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紅色美麗村莊】“紅色+綠色” 繪就吳起幸福底色
2021-06-15 11:37:2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吳宇婷): “陜甘軍民傳喜訊,徵師勝利到吳起。”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陜北吳起鎮(今吳起縣)。從此,吳起成為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也是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出發點。

  在往後的歲月裏,勤勞勇敢的吳起兒女積極發揚當年投身革命鬧紅潮的熱情,用一雙雙勤勞的雙手改變著生活,改變著城鄉面貌。

  盤活資源 壯大紅色旅遊産業鏈

  位於吳起縣城西郊,勝利山腳下的劉河灣村,因曾作為紅軍“兵工廠”而聞名。1936年6月,為了配合紅軍西征,兵工廠由陜西延川縣永坪鎮遷至劉河灣村,直到1937年3月,該兵工廠遷往延安前,這裡都被視為陜北蘇區的“工業中心”,可生産子彈、手榴彈、修理槍械等軍用物資,為紅軍取得最後的勝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走進紅色美麗鄉村】“紅色+綠色” 繪就吳起幸福底色_fororder_圖片70

劉河灣紅色小鎮民俗文化村航拍 供圖 吳起縣委組織部

  如今在村子裏還遺存著昔日的7孔窯洞,佔地面積達300平方米。“我們村當時除了生産槍炮,還能生産被服、鞋襪、米麵……紅軍在前方打仗可離不開後方的保障”。村中年近花甲的紅色歷史講述人馬廣千提起這段往事,言語間有掩飾不住的自豪。

  2020年,劉河灣村被中組部確定為“推動紅色村莊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的試點村。就此,這座80多年前陜北蘇區的“工業中心”迎來了鄉村振興浪潮中的一次歷史蛻變的重大機遇。以“又到吳起鎮”為主題的劉河灣紅色小鎮民俗文化村,在高樓林立、霓虹漫舞的現代化縣城裏,正在悄然崛起。

  據吳起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光顯介紹,劉河灣紅色小鎮民俗文化村依託紅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兼顧生態文化,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其中包含了“洞藏吳起”“長征落腳點”“老吳起傳統餐飲區”“紅色古鎮1978”復原區四個部分。

  “洞藏吳起”以住宿和體驗為主。從外面看去是傳統古樸的窯洞造型,但走進去卻別有洞天。在這裡,遊客除了能住進地道的陜北民居,還能通過聽陜北民歌、藝人説書,賞民間剪紙、刺繡等感受濃厚地道的陜北文化。

  “紅色古鎮1978”復原區以20世紀70年代的吳起為背景,復原了“近代吳起”的地標性建築,老吳起人的人民劇場、影劇院、百貨公司等,設置了説書場、錢莊、雜貨舖、打鐵鋪等一系列能反映吳起百姓生活原貌的建築,滿足了居民遊客購物休閒的需求。

【走進紅色美麗鄉村】“紅色+綠色” 繪就吳起幸福底色_fororder_圖片71

  “吳起縣百貨公司”外觀攝影 吳宇婷

  走進吳起縣百貨公司,三位婦人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拉著家常,手中的針線熟練地遊走于鞋底上下。不遠處的櫃檯上,陳列著她們製作的繡花鞋墊成品,52歲老闆娘宗艷琴正熟練地向遊客介紹繡花鞋、荷包、鞋墊、枕頭上刺繡圖案的美好寓意。

  “剛進駐劉河灣村的店內不到一個月,毛利就達到了2萬元,遠遠超過此前在城裏經營店舖的收入。”來“吳起縣百貨公司”之前,宗艷琴在吳起縣城經營著一家手工藝品合作社,社內直接成員有52人。“等民俗村發展起來,將會有更多遊客來此旅遊,我們的規模肯定更大了。”宗艷琴説,希望帶動當地更多的姐妹在家門口就業,讓大家過生更好的生活。

【走進紅色美麗鄉村】“紅色+綠色” 繪就吳起幸福底色_fororder_圖片72

  宗艷琴展示手工藝品 攝影 吳宇婷

  挨著宗艷琴櫃檯的是售賣土特産的本地村民老劉。櫃檯上擺放著小米、黃米饃饃、以及其他幾種本地雜糧,此前他主要靠在集市擺攤進行銷售,收入很不固定。如今有了固定的攤位,每天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前來,既不愁銷路,還能借此宣傳一下當地文化,每天還能按時回家,不用外出打工,老劉對目前的狀態很滿足。

  據了解,目前劉河灣村參與在紅色旅遊産業鏈上的村民達187人,其中帶動本村就業創業53人,包括3家農家樂,3戶民俗變客棧,帶動本村黃米饃饃、黃酒、豆腐等作坊6家,民間手工藝品3家,民間藝人12人。待2022年6月其全部建成後,將帶動村裏就業創業300人以上。

  退耕還林 拓寬綠色生態致富路

  “吳起的變化,我是親眼看到的。從以前的荒山禿嶺,到現在樹多了,林密了,生態修復了,百姓的生活也更好了。”望著遠處被蔥綠的樹木覆蓋的群山,77歲的老黨員藺潤甫説起當地發生的變化,感慨不已。

【走進紅色美麗鄉村】“紅色+綠色” 繪就吳起幸福底色_fororder_圖片73

綠水青山生態吳起 供圖 吳起縣委組織部

  1998年,吳起縣在深入調查研究,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大膽地做出了實施“封山退耕、植樹種草、舍飼養羊、林牧主導、強農富民”的逆向開發戰略決策,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綠色革命”,並於當年底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全縣整體封山禁牧,被譽為“全國退耕還林第一縣”。1999年,吳起一次性退耕155.5萬畝。截至2020年底,吳起全縣共完成國家上一輪退耕還林面積185.37萬畝,完成市級新一輪退耕還林面積21.3萬畝。

  現在雖然耕地面積減少,但百姓生活卻比之前更好。20多年來,吳起縣全縣累計退耕還林243.79萬畝,林草覆蓋率從1997年的19.2%提高到目前的72.9%;同期,農民的人均收入也從812元增長到12022元。

  劉河灣村依託當地優勢,利用中組部紅色村獎補資金,以”村支部主導、黨員帶頭、村民參與”的形式,採取集體和個人入股模式,統一流轉土地80畝土地種植袖珍蘋果,打造果遊一體採摘園,今年已經挂果,按市場價,袖珍蘋果一斤可賣到10元,預計收入達20萬元,承包的村民可分得一半。

【走進紅色美麗鄉村】“紅色+綠色” 繪就吳起幸福底色_fororder_圖片76

果滿枝頭 攝影 吳宇婷

  “今年果樹正式進入挂過期,等到收益時,我可以獲取五成收益。”2018年,劉河灣村村民孫軍把6畝地以200元一畝的價格流轉給村集體建果園。“日子越來越好了。”望著結著碩果的園子,孫軍眼含笑意。

  坡綠了,日子好了,百姓臉上的笑容也更甜了,一個宜居宜遊、生態美麗的新吳起,正在不斷崛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