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由“內陸腹地”變身“開放前沿”
2021-07-06 09:42:40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胡明珠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借力開放平臺 克服地理局限 衝破山水阻隔 重慶由“內陸腹地”變身“開放前沿”

【城市遠洋】重慶由“內陸腹地”變身“開放前沿”

一月四日,在兩江新區(自貿試驗區)政務大廳“川渝通辦綜窗”,工作人員正在為市民辦理業務。目前,全市各區縣實體政務服務大廳已全部設置“川渝通辦”綜合窗口。(資料圖片)   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城市遠洋】重慶由“內陸腹地”變身“開放前沿”

2月18日,橋吊司機在果園港吊運集裝箱。(資料圖片)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今年6月,新加坡世界商品智慧交易中心與兩江新區訂立盟約,雙方將在兩江新區打造果園港世界商品智慧交易中心。

  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新加坡世界商品智慧交易中心向全球批發商戶提供大宗商品交易,有豐富的國際資源,能實現數據互通和交易互聯,可完善果園港發展國際大宗貿易的生態圈;果園港有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優勢,能提供涵蓋交易配對、通關報關、供應鏈物流、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等服務。

  此次簽約,是重慶兩大開放平臺的一次聯手——

  兩江新區是中國內陸第一個開發開放新區,目前正朝著建設高品質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範區(簡稱“兩高兩區”)目標大踏步前進。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簡稱“中新互聯互通”)是中國和新加坡設立在中國西部地區的中新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正以重慶為運營中心深入推進。

  還有不斷改革創新的重慶自貿試驗區,充分釋放加工貿易活力的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不斷豐富口岸功能的西永綜保區……近年來,重慶借力開放平臺,克服地理局限,衝破山水阻隔,“內陸腹地”正變身“開放前沿”。

  瞄準“兩高兩區”新目標

  國家級新區展現新作為

  前不久,在重慶工作的唐女士想要在成都天府新區註冊一家食品生産企業。在兩江新區政務中心異地通辦窗口,她迅速完成信息填報,並在網上完成了審批。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2020年6月5日,兩江新區政務大廳開設了川渝第一個異地互認的辦事窗口——“兩江天府合作示範窗口”,新辦企業可通過集群註冊的方式在兩地進行註冊。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渝兩地的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衝鋒在前,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在産業方面,黨的十九大以來,兩江新區産業結構形成了支柱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先導産業排浪式推進的格局。汽車、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産值突破千億元;數字經濟、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金融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做大做強;軟體信息服務、服務貿易等先導産業也快速崛起。

  2020年,兩江新區貢獻了全市約15%的經濟總量、工業産值、數字經濟增加值,集聚了30%的實際利用外資、進出口,以及50%的世界500強企業、60%的汽車産量。

  近年來,中央出臺了《關於支持國家級新區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等重要文件。重慶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品質發展。兩江新區站上了發展新起點。

  圍繞“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建設重慶智慧之城”新定位,“打造高品質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範區”成為新區新目標。

  承接新機遇,兩江新區鉚足幹勁,力爭上游,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出了國家級新區的新作為:

  新區將科技創新作為“一號工程”來推進,促進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人才鏈和資金鏈深度融合。

  在兩江協同創新區的明月湖畔,通過協同創新納八方之才,吸引了哈工大重慶研究院、北工大重慶研究院、湖南大學重慶研究院等35個大院大所落戶,産業、人才、生活、生態協同發展,創新鏈、産業鏈、價值鏈加速融合。

  在禮嘉智慧公園,機器人衝咖啡、無人汽車載客、機器臂彈鋼琴、5G自行車競速等可體驗的智慧項目和場景有近百處,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貫穿于生産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各個方面。

  作為重慶數字經濟主戰場——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自開園以來已經聚集企業超過5600家,為兩江新區提供著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源動力。

  不僅如此,兩江新區還推出“1+2”文件(即《兩江新區關於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深入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重慶兩江新區打造産業創新高地行動計劃》、《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關於高標準打造兩江協同創新區2021年重點任務》),為科技創新提供政策支撐。同時,作為建設“兩高兩區”的具體抓手,新區還一口氣推出兩江協同創新區建設工程、禮嘉悅來智慧園建設工程、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建設工程、果園港樞紐港建設工程等十大工程。

  “聯結”西部與世界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打造中新合作“3.0”

  2015年,中新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落地重慶,至今已走過5個年頭。

  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蘇州工業園,到2008年的天津生態城,再到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中新兩國將合作從工業、生態,推向服務業、物流和互聯互通等領域,體現出兩國經貿合作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的特點。

  可以説,主打“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經濟”的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是中新政府間合作的“3.0”版,其在金融服務、航空産業、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四大重點領域的推進,為中國廣袤的西部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金融服務領域,中新跨境融資通道持續拓展,有力解決了西部解決融資難題並促進金融國際化。截至2021年5月底,累計落地跨境融資項目167個,折合151億美元。其中,四川、廣西、新疆等其他西部9省區企業獲得境外資金逾55億美元,項目輻射、示範性進一步凸顯。

