市、區)有3.4萬名教師註冊了該應用,綁定幫扶學生數5萬餘名,發佈教育扶貧日誌795102篇。

  ——生態扶貧顯成效。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我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補償扶貧、生態産業扶貧,全市生態護林員累計2595名,發放勞務補助3691余萬元,9579名貧困人口直接受益。累計兌付生態效益補償和退耕還林補助兩項林業惠農政策3417萬元。扶持3.7萬戶貧困群眾發展經濟林15.89萬畝。累計帶動3.2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林業生産,幫助增收1056萬元。

  ——社會幫扶聚合力。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點點星光點亮銀河。脫貧致富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需要調動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全市821家企業參與精準扶貧行動,結對幫扶1007個村,幫扶人口8萬餘人,實施項目1687個,累計扶貧投資4.4億元。2058家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11615人次,累計投入資金達3.82億元,受益群眾11.19萬人。蘇陜扶貧協作省級統籌資金4.22億元,實施項目268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0余萬人。共青團累計培訓青年農民工、“兩後生”、返鄉下鄉創業青年等群體1.2萬人次。市總工會累計培訓貧困農民工1150人,投入扶貧資金1500余萬元,幫扶貧困人口2.5萬人。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

  此時此刻,讓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寄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國共産黨奮鬥史、新中國發展史、中華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只是我們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我們決不能驕傲自滿、止步不前,要繼續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繼續艱苦奮鬥、銳意進取,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力拼搏!”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征途漫漫,惟有奮鬥。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記者 程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