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引擎”賦能鄉村振興加速度——國網咸陽供電公司服務鄉村振興側記
2022-07-29 18:08:5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陳鏘責編:高崗

  鄉村振興,電力先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國網咸陽供電公司始終堅持“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通過實施一系列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方法舉措,為促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引擎、硬支撐,助力鄉村電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長足發展,全面滿足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用電需求,農村從“用上電”變為“用好電”,供電品質和服務水準明顯提升,為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蓄勢賦能。

  “小籃子”變身“大産業”

  “賀老師講得通俗易懂,我們60多個村民都學會了這種花樣編織手法,讓我們在家門口也能掙到錢!”2月17日,咸陽市永壽縣監軍鎮固縣村熱鬧非凡。村委會的道德大講堂內,整齊擺放著麻繩、彩帶、剪刀等物品。村民們一邊認真聽老師講解,一邊動手實際操作,一場工藝品編織培訓正在有聲有色地開展。

電力“引擎”賦能鄉村振興加速度——國網咸陽供電公司服務鄉村振興側記

工藝紡織教學現場 供圖 國網咸陽供電公司

  國網咸陽供電公司駐村工作人員在入戶走訪時,發現該村部分殘疾人因為身體條件受限不能出外務工,但都有一雙擅長編織的巧手。於是,駐村電力工作人員和村委會幹部商議,能否針對其特長進行技術培訓,提升編織産品的美觀度,讓村民通過巧手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王濤是國網咸陽供電公司駐固縣村的電工。他主動和新媒體短視頻平臺的編織達人聯繫,邀請“網紅”博主賀老師來到村上,手把手教給群眾技術。隨後,王濤又帶著村民們的編織籃子趕赴西安朱雀花卉市場,打通生産——銷售渠道。“繩編合作社”精心編織的籃子有了銷路,群眾心裏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殘疾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以養家致富。紅紅火火的籃子編織産業為當地村民拓寬了致富之路,真正將“小籃子”變成了“大産業”。

電力“引擎”賦能鄉村振興加速度——國網咸陽供電公司服務鄉村振興側記_fororder_固縣大舞臺

村民手捧編織産品 供圖 國網咸陽供電公司

  近年來,為了助力鄉村振興,固縣村于2013年集體從延溝分散居住的窯洞搬到了整潔明亮的新村生活。該村通過實施移民搬遷、美麗鄉村、亮化綠化等各類扶貧資金項目,群眾的生産生活水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0年,固縣村被評選為“陜西省美麗宜居示範村”。國網咸陽供電公司為該村新立桿塔28基,架設0.4千伏線路1.2千米,更換新增配變3台,總容量625千伏安,為鄉村産業發展提供了強力的電力引擎。

  固縣村不斷強化産業支撐,因地制宜發展麝養殖業、西瓜種植、電力愛心超市等産業,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多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增強群眾的“造血功能”,共同編織了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紅色沃土”誕生“綠色希望”

  “我們村的人現在不管走到哪兒,話題都離不開樹,一提起樹就來精神了!”咸陽市三原柴家窯村村民馬雷説。2020年,他經營的苗木純收入達到70余萬元,成了村裏的致富標兵。

  柴家窯村具有深厚的紅色資源優勢。1928年7月,柴家窯村6位共産黨員秘密成立了柴家窯村黨支部。老一輩革命者曾在這裡浴血奮戰,柴家窯村先後涌現出14位革命烈士。進入新時代以後,柴家窯村黨員幹部始終牢記使命,傳承紅色基因,用勤勞和智慧帶領群眾走上致富大道。

  柴家窯村位於渭北平原的“旱腰帶”上,缺水成了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地薄缺水的村子如何逆襲?柴家窯村選擇發展耐寒的苗木産業,依託龍頭企業,因地制宜創造出農民的幸福生活。經過層層考察和審批,該村投資2300余萬元實施“引涇上垣”項目,解決了6000余畝苗木的灌溉問題。借著與興和園林、萬科公司在園林方面的合作,柴家窯村開始培植自己的産業,逐漸形成了苗木種植産業鏈,給群眾創造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電力“引擎”賦能鄉村振興加速度——國網咸陽供電公司服務鄉村振興側記_fororder_志願隊電力

三原縣供電公司黨員志願服務隊在田間地頭開展工作 供圖 國網咸陽供電公司

  隨著當地群眾用電需求持續提升,國網咸陽供電公司主動促成區域農網改造,將電力設計規劃和鄉村發展同步推進,通過增加配變增容布點,解決了該村電源布點不足、供電半徑長等問題。2021年8月,國網咸陽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投入2萬元幫扶資金用於基礎建設,村民家中的空調等大功率電器及鄉村亮化公共設施實現了正常使用;2022年對該村養殖場投資10萬元,新布點200千伏安配變及10千伏線路;投資電力廣場10萬餘元資金正在積極籌備中。6月24日,國網咸陽供電公司三原公司共産黨員服務隊攜手咸陽市小桔燈公益服務中心在該村開展了“暖心衣櫥”捐衣活動,125名村民共挑選衣物物品464件,滿載而歸。

  “我們每走一步都離不開電力的支持,這些年電力服務有求必應,從來沒有影響過生産生活用電。”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衛對國網咸陽供電公司三原公司駐村第一書記曾超感激地説道。

  如今,這條“旱腰帶”上生長出數千畝的綠色森林,到了夏天就是一片綠色海洋。2020年,柴家窯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2021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985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0萬元。該村將積極探索發展“紅色+綠色”教育研學基地,讓生態文明為紅色旅遊提供重要的環境載體,進一步築牢鄉村振興發展根基。

  嵯峨山走出“致富路”

  “現在不用出去務工,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還能兼顧接送孩子,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57歲的農民路社娃提起現在的生活,開心地合不攏嘴。

  路社娃是咸陽市涇陽縣雒仵村人,近年來,該村立足區域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金銀花種植、奶山羊養殖和櫻桃種植三大特色産業,讓農民口袋鼓了起來。

  2017年,咸陽市涇陽縣安吳鎮、雒仵村村委會和國網咸陽供電公司涇陽公司通過在多地開展調研和實地考察,引進了適合該區域種植的金銀花。經過試點種植後,三方在全村開展了規模化種植,並開設了金銀花加工廠,成立了“金銀花專業合作社”,助力集體經濟不斷增收。如今,該村金銀花種植面積達200余畝,畝産值15000元以上,採摘時節可帶動周邊60%—80%的勞動力務工,人均每月增收3000元以上。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産業振興。面對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薄弱的情況,國網咸陽供電公司先後爭取各類專項資金350余萬元,累計投入120余萬元進行高低壓線路改造,增容布點配變4台、改造4台配電櫃,更換全村下戶線及部分低壓主幹線,解決了用電負荷增長的問題。自2017年以來,國網咸陽供電公司涇陽公司駐村工作隊一直奔走在各大種植基地,查看電路運行情況,為農戶檢修電路、查驗消缺,保障日常生産生活平穩運行。2021年,雒仵村人均收入11800元,較2017年人均8300元增加了42%,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了翻番。

  “駐村工作隊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提起電力對雒仵村産業經濟的扶持,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路旭讚不絕口。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綠色田野上,國網咸陽供電公司將紮實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持續加大電網改造投入,打通農村産業發展的“電力血脈”,不斷提升電力規劃與鄉村振興的契合度,助力廣大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文 丁黎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