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陜西段生態品質指數達“一類”最高類別
2025-03-28 09:04:14來源:西安日報編輯:吳明玲責編:王菲

  3月27日,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佈會。記者獲悉,我省築牢秦嶺區域、黃河流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三大屏障”,全省生態環境品質實現持續改善,我省在去年12月首次實現“零”重污染天,藍天碧水青山“顏值”不斷提升。

  去年12月全省首次實現“零”重污染天

  據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金東介紹,全省空氣品質持續向好,2024年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3.91,同比改善5.8%,特別是11個市(區)同比均實現了改善,也是有監測記錄以來重污染天數最少的一年。

  全省國考10個設區市優良天數平均294.6天,同比增加11.7天;重污染天數平均1.4天,同比減少6.4天。“尤其是去年12月我省首次實現‘零’重污染天,為我們今後持續做好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積累了經驗、增強了信心。”張金東説。

  2024年全省通過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有力提升了環境空氣品質,藍天白雲不再是“奢侈品”。

  指數更“優”,改善範圍更“廣”,我省關中、陜南、陜北地區自然稟賦各異,2024年度全省PM10、PM2.5、SO2、NO2、CO和O3等6項空氣品質指標全面達標,這也是全省繼2021年後再次全面達標,陜南陜北5市繼2022年後再次全部達標。

  此外,重點區域天空更“藍”,其中西安市PM2.5同比下降10.4%,收穫241個優良天,同比增加13天。從“全運藍”“峰會藍”,到今天“關中藍”“陜西藍”逐漸成為廣大群眾可感可及的新常態。

  “全省101條河流227個國控、省控河流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96.9%,連續三年消除劣Ⅴ類水質斷面。重點流域及河流中,黃河干流陜西段連續三年達到Ⅱ類,總體水質持續保持優。渭河干流共20個斷面,水質持續保持優。”張金東説。

  秦嶺區域12個縣(區)被評為國家級示範區

  我省始終牢記“國之大者”,持續築牢秦嶺區域、黃河流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三大屏障”。

  據介紹,我省加強秦嶺地區跨區域生態保護協同合作,健全常態長效保護機制,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督導執法檢查,秦嶺陜西段生態品質指數達到“一類”最高類別,秦嶺區域12個縣(區)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同時,持續實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行動,簽訂黃河流域(晉陜蒙段)橫向生態補償協議,開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執法,實施“一市一策”駐點科技幫扶,黃河流域26處地級以上城市黑臭水體保持“長治久清”,黃河干流陜西段連續三年達到Ⅱ類水質。

  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嚴格落實長江流域總磷污染控制方案,開展農業面源、生活污染、工業污染治理、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紮實推進白河縣硫鐵礦污染治理,有序實施漢江丹江流域涉金屬礦産開發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漢江、丹江出境斷面連續11年達到Ⅱ類及以上水質,確保了“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全省新增118家環保績效B級及以上企業

  2024年全省新增118家環保績效B級及以上企業,累計達213家,同比增加115%。全省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完成82%。關中75.5%的水泥産能達到環保績效B級及以上。

  通過大力推進環保績效升級,企業的管理水準和環保水準大幅提升,幫助企業優化了生産方式,提高了産品品質;達到環保績效A級標準的企業可以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正常生産,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同時,我省科學治污,精準管控季節性污染。春季狠抓揚塵管控,夏季狠抓臭氧污染防治,秋季狠抓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冬季科學精準應對重污染天氣,嚴格落實三級管控措施。將堅持高品質治標與有序治本一體推進,抓住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精準管控季節性污染幾個“牛鼻子”。緊盯産業、能源、供熱、交通運輸四大結構調整,加快推進企業環保績效升級、老舊柴油貨車淘汰、新能源車推廣,推進鋼鐵、水泥、焦化超低排放改造,最大限度降低重點區域排放強度。持續打好以關中為重點的大氣治理攻堅戰,推動全省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2025年,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將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提升環境治理現代化水準,以高水準保護服務高品質發展,推動全省生態環境“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順利完成,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高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