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多領域奏響“奮進曲”
2025-03-18 09:37:22來源:西安晚報編輯:吳明玲責編:王菲

  3月13日,市民在西安明城墻下的環城公園內休閒。  隨著春日氣溫逐漸攀升,古城西安明城墻下紅梅吐蕊綠柳萌新,吸引大批市民來到戶外鍛鍊、休閒,欣賞春色春景。 新華社發

  打出城市更新“組合拳”,創新基層治理模式,科研醫療領域實現多項重大突破,博物館受到廣泛關注……春日裏,西安多領域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各行各業以嶄新姿態,奏響“奮進曲”!

  重點領域亮點紛呈

  3月12日,西安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深化六個改革’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系列新聞發佈會,多家央媒發文關注。

  中國日報網刊文《聚焦西安“深化六個改革”:住建、交通、應急協同發力 開啟高品質發展新征程》,人民網推出《建項目、優佈局、強機制……西安全方位驅動交通運輸加快發展》《2025年西安將建立五級應急無線專網指揮調度系統》等報道,介紹西安在城市煥新、交通提升、安全築基等領域取得的顯著成效及發展規劃。

  中歐班列(西安)緣何能頻頻刷新紀錄?“離不開陸海聯動織密的全球物流網絡、數字引擎帶動的運輸效率,以及多方向多通道帶來的穩定增量。”新華社12日撰文解讀。

  據光明網15日報道《陜西這座高鐵迎來重要進展》,延榆高鐵首座隧道孟家岔1號隧道順利實現全線貫通。“延榆高鐵建成後,西安至榆林的鐵路運行時間將由5個小時縮短至2個小時,預計2028年建成通車。”報道説。

  如何通過智慧管理實現一“網”通辦,提升基層服務水準?央廣網17日刊文《陜西西安創新社區治理模式 架起“家門口”便民通道》,講述過去一年西安養老、就業、社會救助等多項保障改善民生政策出臺,老舊社區在更新改造中不斷推出智慧化管理舉措,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

  與此同時,“西安市蓮湖區開展社區職通車行動”等“家門口就業”服務模式也引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央視新聞等媒體聚焦。

  科技創新成果顯著

  科技創新為高品質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連日來,國際在線《西安DeepSeek科技産業深度融合》,中國日報網《AI賦能!西安高新區信用綜合服務平臺全面接入DeepSeek”》,央廣網《西安高新區DeepSeek場景應用賦能企業高品質發展》等報道,介紹西安在擁抱DeepSeek的同時,正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推進人工智能技術攻關、迭代升級、場景應用和生態培育。

  光明網11日稿件《西安交大研發出可化學調控的人工神經》,報道西安交通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出可化學調控的人工神經,研究成果在《自然-電子》發表。

  中國新聞網一組報道《西京醫院成功實施亞洲首例基因編輯豬—終末期腎病患者異種腎移植》《西安醫療團隊運用神經調控技術 助患者重新行走》《為4歲女孩“種”鼻 科技助力患者重展笑顏》,關注科技助力下,西安醫療及科研團隊取得多項重大突破。

  央視新聞客戶端14日報道《湍流中男子落水 機器人僅用10分鐘完成生死救援》,講述在西安市西鹹新區,一男子不慎落水,消防員通過水域救援機器人展開施救的創新實踐。

  人民網15日推送文章《陜西7家工廠入選全國第一批卓越級智慧工廠》介紹,工信部日前公佈了全國第一批卓越級智慧工廠項目名單,陜西7家工廠入選。“入選卓越級智慧工廠是對具有國內領先水準智慧工廠的官方認證。”報道説。

  “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位於西安咸陽國際機場T5航站樓的全球首個設置在機場內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館——西部機場博物館,開館近一個月熱度不減。3月11日,中國旅遊報以《“遠赴人間驚鴻宴,一睹長安盛世顏” 把博物館建到機場裏 這“很西安”》為題進行聚焦。

  《人民日報》海外版17日文章《機場也“好玩”》亦從西部機場博物館切入,文章表示,越來越多的機場正通過融合消費場景、文化場景,為人們提供日益豐富的體驗。

  伴隨著全國各地的“博物館熱”,高校博物館也受到越來越多關注。13日,央視新聞頻道報道《立足專業領域、一館一特色!高校博物館也很值得逛》,推薦展現我國公路交通發展歷程的長安大學公路交通博物館。“該館是以學校特色學科專業為依託的行業博物館,擁有500多件交通領域的館藏展品。”報道説。

  氣溫回升,西安春色宜人,新華網《神州大地春光好》《西安:梅紅柳綠春色至》,人民網《陜西西安:“植”此新綠 共赴春光》,中國新聞網《西安梅林花開引市民打卡》《西安明秦王墓周圍近300畝桃花盛開》等報道,關注度高。

  此外,2025《長恨歌》首演啟動、西安市持續完善“先投後股”模式、西安地鐵“親情票”功能上線、西安今年內計劃開展養老機構智慧化試點建設等消息也在中國新聞網、央廣網、國際在線等媒體平臺推送。

  西安城市文化傳播工作室 王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