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 闊步前行——西安航天基地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紀實之二
2021-11-30 15:25:31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周經韜

    十五載風雨兼程,十五載風華正茂。

  在西安這片熱土上,西安航天基地的崛起,贏得了邁向未來的“雄厚資本”。承載著16萬人民振興産業、打造新經濟增長極的願望,肩負著實現産業集聚、高速發展的重任,航天基地在新時代的征程上,闊步前行。

  十五年,對於歷史來説不過彈指一揮間,但對一個不斷跨越趕超、加速崛起的新區而言,卻顯得格外沉甸。十五年,一步一個腳印,凝聚著航天基地人的心血和智慧,助推著航天基地的趕超和跨越。

  尤其是最近兩年,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航天基地實現了産業發展的“鳳凰涅槃”、營商環境的“改天換地”、改革創新的銳意突破、民生建設的共進齊升。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其中地區生産總值增速8.1%,兩年平均增速1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6.1%,兩年平均增速17.4%;固定資産投資增速28.6%,兩年平均增速28.7%。

  謀定而動,蓄勢待發。航天基地圍繞“聚力‘十個航天’  建設世界一流航天新城”的遠景目標,以“十四五”規劃和“十個航天”建設規劃為主軸,聚焦高品質發展,突出抓好經濟發展、生態環境、民生保障、營商環境、城市治理、社會管理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走出一條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之路,努力構建活力、實力、魅力航天基地。

  引擎  夯實産業體系根基

  “我已出艙,感覺良好。”11月8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經過約6.5小時的出艙活動,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

  從遙遠的太空傳回地面的短短八個字背後,是航天基地“硬科技”的實力支撐。

  據悉,航天員乘組出艙畫面以及向地面報告的聲音均是通過航天基地“國家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研製的第三代中繼終端産品傳回地面的。

  從“長征五號”到“嫦娥五號”,再到“天和核心艙”,作為全國唯一以航天産業為特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航天基地厚植科創基因,提升産業鏈發展水準,打造13條重點産業鏈:生物醫藥産業鏈、增材製造産業鏈、航空與無人機産業鏈、感測器産業鏈、軌道交通産業鏈、軟體産業鏈、人工智能産業鏈、大數據産業鏈、積體電路産業鏈、智慧終端産業鏈、航天産業鏈、新能源産業鏈、物聯網産業鏈,向著“建設世界一流航天新城”的目標聚力前行。

  ——打造“硬科技”,推進“兩鏈”深度融合。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9月,在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陜西賽區),航天基地11家在孵企業斬獲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11月,西安航天華陽機電裝備有限公司與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印刷學院等單位聯合申報項目“高端包裝印刷裝備關鍵技術及系列産品開發”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陜西省科學技術廳公佈了2021年陜西省瞪羚企業以及陜西省潛在瞪羚企業名單,航天基地14家科技企業榮登榜單……

  一個個沉甸甸的獎項的背後,彰顯著航天基地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可喜成績。航天基地通過對科技型企業跟蹤培育,全力發展“高精尖”産業,突破國外“卡脖子”技術難題,提升高新技術企業水準。

  目前,新增1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2家市級眾創空間;新增8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認定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2家、市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2家,舉辦産學研金活動11場,參與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項目30個;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330家;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48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3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佔比達到2.63%,加快構建一條從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到孵化培育,再到産業化的科創體系鏈條。

  ——實施“鏈長制”,打造多産業發展集群。

  航天基地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多舉措建鏈、補鏈、強鏈、延鏈,不斷擴大規模打造産業發展集群。

  同時,圍繞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加快構建“1+10+13+N”創新體系。積極發揮“鏈長制”作用,通過“鏈長制”統籌區內外産業鏈配套企業資源,確保供應鏈、採購鏈、生産鏈閉環運作,為企業穩定生産保駕護航。

  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三大支柱産業進一步鞏固發展,充分發揮穩定器、基本盤的作用。以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五院西安分院為代表的航天“國家隊”在載人航天發射任務中,充分發揮了“中國航天動力之鄉”“北斗創新發源地”的技術領先優勢。以隆基綠能為代表的光伏産業,繼續保持向好態勢,助力航天基地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實現較快增長。

  大數據時代,誰擁有數字經濟,誰就擁有了開啟未來之門的密碼。航天基地加快培育數字經濟産業集群,衛星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三大數字經濟“産業群落”規模顯現。京東、華為、騰訊等數字經濟産業龍頭企業加速集聚,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0億元,已成為我國數字經濟密集聚集區域之一,未來將持續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5G、雲計算等領域內外部合作,打造內聯外鏈的開放創新大平臺,營造數字經濟發展開放氛圍,構建開放高效的數字經濟産業體系。

