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我對在大陸發展更有信心了”

我從台北到大陸已經十幾年了。我求過學、訪過百餘座城市,最終定居在瀋陽。因為工作的原因,現在的我奔波在廈門與瀋陽兩地,一直在為心中的夢想努力著,奮鬥著。

 

“我對在大陸發展更有信心了”

 

2016年,我到吉林師範大學做講座(作者供圖)

 

1998年,我來到北京,終於看到了曾經是那麼遙遠的天安門和長城;見識到了平生的第一次漫天飄雪;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北國的風光。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在即,我再次來到北京,見到了心心唸唸的鳥巢、水立方,感受到了北京十年的發展變化。2012年,那是我人生重要的轉捩點。就在那一年,正在台灣讀研的我,成為台灣院校與吉林大學之間的交換生,到吉林大學學習,為期半年。那一次,我開始了長居大陸的生活。2014年,我被北京清華大學錄取,攻讀博士學位。學習之餘,我到許多城市旅遊、參加兩岸交流活動,對大陸、對北京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回想在大陸學習生活工作的十年,回想我去過的上百個城市,真是感慨萬千。無論是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大城市,還是位於中朝邊界線鴨綠江江畔的小縣城,從城市到鄉村,那麼多地方都留下了我的足跡,也讓我見證了大陸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看到了人民過上幸福快樂生活的真實場景,真真切切感受到兩岸同胞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的所見所聞都堅定了我留在大陸的決心,也讓我確信我的人生軌跡就應該在祖國大陸,我對大陸的發展和自己人生價值的實現更有信心了。

 

十年了,感謝大陸給了我發展的廣闊空間,讓我見證了我們中國人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特別是進入新時代這十年來,大陸在社會、經濟、民生、科技、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我身邊的很多大陸同胞工作起來都有一股“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精神。他們拼命努力、積極向上,與國家一起共同向前。這些令我非常感動。

 

“我對在大陸發展更有信心了”

 

2016年,我在北京參加個人美術展(作者供圖)

 

作為在大陸生活的臺胞,我見證大陸各個領域快速進步、人民的日子越來越好的同時,更有感於大陸政府對臺胞的照顧,可以説是無微不至。從中央到省、市、區,各級相關機構都在不斷完善對臺胞臺企的關愛措施,惠臺政策也接連出臺,涉臺機構更是有求必應,實施了許多非常暖心的舉措。我可以真心實意地對島內的朋友們説,全世界最照顧台灣同胞的就是祖國大陸!在大陸,“兩岸一家親”不只是一句口號説説而已,而是把台灣同胞真正當作一家人。

 

在北京清華大學讀博士的時候,我與兩岸好友共同開設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叫“兩岸青年”。在這個公號裏,我們為兩岸青年提供各種實用信息,包括求學、就業創業、日常生活、婚戀家庭等,還介紹大陸出臺的惠臺政策、兩岸最新的交流活動等等。這麼多年了,我們從當初的線上信息分享已經發展到目前的組織線下交流活動,幫助了上百位台灣青年到大陸發展。我希望透過“兩岸青年”,能為更多的台灣青年打開一扇了解大陸的窗口;也希望透過舉辦這樣的活動,增進兩岸同胞彼此間的了解和情誼。

 

“我對在大陸發展更有信心了”

參加第十三屆海峽論壇(作者供圖)

 

我是幸運的臺胞,因為我選擇了在大陸發展。當然,我也深感肩負的責任重大。在兩岸融合發展的大潮中,我將持續深耕大陸,儘自己的力量為祖國最終實現完全統一貢獻力量。回首十年過去了。展望新的一個十年,我仍將不懈努力,與祖國大陸共同奮進。(作者:羅鼎鈞)

無論在哪,我們都是一家人——一位台灣青年教師的新疆行筆記

2022-11-03

無論在哪,我們都是一家人——一位台灣青年教師的新疆行筆記

 

新疆草原(供圖:臺青教師張玉明)

 

一直嚮往新疆那片廣袤無涯的草原,一直從課本的描述中想像“逐水草而居”的風情。於是當溫州臺青創客坊的朋友分享臺青新疆參訪行的資訊時,我第一時間和活動主辦方表達想參與的意願,並且很幸運地能夠在今年7月參訪成行,同一群年輕的臺青小夥伴們共同領略祖國大美新疆的風土民情。

 

新疆伊犁被稱為塞外江南,這裡水草豐美,街道雜糅維吾爾族、俄羅斯族等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值得一觀。下了飛機後,專車駛入富含“伊犁藍”的巷弄之間,實在是美到令人窒息。換乘六人一部的馬車後,在噠噠作響的馬蹄聲中,伊犁藍等豐富的色彩,撞入心田。第一次來到新疆伊犁,我最愛的是這裡滿目的澄凈天藍色,還有民居中那繽紛得宛如童話般的多彩世界。

