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實驗室的論文變成生産線的産品?如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等事關科技創新、産業創新的話題引起廣泛關注。
西鹹新區城市風貌
在科教大省陜西,一場關於創新驅動發展的深刻變革幾年前就已拉開帷幕。
2021年3月,陜西省啟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著力打造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總平臺、總引擎,總窗口設立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和西鹹新區。四年來,超萬項科技成果從秦創原走出實驗室,光子、氫能等21個未來産業創新聚集區加速崛起……一場以 “人” 破局、以 “錢” 疏堵、以 “場景” 激活創新的實踐,重構著西部創新的生態。
人才破局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在秦創原總窗口西鹹新區,科技創新的 “人” 字密碼正在解碼:當高校教師突破體制束縛投身産業一線,當“科技紅娘”架起實驗室與生産線之間的“鵲橋”,當政策設計直指人才痛點,科技成果轉化的 “最後一公里” 正被人的創造力徹底打通。
秦創原成果轉化加速器示範區
打破體制束縛,是人才走向産業一線的關鍵一步。2023年,西安交通大學、西鹹新區管委會、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管委會先行先試,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展校招共用 “三池一機制” 建設,按照“學校招、企業供、政府助、協同用、多方贏”的思路引才聚才。西安交通大學打破大學 “圍墻”,將其人才 “蓄水池” 向各領域用才主體開放,實現 “人才+項目”“項目+資金” 的精準匹配。
西安思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脫胎于西安交通大學的科研成果,在AMOLED柔性顯示屏薄膜封裝材料領域打破進口依賴,是一家典型的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其研發團隊的重要成員彭展濤畢業于北京大學,完成博士後階段的研究後,他來到西安工作。在“校招共用”的模式下,他擁有了西安交通大學特聘研究員和企業研發人員的雙重身份。
“目前我同時在高校和企業承擔研發工作,既是高校科研人員,又是企業研發項目的參與者。我的科研主要是圍繞市場和企業需求開展,而我的人事關係在高校,享受學校教職工的生活保障待遇,這讓我能夠更安心地搞研發。”彭展濤説。在他看來,“校招共用”的模式考核目標明確,能夠讓企業有更多的話語權,“市場説了算”,有利於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速成果轉化。
“校招共用”政策推行後,《西安市支持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若干措施》明確支持企業通過“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截至目前,“三池一機制” “人才池” 已引進儲備人才105名,“項目池” 儲備項目36個,“資金池” 規模達5000萬元。
創新港俯拍圖
除了掌握核心技術的研發人員看向科技成果轉化一線,還有一群人也在用實際行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他們就是活躍在科技成果轉化一線的“科技紅娘”。
對於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科技經紀人的貼心服務,專注于研發鈣鈦礦光伏電池的西安天交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化印象十分深刻。
“‘主動’‘專業’是我最直觀的感受。”董化説:“去年我曾和科技經紀人提過一次,想找機會與一家重要的下游企業對接,當時得到的答覆是‘有點難度’,我也就沒抱什麼希望。但是沒想到人家一直把這事記在心上,後來還真的聯繫上了,為我們爭取到了寶貴的展示機會。現在有什麼新想法,我都願意先問問科技經紀人的意見。”
在秦創原總窗口的政策支持和科創服務下,企業通過持續與西安交通大學和陜西省信息光子技術重點實驗室合作,不斷開發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先進性製備技術,目前已對面積為1200平方釐米的鈣鈦礦光伏模組進行了IEC61215標準中的多項測試,包括濕熱、溫度循環、UV老化及光老化等,全部數倍高於IEC61215標準,並預計於今年完成100MW的光伏組件生産線建設。
隨著“原”上科技型企業的不斷聚集,科技經紀人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專業性持續提升,“科技紅娘”們的成長路徑日益清晰。202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學成立了全國首家技術經理人學院。2月,位於西鹹新區的陜西省技術經理人協會首次組織開展技術轉移轉化專業人才職稱評審工作,越來越多的“科技紅娘”將從中受益,獲得更多提升和發展的機會,也將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
解鎖“人”的密碼,西鹹新區的科技成果轉化成勢見效。2024年,西鹹新區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203家,超額完成全年目標,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同比增長38.4%、56.6%。
精準滴灌 科技金融“活水”敲開轉化門檻
資金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因素之一,很多實驗室裏的好技術因資金不足而止步于市場門前。
就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買水果時可以“先嘗後買”一樣,在秦創原總窗口,科技成果也可以“先用後付”。2024年初,西鹹新區在陜西省率先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後付費”改革實踐,鼓勵高校院所將科技成果優先向中小微企業轉移,相關案例入選“中國改革2024年度特別案例”。