  與此同時,圍繞製造業服務業轉型需求,重點聚焦研發設計服務、軟體及信息服務二大領域,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支持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升級  打造改革開放高地

  “您現在是在無人機靜態展現場,在這裡,您可以看到軍用、警用、消防、測繪、植保等各類無人機型及無人智慧裝備系統……”11月30日,以“創新賦能 智飛長安”為主題的西安無人機大會在航天基地舉辦。

  新應用,新融合,新發展。今年以來,航天基地持續搭建産業發展載體,加快推進十個科技産業園區建設,健全“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園區”的空間體系,打造創新要素聚集新平臺。

  ——項目為王,掀起科技産業園建設熱潮。

  一棟棟單體辦公樓拔地而起,一台臺塔吊、汽車吊、挖掘機輪番作業,一輛輛大型運貨車穿梭往復……走進位於航天南路的電子信息産業園施工工地,項目建設掀起的滾滾熱浪撲面而來。

  “該項目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全面交付投用。建成後,將圍繞信息技術、雲計算、物聯網和軟體研發等行業方向進行佈局,打造集科技研發、資源統籌、成果孵化轉化‘三位一體’的高科技産業聚集區。”該項目建設負責人説道。

  今年9月,航天基地召開了招商引資、創新發展及“十個園區”工作專題會議,分別與“十個園區”建設方簽訂《2021年航天基地“十個園區”建設進度目標責任書》。會議要求各建設單位確保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十個園區”相關18棟研發大樓和垂直廠房主體封頂工作。

  宏圖繪就,征程再起。十個科技産業園區將瞄準産業定位,堅持“一園一主題,園園有特色”,通過高端技術、高端項目、高端人才的聚集,加快“兩鏈”融合步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不斷增強創新動能,充分發揮航天基地對西安建設高新技術産業帶和秦創原科技創新示範帶的重要支撐作用。

  ——“四最”營商環境,培育企業發展沃土。

  自主研發“航天政策通”智慧服務平臺、“審管聯動”系統,推出全省首個“免申即享”、全市首個市政介面“一圖並審”服務……今年來,航天基地聚焦企業群眾辦事痛點、堵點、難點問題,推進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便利化,全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

  “現在審批流程越來越簡單,我們辦事更方便了!”航天基地某企業辦事人員感慨道。

  航天基地在全市率先推出市政介面“一圖並審”服務實現水、電、氣、暖、排水、通信、市政管線介面審批同步推進,審批時間由25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工作日;11月23日,航天基地又創新推出“審管聯動”系統,該系統將通過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實現審批和監管聯動、業務無縫對接。

  審批提速度,航天基地的政務服務也更加優質、便利。

  航天基地自主研發的“航天政策通”智慧服務平臺,建設“一個平臺,兩個終端,四個信息庫、六大功能”,通過政府部門共享信息,逐步推行政務服務事項“免申即享”。該案例還榮獲西安市2020年度審批服務“十佳”創新案例。

  隨著政務服務城南地區“跨區辦理”、陜西省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56項政務服務事項“全省通辦”、陜西省內國家級開發區168項政務服務事項“跨區通辦”等在航天基地相繼落地,滿足了各類市場主體異地辦事需求,促進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方便辦。

  融合  構築高品質生態宜居新城

  韆鞦基業,人才為本。在航天基地這片熱土上,勃勃生長著一系列高精尖産業,同樣匯集著大批人才在此耕耘。解好“宜居宜業”必答題,是航天基地站在“十四五”新起點謀定的方向。

  有硬核技術,也有柔性關懷。城市管理建設方面,航天基地以“繡花功夫”健全城市基礎設施,讓人才“引得進”,更能“留得住”。

  從民生需求著眼,從城市雙修入手,從産城融合發力。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品質管理,一幅記載了航天基地跨越式發展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加快城市更新,基礎設施建設跑出“加速度”。

  “變化太大!以前坑坑洼洼的馬路變成了柏油路,菜地變成了小花園,還有小廣場……我把改造後的小區照片發了朋友圈,我的老朋友都不敢相信變得這麼好,都來給我點讚!”面對小區改造前後的變化,家住風雷新區的王阿姨激動地説。