 

回到廣西多日,我腦海中還經常會浮現參訪伊犁老城喀讚其時,漂亮又熱情的導覽小姐姐為我們解説錫伯族喜利媽媽的挂飾與習俗、81歲的老爺爺頂著花籃跳踢踏舞、維吾爾族大姐用奧斯曼草汁液為我們手繪眉毛的場景。住宿在聽嵐山莊時,從艷陽高照到暴雨連綿造就一段新奇而深刻的經歷,雨後彩虹的點綴更帶來意外驚喜。雲霧繚繞的山嵐氤氳之美,令人流連忘返。

 

在新疆,我們領略了熱情的待友之道——主人們在佈置繽紛華麗的氈房裏用各色水果、幹貨、新疆奶茶、手抓羊、馬奶酒迎接我們參訪團一行。在這裡,大家開懷縱飲,體驗兩岸同胞的水乳交融。這一幕讓我想起在台灣讀大學本科時,每年寒暑假都會到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與力行村為當地的少數民族上課。我們同少數民族合唱起阿美人的《豐年祭》、泰雅人的《泰雅慕情》,大家一邊喝著甜甜的小米酒,一邊一起手拉手跳舞。當年的一幕在伊犁宛如重現——在台灣,我們和泰雅同胞們彼此歡聚交流;在新疆,我們和哈薩克族、錫伯族、維吾爾族等朋友們一起融洽相處。這樣的體驗,更讓我深刻地感受到,無論在哪,我們彼此是共融同屬的一家人。

 

此次新疆行我們還見到名聞遐邇的烏孫古道,這裡至今仍有商旅行走往來,仿佛電影裏的場景在眼前鋪展。同團解説、鎮長夏依扎提是一個特別好的故事講述者。一路上,他一邊訴説著絕美天堂湖的故事,一邊拾取地上的垃圾。這一幕讓我感受到,天地間的大美,當是因每一個盡忠職守者的愛惜而成。

 

新疆參訪旅程中最美的一段,當屬最後兩天的穿越獨庫公路。在穿越行程中,我們特別前去參訪了喬爾瑪烈士紀念館,聽老兵陳俊貴講述守護一百六十八名烈士之墓的故事。現場我看到很多家長帶著小孩含淚聽故事,還有孩子認真地聽完講述後和老兵爺爺熱情合影,這是多麼動人的生命與道德教育課呀!“路是躺下的碑,碑是豎起的路”。一路上,團友們在讚嘆獨庫公路鬼斧神工的大美之時,也感受到比大自然更美的,是眾志成城的堅毅力量,是為了一顆饅頭感恩至今的良善之心。在天山上,一束束獻給烈士的花朵中綻放著的,是無與倫比的愛與人性之美!

 

無論在哪,我們都是一家人——一位台灣青年教師的新疆行筆記

 

喬爾瑪革命烈士陵園(供圖:臺青教師張玉明)

 

大美伊犁,大美新疆。此次新疆參訪行,也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固然驚心動魄,但最令人魂牽夢縈的,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記得我們在天山腳下,偶遇哈薩克族一家人,我們彼此都不懂對方的語言,但我們用人與人最直接、最有效的溝通交流方式——微笑和肢體動作身勢語,一樣傳遞了彼此的友善。他們給我拍照,還送了我一片西瓜;那晚在特克斯氈房外的篝火晚宴上,我們還一起合唱《高山青》,一起手拉著手跳舞,一起喝著醇烈的馬奶酒。在八卦城聽易經講解時,當我看到馬英九和連戰敬贈的賀辭就放在長廊顯眼處,更讓我深感兩岸共同宣揚中華傳統文化、共享文化財富的重要價值。

 

走進新疆,讓我更了解了這裡的風土民情,對祖國廣袤的草原與天地、流傳在那裏的動人音樂和生命故事,更加熱愛。(作者:廣西師範大學台灣省籍教師張玉明)

展開全文

台灣青年參觀“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感受大陸變化 見證兩岸一家

2022-10-31

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由302張照片組成的“笑臉墻”、“兩岸一家親”彩繪,29日,37位在大陸生活的台灣青年來到正在北京舉行的“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透過實物模型、音視頻畫面及照片圖片,感受大陸在中共十八大以來十年間各領域取得的非凡成就。

 

感受大陸變化

 

步入中央綜合展區,“長江—1000發動機”模型、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等展現大陸科技成果的展品備受歡迎,青年朋友們也在此拍照打卡。

 

參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單元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專業博士生、台灣青年林宇陽頗有感觸。

 