  航空領域,機場非航業務強勢發展,渝新空中通道更寬更暢。即便在疫情中,中新機場商業合作公司運營的江北機場非航業務,也實現強勁復蘇。新加坡勝安航空每週保持1班客運服務(2021年3月起,由新加坡航空執飛),新加坡航空開通每週2班載貨客機航班,保障了重慶和新加坡之間的空中通道暢通。

  物流領域,為西部聯結世界提供“大通道”“大物流”支撐。2020年,全線陸海新通道國際鐵海聯運班列同比增長57%,為各方抗擊疫情、穩定區域産業鏈供應鏈發揮了積極作用。實施中新(重慶)互聯互通多式聯運示範項目,助推以果園港為核心區的多式聯運體系建立;探索中新海關關際合作和渝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對接,促進數據、信息交互共享聯通;開展中新農業合作示範計劃,助力中國—東盟貿易合作發展。

  信息通信領域,推動“1通道+2中心+N應用”中新數字經濟合作新生態取得初步成效。在數據傳輸層面,雙方持續深化中新數據專用通道項目合作,開展通道應用推廣和政策創新;在數據處理層面,積極謀劃中新(重慶)國際超算中心在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領域開展國際合作;在數據存儲層面,深化與新加坡科技電信媒體合作加快建設萬國數據重慶數據中心;在數據運用層面,促成10余家中新企業聯合開發新應用,助力重慶數字經濟産業發展,為打造聯通中國西部與東南亞的信息高速路奠定堅實基礎。

  可以説,相對蘇州工業園區和天津生態城這兩個有園區載體的中新合作項目而言,不設實體區域的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惠及面更廣,站位也更高。與此同時,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與其他為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而設立的區域聯動,堪稱是“現象級”的互動共贏佳作。

  比如,兩江新區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核心承載地。項目實施至今,兩江新區與新加坡在金融、物流、信息、航空等領域開展了全面合作。截至目前,兩江新區累計簽約項目37個,約佔全市31%,簽約金額107.5億美元,約佔全市50%。這堪稱是國家級新區和國家層面的對外合作項目的同頻共振、優勢疊加。

  當好改革“試驗田”

  重慶自貿試驗區積極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探索

  2020年6月,一樁案件,讓重慶兩江新區(自貿區)法院成為全國司法、鐵路、貿易等領域關注的焦點。

  原被告因貨物交付問題對簿公堂,雙方圍繞“提單持有人是否可以提貨”這一焦點爭執不下。此案,被稱為全國“鐵路提單第一案”。

  當月30日,法院作出判決:支持鐵路提單持有人(原告)的訴訟請求,確認原告享有鐵路提單項下車輛的所有權,物流公司向原告交付車輛。

  這一判決結果意義重大,它明確了鐵路提單的物權屬性,其確立的裁判規則,對推動鐵路提單交易行為規範、建立陸上貿易規則、規範中歐班列運行等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為此,該案例入選《中國審判》和最高法院研究室聯合評選的“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這直接推動了重慶鐵路提單進一步發展。目前,重慶已實現了鐵路提單批量化運用,截至2021年2月底,累計簽發鐵路提單81筆,融資金額約2200萬歐元。

  鐵路提單只是重慶自貿試驗區積極探索陸上貿易規則的冰山一角。類似的探索還有很多。

  比如,重慶自貿試驗區制定的國際貨運代理鐵路聯運作業規範等3項標準,已于去年獲批為國家標準;依託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推廣“鐵路原箱下海、一箱到底”全程多式聯運模式,實現通關時間壓縮40%;依託長江黃金水道,與上海自貿試驗區聯動,開行渝申集裝箱直達快線,在全國率先開展水運轉關“離港確認”模式試點,提升江運時效40%等。

  重慶自貿試驗區掛牌4年多以來,積極開展首創性、差異化的改革探索,較好地發揮了改革發展排頭兵、開放發展制高點、創新發展先行者作用,為重慶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提供了重要平臺支撐,發揮了改革創新“試驗田”、風險壓力“測試區”的作用,成效明顯。

  截至2020年底,重慶自貿試驗區培育創新成果79項,鐵路提單信用證融資結算等6項改革試點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向全國推廣;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四自一簡”被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受到通報表彰,創新物流大通道運行機制改革入選“中國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同時,重慶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確定的151項改革試點任務已全部落實,複製推廣全國改革試點經驗和案例216項。

  4年多來,重慶自貿試驗區探索權限下放,讓基層“點菜”,41項市級管理權限下放到各片區,對523項中央設定和14項地方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全覆蓋清單管理。

  同時,重慶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準,比如在全國率先推出“全程電子退庫系統”、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將出口業務辦理時限縮短至5.3個工作日,低於全國10個工作日的平均水準,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

  作為重慶重要的開放平臺,重慶自貿試驗區積極發揮集聚效應,培育壯大開放型經濟主體,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重慶高品質發展。

  4年多以來,區內新興産業不斷聚集,累計新增市場主體超過5萬戶,是設立前的3.5倍,德國埃馬克、博世創新中心、奧特斯IC載板、萬國數據和中歐數字生態城等一大批標誌性項目相繼落地。目前,重慶自貿試驗區已集聚了全市超1/4的進出口企業,貢獻了全市約70%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吸引了超全市40%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額。

  (重慶日報記者 陳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