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産車間內,252千伏瓷柱式六氟化硫斷路器正在進行出廠試驗。
當下科技飛速發展,我國量子精密測量領域迎來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全球首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量子電流感測器近日研製成功。這一重大成果的背後,西安科技力量閃耀奪目。
連日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作為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寬溫域高精度量子電流敏感元件及感測器”的參與單位,西安西電高壓開關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西開有限)憑藉深厚的技術底蘊和勤於探索的創新精神,為這一突破性成果貢獻了不可或缺的“西安智慧”與“西安力量”。
西開有限副總經理李強自豪地表示:“這是我們西安企業在高端技術領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展現了西安在電氣設備和量子科技領域的強大研發實力。”
感知升級 量子賦能電網
如今,在西安經開區鳳城十二路,一座現代化的工業園區內,西開有限正以創新為引擎,推動電力設備的綠色革命。
3月6日,記者深入走訪西開有限,剛一進企業園區,醒目的“企業願景”便映入眼簾——世界一流競爭力智慧開關解決方案服務商。
在這家企業的生産車間內,252千伏瓷柱式六氟化硫斷路器正在有序進行出廠試驗,每個細節都彰顯著企業的技術實力與嚴謹態度。
“由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牽頭、西開有限參與研製的全球首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量子電流感測器研製成功,標誌著我國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實現重大跨越!”李強告訴記者,搶佔全球量子電力傳感技術制高點,對推動行業技術革新、提升我國在國際高端技術領域的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研製的量子電流感測器,採用鑽石係綜氮-空位(NV)色心磁測量技術。這一技術的核心,在於利用金剛石內部獨特的量子特性,通過檢測電流産生的磁場來實現非接觸式電流測量。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黑科技”由西安企業西開有限參與研發,首次實現了1毫安培至10千安範圍內、萬分之六的寬量程、高精度電流測量,成功解決了感測器在電網強磁高壓環境下的非侵入電流測量難題。
“就像給電網裝上了一雙‘透視眼’,既能看得遠,又能看得細。”李強形象地解釋道。
這一技術突破,既能精準感知到毫安培級別的極微弱電流,又能測量到10千安級別的短路大電流,可以實時監測直流輸電線路的運行情況和健康狀態。不僅為電網設備運行狀態的全面感知提供了更加精細化的解決方案,也為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
西安力量 創新驅動攻堅
作為西安本土企業的傑出代表,西開有限始終秉持“開拓進取 創新驅動”的理念,在特高壓和量子科技領域不斷深耕。
此次量子電流感測器的成功研製,正是西開有限多年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的集中體現,也是西安科技創新力量高品質發展的生動縮影。
在參與項目研發的過程中,西開有限針對量子測量技術進行科研攻關,抽調12名技術骨幹組成研發團隊,分別從機理研究、電磁屏蔽、結構設計、防護等級、通信與數據處理、供能設計等多個關鍵維度進行具有針對性和開創性的研究,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在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中,絕緣設計和抗干擾能力是電流感測器的兩大技術難點。西開有限憑藉多年的技術積累,成功攻克了這些難題。
“絕緣設計是特高壓設備的技術核心,我們通過優化電場分佈和絕緣材料選擇,確保了設備在±800千伏特高壓環境下的安全運行。”李強表示,針對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中強磁場干擾的問題,通過增加屏蔽層和優化整體設計,顯著提升了設備的抗干擾能力。
“與傳統技術相比,量子感測器在±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中表現出顯著優勢。”西開有限副總經理李強介紹道,一是測量精度更高,能夠精準捕捉電流的微小變化;二是抗干擾能力更強,即使在強磁場環境下也能穩定運行;三是絕緣性能更優,能夠滿足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對設備安全性的極高要求。
今年以來,我市深化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機制改革,創新模式加速壯大新興産業,建立未來産業投入增長機制,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全球首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量子電流感測器的成功研製,不僅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電力傳感技術領域搶佔了全球制高點,而且讓西安這座科技創新之城再次受到世界矚目。
低碳轉型 綠色引領變革
除了在量子科技領域的突破,西開有限還在綠色電力設備研發領域亮點頻現。去年,該公司成功研製出126千伏真空斷路器和126千伏全封閉組合電器設備——這些突破性成果,標誌著我國在低碳電力設備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記者了解到,斷路器是電力系統中不可或缺的設備,主要用於切斷故障電流和線路轉換。傳統的斷路器通常使用六氟化硫作為絕緣介質,雖然其性能優異,但六氟化硫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電力行業亟需尋找環保的替代方案。
西開有限積極探索創新,成功研製出126千伏真空斷路器和126千伏全封閉組合電器設備。相關産品採用真空絕緣技術,這一創新不僅符合綠色環保的發展趨勢,也為電力設備的低碳化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目前,126千伏真空斷路器已在河南羅莊變電站挂網運行,在實際應用中展現出顯著的可靠性和先進性。
從特高壓到量子科技,從傳統製造到前沿創新,這家西安企業正以堅實的步伐邁向科技巔峰。這是西安科技創新實力的體現,隨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建設,西安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為推動高品質發展貢獻更多“西安智慧”。(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康喬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