在大陸深耕碳中和行業多年,林宇陽認為,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大陸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了貢獻,展現了擔當;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效果和效率,也令他感到不可思議,“無論是陜西秦嶺的生態保護和修復,雲南洱海的保護治理,還是北京空氣品質的改善,大陸生態環保的成績有目共睹”。

 

“以前從北京去河北崇禮滑雪,坐大巴至少要三個小時,偶遇暴雪還會封路;2019年京張高鐵開通運營後,只要47分鐘。”在地方展區看到京張高鐵、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相關展陳,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台灣教師陳文成説。

 

走進湖南展廳,祖籍湖南耒陽的台灣青年羅至善在“精準扶貧”地標石前拍照留念,感受大陸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方面取得的成就。去年回耒陽老家,姑姑告訴他近年的變化,“農村的路修得很好,生活水準也大幅改善”。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台灣學生沈宏叡對展區中由302張照片組成的“笑臉墻”印象深刻。今年暑假他曾到四川涼山州昭覺縣三河村考察調研。這座大涼山深處的山村,從前交通不便、水電稀缺,如今村民住在政府幫扶修建的新房裏,水電暖氣、傢具淋浴設施一應俱全。

 

沈宏叡説,“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幫扶,為當地民眾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見證兩岸一家

 

來到“堅持‘一國兩制’ 推進祖國統一”單元,這裡陳列的“兩岸一家親”彩繪、“兩岸棒球一家親”紀念球棒、《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台灣居民居住證等展品,講述新時代兩岸融合發展新故事。

 

展廳裏側,一張照片記錄了台灣青年志願者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提供服務的場景。照片中,青年們對著鏡頭比“讚”,洋溢著青春色彩。看到照片,志願者服務隊發起人陳文成説“很激動,但更多是感動”。

 

北京冬奧期間,10位來自台北、高雄、彰化等地的台灣青年,組成了臺青冬奧城市誌願者服務隊,在北京發起一系列傳遞兩岸元素的特色活動,吸引市民參與打卡、助力冬奧。冬奧落幕已有一段時間,陳文成説,他將在生活中延續志願服務精神和冬奧精神,也讓更多台灣青年看到大陸的變化。

 

台灣居民居住證樣證出現在展覽中,台灣青年黃柏翔將小小卡片視作融合發展的見證,“展現了大陸對臺胞生活便利程度的重視,盡可能提供保障”。自2018年申領以來,黃柏翔通過居住證綁定了公司社保、領取企業年金,在交通出行等方面也和大陸同胞享受同樣服務。

 

展廳中,一面色彩明麗的彩繪墻吸引台灣青年朋友駐足欣賞、拍照留念。此幅彩繪,左上方書寫著“廈門用早點,金門吃午餐。共飲一江水,兩岸一家親”,也呈現兩地未來通電、通橋的美好願景。

 

畫面中,廈金風景名勝遙相呼應。彩繪開設留言區,今年10月剛來到中國人民大學的台灣交換生周雨潔寫道,“北京我來啦”。作者 朱賀

展開全文

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為台灣青年“孵化夢想”

2022-11-04

新華社南京11月2日電(記者劉巍巍)回憶起自己的創業經歷,昆山廣聯發通信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漢信感觸頗多。創業歷經波折,直到團隊搬入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後,在相關部門和青創園的幫助下,企業才打開新天地。蔡漢信個人也獲得“在昆台灣青年創業先鋒”稱號。

 

在昆山約10萬名臺商臺胞中,青年約佔40%。一批批台灣青年追隨父輩腳步來到昆山,施展才華、激蕩智慧、擁抱夢想,成為助力昆山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

 

青創園于2015年7月啟動運營,地處陽澄湖兩岸科創中心,總面積達25000平方米。青創園探索“公辦民營”模式,由昆山市政府主導、昆山市臺辦推動成立,委託上海復客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辦、建設和運營管理。

 

考慮到創業青年思維活躍、學習意願強,青創園與20多所大學成立“兩岸高校聯盟”,推出“昆山兩岸青年雙創産業論壇”品牌活動。此外,青創園組建10個專業團隊,為青年創業企業提供工商註冊、政策申報、人力資源、法律財務等服務,並配套推出1000萬元種子基金直投服務,精心澆灌每一顆“創業種子”。

 

華燦(蘇州)設計有限公司創始團隊是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的主要承辦方,2022年9月被引進到青創園,致力為青年設計師提供項目落戶、品牌孵化、成果轉化等服務。華燦(蘇州)設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祝銀豐説:“我們將立足多年辦賽和為近千家台灣青年創業企業服務的經驗,助力豐富和完善園區服務業態,為入駐企業提供更好的在孵體驗。”

 

目前,青創園累計引進創業項目近300個,其中台灣項目佔比70%;引進博士和碩士人才42名,其中各級“雙創人才”和“創業天使”16人;培育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22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新三板上市企業1家。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