“得益於‘先使用後付費’的新政策,我們和西安交通大學4個月就談成了在幹細胞和再生醫學領域的合作,相關技術投用後,我們的生産效率有望提升50%。而分期支付的方式,也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西安初源賽爾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武亮介紹,“‘先用後付’一方面是科研成果落地快,另一方面是企業資金‘壓力小’。此外,新區還創新引入擔保和保險機制,供合作雙方選擇,更是給我們吃下了‘定心丸’。”目前,初源賽爾已自主研製開發出用於腫瘤治療的産品,並被授牌為西鹹新區幹細胞轉化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發展也走上了快車道。
不只是“先使用後付費”,2024年以來,西鹹新區推進了多項與科技金融相關的業務。
2024年年底,西安首單市級科創企業集合貸款落地西鹹新區,結合新區本級貼息政策,企業提交一次材料,即可享受西安市和西鹹新區兩級補貼,科創企業融資成本大幅降低。以西安光脈匯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為例,經享受西安市及西鹹新區科技金融市區聯動貼息政策後,企業融資成本由原來的3.8%降為0.8%。
不久前,西安市科技局公佈的2024年科技成果轉化“先投後股”項目立項清單中,西鹹新區就佔了17個項目中的12項。“先投後股”採用“兩步走”模式,財政資金先以科技項目形式支持企業搞研發,待技術成果通過市場驗證後,再按約定將投入資金轉為股權。
西鹹新區12個項目之一的啟承懸浮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收到“先投後股”首期140萬元後,立即啟動了氫液化裝置市場驗證平臺建設。公司創始人楊山舉興奮地説:“這只是70%的資金,如果後期通過驗收,我們還可以再獲得60萬元的支持。”
金融“活水”能夠實現精準滴灌,與西鹹新區構建的“1+6+35”科技金融服務體系(1個新區總站+6個片區分站+35個産業園區服務網點)關係密切。針對科技企業在融資中遇到的各類阻礙,西鹹新區打造了百餘人的“科技金融顧問”隊伍,設立金融工作站,為科技企業提供陪伴式融資服務。顧問團隊涵蓋銀行、保險、券商、投資機構、評估擔保、法律財會、知識産權等領域的專家和一線業務骨幹。服務體系運行一年多,共建檔4776份,對西鹹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覆蓋率由最初的4.35%提升至96.1%,在此基礎上,先後完成融資需求調研1123次、舉辦各類投融資活動195場、開展政策解讀及融資培訓270次、引入科技金融産品324款,累計為全區科技企業實現融資56.6億元。
場景創新 激活産業發展創新空間
在秦創原,技術從不沉睡在實驗室。從景區遊覽到日常出行,從地下到天空,一個又一個“看得見”的場景正在回答一個關鍵問題:創新如何真正創造價值?
給技術找市場——位於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的詩經裏景區內,新區入區企業盛世盈創氫能科技(陜西)有限公司打造的氫能助力車很受歡迎,最高時速25公里/時,80克氫氣理論續航120公里,10秒即可更換氫瓶,在環保的同時,也為景區提供了新賣點,為遊客帶來了新體驗。
給産業提效能——在西鹹新區灃西新城,常常可見來自九識智慧公司的無人快遞車。滿電狀態下,這些無人快遞車的實測續航里程可達140公里,每月能為當地網點節省近8000元的配送成本,為企業節省成本的同時,也能將更多的人力釋放出來,拓展精細化服務。
給未來拓空間——2月28日,西鹹新區無人機試飛基地正式揭牌,同日,地鐵巡檢、空地協同物流配送、河道巡檢、警用安防和消防救援等5項無人機應用場景集中投用展示。基礎設施、産業、政策有機融合,為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了更多創新空間。
西鹹新區無人機試飛基地
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基本路徑。場景創新則為創新鏈和産業鏈架起了橋梁。2024年,西鹹新區先後獲批建設氫能、無人機、智慧網聯汽車、機器人四個秦創原未來産業創新聚集區,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技術水準不斷提升,産業實力持續增強。全省逾三分之一的氫能企業匯聚於此,涵蓋“制、儲、運、加、用”全産業鏈;智慧網聯汽車規模超40億,帶動就業近萬人;西鹹新區無人機試飛基地投運,産業聯盟持續發力;全省重點機器人鏈上企業11家,産業聚集基本成勢。
秦創原的創新裂變,正在帶動陜西全域的産業發展。
北上黃土高原,在延安,陜西科技大學牛育華團隊打造的“蘋果面膜”早已為金秋的豐收蓄勢;南下翻過秦嶺,從總窗口走出去的氫能重卡,在商洛的砂石運輸路上找到了商機;西望咸陽,陜西氫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咸陽彬州的新廠房即將投用,將為有機液態儲氫技術的市場化應用帶來新機遇;東去渭水,光伏、增材製造等産業在“原”上生機勃勃。
2024年,陜西省新增廣翼智慧、陜硬航空等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196家,招引國能西北創新基地、長城互聯西部基地等項目605個、總投資1594億元。“三項改革”新20條措施落地實施,試點單位突破200家,新建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28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7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8家、上市企業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增長25%、15%,發明專利擁有量、授權量分別增長16.8%、12.5%,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5%。(西鹹新區)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