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探尋上海的魅力密碼——紅色地標中的“開放”元素

2018-10-22 09:27:16  來源:新華社  編輯:李勝蘭

  新華社上海10月21日電(記者楊金志 郭敬丹)打開最新的《上海紅色文化地圖》,387處紅色文化資源一目了然。摩天大樓旁、花園洋房內、石庫門建築裏,沉澱著歷史的紅色地標坐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開埠以來,上海始終很“洋氣”,馬克思主義和《共産黨宣言》從海外傳入中國,第一站就是上海。今天,上海的紅色地標中依然充滿開放元素,紅色文化與海派文化水乳交融,讓這座國際大都市永葆活力。

  走進這些紅色地標,人們細細體會就能發現,它們雖各自在一方守護歷史,卻從未停止開放的腳步:去交流、去合作,以創新講好紅色故事,服務來自全國各地、世界各地的參觀者。

  紅色地標既是莊嚴肅穆的,也是年輕活潑的。近日,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就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進行了一次“快閃”。表演者在一樓展廳唱響該劇主題片段,當歌劇演員們唱著《國際歌》走出時,不少現場觀眾也一起哼唱起來。

  “快閃”活動之外,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一直在打造著電影黨課、“忠誠與信仰”情景黨課等形式多樣的“初心教育大課堂”。“我們要繼續通過浸入式的體驗讓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革命者激情澎湃的奮鬥精神,讓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根植市民心中。”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黨總支副書記、副館長宋依璇説。

  截至目前,一大會址紀念館今年已經迎來了約120萬人次的參觀者。11月,特展《日出東方——近代上海與中國共産黨的創建》將與參觀者見面,展示上海這座城市成為黨的誕生地的歷史由來。

  “可以説,上海的紅色基因與其開放的城市精神緊密相連,紅色文化、海派文化也是融為一體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徐明説。

  在上海,很多中外人士感慨很深的一點是:日常生活中的雙語服務很到位。在這方面,上海的紅色地標也不落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有一支雙語講解隊伍。“外國參觀者往往會有不同的認知角度,因此我們很注重轉換思維,選擇容易被外國遊客理解的切入點,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工人運動史。”陳列館主管徐煜説。

  紅色地標集聚精神力量,也在輻射真理之光。上海的繁華鬧市區,漁陽裏老石庫門建築是一個召喚、塑造、成就“新青年”的地方。作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所在地,漁陽裏見證著薪火相傳的歲月。“這裡是中國青年的精神家園,我們的工作人員也會到附近的中學為學生們上團課,把歷史‘帶出’漁陽裏,把青年精神向更遠的地方傳遞。”紀念館負責人説道。

  而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正在培養一批小小雙語講解員,並在此過程中把愛國教育輻射到紀念館周圍的學校。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宣教陳列保管部副主任趙晨雯説,孩子們從小受到紅色地標的滋養,對祖國的歷史會有更加真切的感受。

  華山路上的上海蔡元培故居陳列館,吸引著許多境內外遊客慕名而來。在這裡,工作人員會不斷豐富拓展講解內容,一次詳盡完整的講解大約需要45-50分鐘。“蔡元培先生主張治學要相容並包,他始終以開放的心態吸收中外文化。”陳列館主管金呈説,上海有很多這樣的名人故居,蘊藏的開放包容精神自然也是陳列館的基因。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