  2021年,航天基地確定了“北優、南閒、西提、東融、中強、全域補短板”的空間發展戰略,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出入口、門頭牌匾、地面鋪裝、夜景照明、導向系統和公益廣告等10個專項提升,全方位提升城市設施品質,努力建設高標準、高品質城市建設管理示範區。

  城市骨架在拉大,城市功能在升級,城市面貌在煥新。

  新建成30條(段)道路,新建及續建公共停車場項目9個,建成1個公共停車場項目,停車位共705個,預計年底前還將建成2個項目,停車位共1475個。兩年累計將建成公共停車位3816個,公共停車位從5468個增加到9284個。

  一個又一個不斷刷新的數字反映了航天基地在“暢行航天”建設下的發展足跡。一條又一條斷頭路的打通,優化了路網結構,讓城市環境越來越好,發展脈絡越來越順暢,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激發城市經濟發展的新活力點。

  ——以“綠”為底色,打造高品質發展的幸福航天。

  綠草如茵的漫步空間、蜿蜒的步道旁多樣植被錯落分佈、靚麗鋪裝的透水混凝土人行道、放緩的人行坡道和盲道……在航天基地,完善的基礎設施讓群眾出行、運動更便捷。

  今年來,航天基地堅持拆違復綠、見縫插綠、立體增綠、全域植綠的總體思路,已完成建設提升綠地148萬平方米,其中新建綠地75萬平方米,提升綠地73萬平方米。

  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每個西安人的夢想。

  為了確保環境監測全覆蓋,航天基地分別利用鐳射雷、微型空氣品質監測站、無人機、高空瞭望等,構成了“天、地、空”一體的大氣環境立體監測網絡,協同治理PM10、PM2.5及臭氧污染等大氣環境問題。

  截至11月28日,航天基地優良天數為215天,位居西安市開發區第一。

  全域治水,碧水興城。通過“供水擴容”“污水處理”“中水回用”三大工程,構建出一張藍色水網,發揮“生命之源”的持續動能。

  ——繪就民生新畫卷,提升百姓獲得感。

  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勞有所得、老有所養、弱有所扶……一件件民生實事深入人心,一個個民生項目落地生根,一項項惠民舉措接連出臺。

  “十四五”期間,航天基地將實施“三級醫療”體系全覆蓋和便民健身設施全覆蓋,基本建成西安健康城市先行示範區和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健康城。同時,在全域範圍內實現轄區居民“小病在社區、大病有醫院、康復回社區”的高水準醫療服務體系,實現“十五分鍾醫療圈”的三級醫療全覆蓋。

  今年,航天基地實施便民健身設施全覆蓋工程,建成擁有2個高品質體育綜合體、提升改造2個公園的體育健身設施、新建6條綠色運動廊道的15分鐘“運動健身圈”。

  教育,是民生之基,關乎城市區域發展後勁。

  航天二中、航天六小、航天城中心幼兒園等8所公辦學校投入使用,為適齡學生提供6690個學位;獲批陜西省智慧教育示範區……僅2021年,航天基地就交出了教育發展的亮眼成績單。

  航天基地以“聚力高品質航天教育 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區”為主線,堅決貫徹“雙減”要求,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中小學課後服務100%全覆蓋,師生參與率達到91.34%,打造具有全國標杆效應的智慧教育生態體系,讓教育更加“智慧”、更有“品質”。

  ——産城融合,打造多業態商業綜合體。

  星際互動體驗、民族樂隊助興、機甲騎士巡遊、文創集市展覽……5月29日,“智空間慧生活”概念街區——絲路慧谷創業社區正式開街,航天基地再添新打卡地。

  持續挖掘航天基地特色資源稟賦,搭建商業、商務、商服配套體系,建設商服載體空間約80—100萬平方米,目前,所有項目按進度有序進行;建設商業載體空間約35—50萬平方米、慧谷社區已正式運營,曉宇火鍋、人人樂、小米等商業品牌紛紛入駐;建設商務載體空間15—20萬平方米,目前,2個高品質酒店已投入運營。

  同時,經濟內循環背景下,文旅融合按下“快進鍵”。“十四五”期間,具有航天特色的研學遊、文化遊、低空遊、休閒遊、鄉村遊等,將為産城融合典範之城增添新景。

  風正好揚帆,航天正青春。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展望未來,激情滿懷。航天基地這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將以更高的要求闊步在産業發展的征途上,胸懷天下、放眼世界的格局不會變,立足高點、穩步前進的信心不會減,新時代新航天的藍圖將徐徐展開。(高敏 王文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