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12345”熱線
近日,在西安市數據局指導推動下,西安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接入DeepSeek,構建起全方位的AI賦能體系,實現了熱線應答智慧化、工單處理精準化等多場景應用,在市民與政務服務之間搭建起一座智慧、高效的“連心橋”。
“你好,西安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近日,在西安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中心,話務組組長張茜接聽一個慢性病報銷的諮詢電話,只見螢幕上的語義解析窗口不斷跳動,實時分析著通話內容。張茜迅速在智慧問答介面輕輕點擊,短短幾秒鐘,DeepSeek迅速推送出詳細的報銷辦理流程、最新的醫保政策細則等內容,出處也標注得一清二楚。
這種效率的提升,源於DeepSeek打造的“動態知識庫”。西安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中心副主任李靜介紹:“我們通過系統分析熱線中心的歷史工單數據,並對知識庫內容不斷‘學習’,利用AI大模型技術,構建了涵蓋全市283部行政法規、469項辦事指南等多項服務內容的‘政務超腦’。”
“以前面對一些專業諮詢時,僅憑個人記憶和經驗搜索知識庫,既耗時又擔心出錯。”張茜説,現在借助DeepSeek,系統精準提取核心要點,快速從海量信息中篩選推送出精準又全面的答案,問題響應速度與準確率顯著提升,答覆市民時又快又準。得益於人工智能的加持,張茜的日均接話量提升至70余個。
“DeepSeek+政務”的組合拳也為工單處置按下“加速鍵”。據了解,西安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每日工單處理量約1.5萬條,話務員在面對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市民的諮詢、投訴和建議時,需要迅速查清問題的歸屬單位並進行實時轉派。在此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工單分派不準、轉辦時間長等問題,基層處理起來也費時費力。
DeepSeek憑藉由236個智慧標簽構建成的派單模型,將工單平均轉派時長縮減至42秒,市民訴求分類準確率達98.7%,為工單快速、精準地直達處理部門開啟了“綠色通道”。
“通過DeepSeek技術,我們實現了工單智慧轉譯、記錄、分派以及數據智慧分析和預警等,效率明顯提高。”李靜介紹。(陜西日報記者 李妮)
開啟智慧養老院建設試點
3月19日,記者從西安市民政局獲悉:為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移動終端等智慧設備集成應用,提升養老機構運營效率和服務品質,近日,西安市民政局聯合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數據局印發《西安市開展智慧養老院建設試點方案》,2025年正式開啟全市智慧養老院建設試點工作。
西安市將在養老機構開展以智慧入住、智慧餐飲、智慧生活照護、智慧安全防護、智慧管理運營為主的建設試點工作,全面推進養老機構智慧多場景應用。試點建設工作分為動員部署、示範建設階段、驗收評估階段3個階段。
此外,西安市將從福彩公益金裏列支專項資金,為試點建設工作提供支持。養老機構應申報智慧養老院建設並按照試點方案實施。驗收通過後,擇優給予補助。補貼額度不超過項目總投資額的50%,最高補貼50萬元。
西安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智慧養老院建設試點,是西安養老服務領域的創新探索,致力於優化養老服務品質與效率,打造便捷、高效、安全的養老服務環境,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養老需求,為全市養老服務轉型積累寶貴經驗。(陜西日報記者 蒲茜)
加快建設“智慧應急2.0”指揮平臺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深化六個改革’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系列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24年,西安市紮實推進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全年生産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妥善應對包括8輪強降雨在內的24輪降雨過程,高效處置嚴重洪澇地質災害,汛期防火期實現了“零傷亡”,沒有發生森林草原火災,安全生産形勢平穩向好。
西安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張興華介紹,在安全生産方面,西安市不斷壓實部門監管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深入推進安全生産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持續在建設工程、道路交通、城鎮燃氣等11個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十大安全生産專項整治行動。在災害應對方面,持續強化救災保障,出臺應急救援裝備發展和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規劃,與39家産能保障單位簽訂協議,共儲備應急物資470余萬件。新建應急避難場所220處,全市目前共有應急避難場所822處,可以滿足780萬人的緊急避險需求。在預警指揮方面,西安市預警指揮平臺持續擴能,橫向接入整合了16個市級部門的39個信息系統,實現了對184個鎮(街道)和2838個村(社區)的音視頻聯通。在能力提升方面,建設運行了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探索形成了西安智慧應急新模式,實時監測數據15類35種,累計處理各類預警126起。
“2025年,我們將以AI技術為引領,以‘智慧應急2.0’指揮平臺建設為契機,新增企業監管、預案指令、綜合執法等功能,建立應急數據資源庫,加強洪澇、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的監測預警和智慧分析能力,協調落實48個森林防火監測點位建設。同時,將開展自然災害應急無線專網建設,建立省、市、區(縣)、鎮(街道)、村(社區)五級應急無線專網指揮調度系統,切實提升‘三斷’極端情況下的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張興華介紹。(陜西日報記者 李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