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領略“中國瓷皇”之美
2021-06-30 18:52:36來源:西部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雨過青天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是文獻中對柴窯的記載。柴窯居中國“柴汝官哥定”五大名窯首位,由於諸多原因,柴窯只燒制了短短的數年便銷聲匿跡,成為中國古陶瓷千年之謎,是中國古陶瓷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轉載)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領略“中國瓷皇”之美

  數年前,在香港蘇富比,一件汝窯小碟以2.94億元港幣的價格拍出,震驚世界。汝窯開窯前後僅20年,存世量不足百件,多為博物館收藏。但比汝窯更稀少珍貴的也有,那就是柴窯。多年來,因為無人見過實物,似乎只存在於文獻記載中的柴窯瓷器,愈來愈像一個傳説。然而,柴窯真的只是一個傳説嗎?

(轉載)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領略“中國瓷皇”之美

(轉載)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領略“中國瓷皇”之美

  地處曲江新區大唐不夜城開元廣場西側唐城墻遺址上的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一家經文物部門批准的研究型柴窯專題博物館,擁有眾多館藏柴窯瓷器精品的博物館,集陳列、展覽、收藏、研究和教育于一體,並通過文獻記載、實物標本、窯址發掘、科學檢測、學術研究等全面展示柴窯最新發現和成果,館內建築面積500平方米,館藏文物360多件套,添補了中國古瓷器柴窯研究領域空白。

(轉載)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領略“中國瓷皇”之美

  據了解,柴窯是指五代後周柴榮統治時期定期燒造的天青釉瓷器,也是歷史上唯一以皇帝姓氏命名的瓷窯。

(轉載)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領略“中國瓷皇”之美

  史料中用“四如”來形容珍稀貴重的柴窯瓷器:“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可惜的是,這位非常喜歡天青色瓷器的皇帝,僅僅只在位不到五年半的時間,便英年早逝。這座能燒出精美絕倫瓷器的頂級窯場,在歷史上曇花一現就不見蹤跡,留給後人無限的猜測與遐想。

(轉載)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領略“中國瓷皇”之美

  明代曹昭生於收藏世家,自幼隨父親鑒賞古物,細心鑽研鑒定之術,撰寫《格古要倫》三卷,這本書至今被看作文物鑒定類著作的開山鼻祖,書中記載“柴窯出北地,天青色,滋潤細媚,有細紋,足多粗黃土,近世少見。”柴窯的存在毋庸置疑,只是在六百年前都“近世少見”的柴窯在相當一段時間都未被發現,才有人質疑它的存在。

(轉載)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領略“中國瓷皇”之美

  九十年代的西安,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城市建設。彼時,西大街陸續出土了大量瓷器,這些瓷器標本裏,定窯、哥窯、官窯、龍泉窯、景德鎮窯都能輕易判別,唯有一些天青釉色的小瓷片,晶透輕薄,搞不清出自哪個窯口。後來,這些標本被帶到故宮讓瓷器鑒定泰斗耿寶昌先生看看,耿先生過目後讚不絕口,説它是“目前見到與柴窯記載最黏合的實物”。

(轉載)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領略“中國瓷皇”之美

  博物館內,研究柴窯的各種史料文獻、瓷片標本和完整器物盡收眼底。從歷史文獻、古代地圖、金石碑刻到名人記載、州縣誌稿、御賜窯神……這些來之不易的“證物”,都將柴窯窯址指向於陜西耀州黃堡鎮。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裏所有的證實結果,都來自於六百年前的古人記載。

(轉載)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領略“中國瓷皇”之美

  根據史料有關柴窯特徵的記載,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工作人員逐條逐條地來追根溯源,尋找原物。如《格物要論》記載“柴窯,出北地”,關於北地之説,有人泛指中國整個北方。但事實並非如此,經過對照郭沫若先生繪製的《中國史稿地圖集》,尋找“北地”,從各個歷史碑刻中尋找“北地”,歷經曲折,終於澄清“北地”是指古代時期的北地郡,即是宋代耀州所在地,正是出青瓷的地方。

(轉載)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領略“中國瓷皇”之美

  目前民間人士呼籲的“越窯柴窯説”“景德鎮柴窯説”,由於其地理位置均不在“北方”,更不在“北地郡”,加之又是當時戰爭的“敵對方”和運輸、記載、實物等都沒有符合五代末柴窯天青色“四如”的窯址及標本。著名收藏家馬未都也在其作品《瓷之色》中表示:“近年來出土面世五代耀州窯精品,無論殘片還是整器,讓柴窯的面目更加清晰,讓其歷史趨向於真實。”

(轉載)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領略“中國瓷皇”之美

  柴窯有“四如”特點,一是青如天,看上去像一片朗朗的青天,沒有開片。二是明如鏡,是指釉水。柴窯的釉質釉水必須有“滋潤細媚”的質感,滋潤光細,才有古人的“明如鏡”之比喻。三是薄如紙,就與古代的“粗棉蔴沉澱紙”是同樣厚薄。四是聲如磬,是指燒制窯溫在1260—1330℃間,特指盞類的“薄壁”器,釉光明亮不開片,其聲音才可敲擊如“磬”,清脆悅耳悠長,似佛塔上的風鈴。

(轉載)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領略“中國瓷皇”之美

  柴窯瓷器之貴重,古代即有“片瓦千金”之説,可謂價值連城。最神奇的是當用手電照射瓷片背面,瓷片正面就會出現一輪“明月”,四週是一片青天,晶瑩剔透,釉面可以照進人影,輕輕敲擊它的盞壁,聲音悠揚悅耳、連綿不絕。

(轉載)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領略“中國瓷皇”之美

  一千年前,一毫米薄,片同金翠。博物館內,柴窯瓷器的胎體極薄且透光,壁薄如蛋殼、工藝之精湛、釉色之精美,為後世所無,展現了古人的創新和智慧。未來,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將繼續保護好、研究好、展示好、傳承好精品柴窯文化,讓更多人認識柴窯,真正領略“中國瓷皇 ”之美,到陜西看到一千年前中國對世界的偉大發明,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